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特色建筑.doc
5页厦门特色建筑1、八卦楼 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位于鼓新路43号,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鼓浪屿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是堂兄弟八卦楼为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1907年动工1920年因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大楼拖垮,林鹤寿远走海外,飘零台岛,并终生未再回鼓浪屿1924年,日本领事馆出面设计加盖窘窿顶,草加修整,于八卦楼内办“旭赢书院分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日伪财产”接管八卦楼圆顶直接模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圆房顶82根大圆柱参照公元5世纪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建筑外围为古罗马塔什干柱式外廊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感,但对于林鹤寿,却是一个凄美的悲剧2、菽庄花园 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有白水洋水景风光,有火山岛之礁石,又有兔耳岭高山草甸之美1955年献作公园 菽庄花园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
园内还有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等景点辽阔的海域是它的亭台,隔海的南太武山脉是它的围墙前方巨石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笔书的“海阔天空”四个大字不禁让我们引发无数的联想3、皓月园 位于鼓浪嶼漳州路3號,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郑成功纪念园 郑成功巨型石像已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这位虎将之雄威,从此永驻覆鼎岩上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它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覆鼎岩上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成为园中的主体建筑,它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园内青铜大型群像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皓月园景色迷人,明代建筑特色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山色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从岛上的轮渡码头向左走仅五分钟左右的行程即可进入园内 4、林语堂故居 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是一座U形的别墅,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约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该楼年代久远,为带地下室三层,因地势高低而建正前面部已成危房,拱券都砌上砖墙封堵加固,主入口已封死禁止通行,二楼前厅已不能住人,底层尚有一户住家,二楼业主亲人自住,从侧门出入。
别墅为英式,拱券回廊,前部为两房夹一厅,为两层坡顶后部中间为小花圃,两旁为二层小楼,连着前面的主房,后花园里还有鱼池别墅的线脚重叠纤丽,而二楼的栏杆却甚简约地下隔潮层并不低矮,保证了其上的厅房干燥舒适一楼中厅拱券前为一长长的石阶,石阶四周为古榕、龙眼、玉兰,把小花园笼罩得浓荫婆娑,清新凉爽,一派温馨的氛围5、番婆楼 是福建晋江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该楼色彩鲜丽,造型别致,某些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它至今仍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因被电影导演屡屡选中,曾在这里拍摄《廖仲凯》、《春天里的秋天》、《土楼人家》等多部电影6、海天堂 建于1921年,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租界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以中楼最有个性,“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这在鼓浪屿也是独一无二的海天堂共有五幢老别墅,现对外开放三幢其中,34号被开发成极具品味的南洋风情咖啡馆,供游人在老华侨的别墅中,体验悠闲的咖啡时光;42号开发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和木偶的演艺中心,一楼为木偶演艺中心,木偶世家的表演精彩绝伦;最富建筑特色的主楼38号则被开发为鼓浪屿建筑艺术馆,主要展示老别墅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名人往事,深具怀旧色彩。
游人还可欣赏到难得一见的“御前清曲”南音艺术表演7、四落大厝 位于思明区中华路,是鼓浪屿现有最古老的民居四落大厝”和大夫第(海坛路28号)这两座老宅具有闽南地区的独特建筑风格--红砖厝、红砖古厝,红砖墙、红筒瓦、红地板,烘托出喜气作家舒婷天天路过这里,对于它有很高的评价经过两年多修旧如旧,这两座老宅如今向游客展示闽南民居的建筑艺术和传统功夫茶的迷人魅力8、汇丰银行公馆旧址 坐落于鼓新路57号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在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建此建筑作为银行的行长住所该建筑为英国建筑师设计,系典型的欧式别墅建筑砖石结构,占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平面三面设廊,共三个出入口地基以钢筋打入岩基,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墙,勒脚上为砖墙抹灰粉白东面及北面临崖面海,光线充足廊柱为希腊科林斯柱式,柱座为花岗岩,柱身为红砖砌成,柱头雕饰花瓣屋面为多面坡顶,铺设灰色机平瓦9、三一堂 坐落于安海路69号鸦片战争后,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即来到厦门传教,由于鼓浪屿居住人口较少,岛上一直未正式建教堂,仅设有供外国人使用的小型礼拜堂。
20世纪以后,随着鼓浪屿人口增多,为解决岛上教徒顶风冒雨渡海做礼拜的不便,英国长老会派下的厦门港礼拜堂、美国归正教会派下的新街礼拜堂和竹树脚礼拜堂三个堂会决定在鼓浪屿联合兴建一座教堂1934年,教堂正式动工兴建,1936年底土建基本完工,并被命名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个教堂联合兴建之意,又寓意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三一堂为典型的欧式教堂建筑,为留学德国的中国建筑师和荷兰工程师共同设计教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886平方米,砖混结构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外观严谨对称建筑以红白两色的为主色调,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墙,勒脚上为清水红砖墙四面山墙装饰4个三角形山花教堂共两层,一层为半地下室,二层为礼拜大厅屋顶为三角形钢梁屋架,屋顶正中建八角形钟塔10、厦门大学 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11、吕塘村坐落香山脚下、九溪之畔,以九溪及星罗棋布的水体,将丘陵田园风光连为一体。
立在香山岩庙狮球石旁,放眼田原山野,大小水库散落其间,溪流水库与山石丘陵相映成趣吕塘村的古松林群有600多年历史,据考证是闽南地区仅存的成片古松林榕树阵后一片100多亩地即将开发成农家乐旅游景区一排排石墙红瓦古厝,燕尾翘脊,让人惊喜为了纪念朱熹,明代年间,当地居民在香山岩寺附近建有“徽国文公祠”明代万历年间同安、金门、集美、大嶝等地的举子10人,以这里为书院,结盟为兄弟,同窗攻读,后来都成为进士诸如此类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