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9页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要:在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亟待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以图培养学生的管理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00G642 000B 001002-76610010-012-03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很多民办高院校纷纷设立但是这些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很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年轻老师既非师范类院校毕业,又缺乏企业、行业的实践经验,尽管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追求创新,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经常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民办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亟待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民办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本科课堂教学既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
通过听课,笔者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不少带普遍性的问题 1、照本宣科,课本搬家 许多教师将讲课变成了讲书将教材的部分内容搬到黑板,再将黑板的部分内容搬到试卷和学生的思想上去这是一种非常低水平的教学,教师对什么是教案、什么是教学大纲、什么是课程设计等实质上并不清楚 2、只讲理论,不重实践,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与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学习脱钩不少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形成的教学惯性的影响,只注意到教师自我单边主体的作用,以教材为中心“满堂灌”不是给学生为何学习,为何主动获取知识方法的启迪,而是事么都要讲,是么都想讲课堂教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 3、脱离人文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容,忽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只教书不育人,不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部分教师师德修养差,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发牢骚、污损别人的形象 4、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不清楚 教师讲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至于这门课程在教学体系中要达到什么目标不明确或者不正确。
有的教师的讲课,不支持培养目标教师讲课不交代知识的用法,只知道学生应知的内容,不知道学生应会什么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该记什么,更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 5、课程结构不完整 每一节课应该有开头有结尾,有理论有实践有结果,一次课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艺术品但是有的教师每讲一次课,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有的没有开头,有的没有结尾,或者虎头蛇尾等等有的课程,绪论本身可以不讲或少讲,但是有的教师就是空洞地讲半天,听完这门课的第一节课学生就已感到乏味 6、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陈旧,主次不分,重、难点不分 有些教师现讲现备课,对教案缺乏补充、更新不能提前把课程备出来,致使讲课中经常是临时突击备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些老师不能把本门课程知识的最新进展讲给学生,连案例都是很久以前的、过时的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主次不分,重、难点不明确 7、课堂缺乏组织 有的教师,上课采取放羊的方式,上多媒体课,成为放录像或动画课件,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上实践课,对项目仅作一个简单的规定,没有具体要求没有考核,实际就是放羊,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8、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多数老师仅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不能灵活的采用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适合本科教学的方法。
因此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差学生没有兴趣跟随教师学习,而是自行其事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存在睡觉、读其它书籍、说话、逃课等现象,带来诸多危害隐患 9、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运用不够 一是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大多也只起到了“代替板书”或用教师的话讲,“这样可以省下板书的时间多讲一些,不用写黑板那么累”而已二是给某些老师提供了一个课上面对屏幕边读边讲“照本宣科”的平台真正视频效果好并起到辅助教学作用的课件很少总体上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要认真改进,力求达到音频、视频、动画等的结合三是由于有的教师习惯坐着讲课,缺乏体态语言的交互性,也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10、年轻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突出 一是教学理论基本功较差,缺少企业、行业实践经验,讲课不受学生欢迎二是缺乏课堂教学组织与监控的能力,致使课堂教学秩序混乱三是陷入怕学生评教分数不高,而不敢管学生的误区 二、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 1、树立全新的本科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激情,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思考、理解、练习、纠错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树立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认识、情感、个性和生活背景,比起他们身上那些普遍具有的东西,张扬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个性也许更为宝贵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多元的视觉看待每个学生,而不是以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全面的发展 3、树立平等、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现代的大学课堂上,师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对话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问题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对话性的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唤醒了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真正的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的统一 4、树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教学理念 知识的累积和更新速度决定了现代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课堂“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是培养的自学能力和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课堂教学留出充裕的时间,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认真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很多教师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能力、认知过程),只怨学生缺乏“专业素养”,不了解新时期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缺陷不少教师甚至认为“自己教学水平高,学生水平低”民办高校的学生较之重点大学的学生虽然理论文化素质低一些,但是学生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可塑性大 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各有特点因此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endprint 6、不断修炼职业道德,不断加深专业知识底蕴,不断积累企业、行业实践工作经验。
民办高校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一个被物化的“知识传播工具“,而是一个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引导者、一个培养知识、能力、素质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高质量的人才建构的“人师”,这既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本源,更是民办高校教师深刻的角色内涵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越扎实,企业、行业经验越丰富,情商越高,他(她)的人格魅力就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他(她)的职业声望也就越高正所谓“有一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 7、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 教育技术的硬件发展使得我们课堂教学的手段丰富多彩,但在教学理念上绝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简单化,也没有课堂教学技巧一劳永逸之说只有将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才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其内容的丰富和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但是若涉及的内容少就会单调.内容太多又无法突出课堂教学重点,要找到恰到好处的尺度需要认真研究学习那种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思想是很可怕的 另外,学生在初次接触多媒体教学时,可能会在快速的浏览和巨大的信息量面前不知所措,教会学生如何捕捉知识也是一种信息技能的培养教师不应忽视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8、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讲授、讨论、实验、练习等。
但为了实现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探索,灵活运用适合本科专业的多种教学方法目前本科课堂教学界大力提倡“行为导向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知识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统称,具体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实验实践法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是诸多教学方法中适合本科课程教学的最为重要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为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本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它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三、《管理学》课程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管理学基础》 是工商管理类和财经类各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常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复合性的、系统性的,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形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决策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管理素质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笔者结合《管理学》课程的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根据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重新修改《管理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 重点整合了该门课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管理能力综合实践项目和单项实践项目,其中包括管理能力实践1:管理者角色扮演——演讲讨论课: “如果我是班长”管理能力实践2:相识有创造力的我;我的时间管理日记;搜集资料并分析知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能力实践3:策划与交流;团队决策训练管理能力实践4:学会撰写招聘计划(方案)或个人应聘讲演提纲管理能力实践5:播放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先生的光碟,并进行讨论管理能力实践6:领导指挥与决策游戏:“在地震中逃生” 管理能力实践7:学会认可与赞美他人:谈谈我最欣赏的大学同班同学;真诚地沟通:如何给他人提意见或建议?如何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管理能力实践8:情景剧表演:我的上司为什么这么讨厌?管理能力实践8:企业管理经典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等 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这些实践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