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7篇).docx
18页伟大科学家的事迹(7篇)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精选篇1)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1895年在巴黎求学时,和法国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结婚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聘为其他15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在她的一生中,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但居里夫人从不追求名利她献身于科学,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终生宗旨 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放射性元素的母亲”,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但在其中年时期,丈夫不幸丧生在马车的车轮底下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所以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中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她能说出世上每克镭的所在地,这是她最杰出的地方1934年她因白血病逝世直到她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镭射线在不断释放 跨越百年的美丽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_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居里夫人人物生平 1、博士学位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 -1908)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之后的几年,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沉淀,分离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ō)和镭(léi)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做法有效地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 2、两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伦·若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
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96,jǖ/jǘ)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 3、勤奋好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但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肺结核,大姐染上了传染病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2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非常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和刻苦的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次次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作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许多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
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4、发现镭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但是,他只是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至于它的真面目,还是个谜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 “这个课题选得很好,”彼埃尔说,“贝克勒线前年才发现,我想可能还没有人研究。
如果发现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不过,这是件艰巨的事情,困难也很多我知道,”玛丽微笑着说,“不过不要紧,有你这样一位尊敬的老师合作,就一定会成功!” 要研究放射性元素,需要一间宽敞的实验室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实验仪器很少,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条件实在太糟了但是居里夫人毫不在乎,专心做她的实验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 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彼埃尔也同意这种见解,可是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实验出了错误,有的人还说:“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 为了得到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沥青铀矿呢?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三年零九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同年,居里夫人出版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并出席了国际放射学理事会会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单位,同时采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决定放弃炼制镭的专利权她认为,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她曾经对一位美国女记者说:“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全世界这位记者问她:“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挑,你最愿意要什么?”她回答:“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进行科学研究我买不起它,它太贵了!”原来,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把他们几年艰苦劳动所得,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
这位记者深为感动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赠给居里夫人一克纯镭1921年5月,美国哈定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