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术班说课为例谈“学情分析”.pdf
2页学 建蠢 _ l 以学术班说课为例谈“学情分析’’ 彭爱芬1 李樟凤2 (1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14;2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摘 要:“学情分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说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是否透 彻和完善可以推测出老师对学生和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手 段作者在讨论学情分析的基本内涵、作用及常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说课情况分析“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情分析 学术班说课 最近发展区 1.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更要真正了解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学生在不同 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 识技能等方面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因此只有 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没有知 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和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 实由此可见,学情分析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前提.是所有教 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学情分析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学情分析的定义不同.但是随着教育理 念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即教师为了有效 教学而开展的对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
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顺学导教(陈瑶,201 41但是对于学情分析是分析什么,研究 者各执一词戈一平(2OLO)认为,学情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学生的能知、学 生的想知、学生的怎么知”六个方面吴绾茹(201 1)“以构建 生态课堂为目标的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的知识 储备;(2)学生的能力水平;(3)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班级整体个性二者都是从比较狭隘的角度分析学情分 析,认为学情分析主要指在教学前对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 的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杨彰发(2010)、陈瑶(2014)较全面地将学情分析划分 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陈瑶认为课前学情分析主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课中学情分析,一是分析学生的 课堂进入状态,学生的课堂进入状态关系到整堂课学习效 果二是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状态包括学生心理状态和学 习用品的准备课后学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 的实现程度,具体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 在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维度方面的表现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杨彰发认为“学情分析”的内容主要有:(1)学生 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水平、学 习能力和思维规律等;(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3)对“可能情况” 的预测分析;(4)对学生行为的实时分析;(5)对学生状况的 反思分析 由此可见,不同的研究者进行学情分析研究的视角及 对学情分析研究内容的界定既显示出一定的共通性与一致 性,又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在进行学情分析的过 程中要根据研究需要加以借鉴 3.学情分析常用方法 学情分析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要有效地提高学情分 析的准确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观察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但观察法很容易 造成片面、主观看法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可能只是表象 认识,主观猜测的看法则流于片面这就需要和学生面对面 更多地沟通和交流 调查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老师对学生已掌 握的知识情况有客观了解,但是对学生其他的非智力因素 方面的了解还是不多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学习活动 却制约整个学习活动的因素它内涵广泛,包括学生的兴 趣、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 仅仅通过问卷调查或学生的试卷 和作业是了解不全面的 经验分析法是最方便的方法之一,不需借助其他工具 仅依靠自身经验便能完成.这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方法。
学情内容的分析离不开经验的支撑,但仅仅依靠经验分析 又远远不够,易于陷入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误区并且对 于缺乏教育研究方法训练的新手教师或边远落后地区的教 师而言,要科学、有效地获取第一手资料难度太大,不易于 采用问卷访谈针对某一个现象或者某一个问题面对面地进 行深入了解和长期的分析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利弊, 因此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或者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既要抓住学生整体的特 一l68— 霪 征又要对个体因素了如指掌 由于本班的学生都是新手教师,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对 学情分析的把握大多是根据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评价的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源于自身实际的教学实践 4.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本班本次的说课情况反映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存在的 主要问题如下 4.1仅关注课前的学情分析缺乏课中和课后的考察 部分学生只对学生上课前的情况做了分析而对课中和 课后学生的情况没有做出分析和预测教学过程中无论教 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无法依照预案按部就班地执行例 如王莎莎讲ea~hquake时,认为学生对一些社会性的话题比 较关注,对人与自然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课中 和课后的环节设计中没有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教学后 的表现做必要的说明。
教学内容既存在预期的学习内容. 又存在课堂实践出来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最终体验到的学 习内容(卢敏玲,2006)所以,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 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师必须综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 层面的内容 4.2主观臆断学情.缺乏实证调查和研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没有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 要性,认为只是备课中的形式而已,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教 学经验“一刀切”,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作出不同的判 断还有的老师备课时有学情分析但是落实到教学环节中 后又抛诸脑后这样势必影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 定新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更应注重实际调查,以对学 生的情况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4.3学情分析太泛显得空洞 在学生上交的说课稿中可以看到一些模糊的字眼,如 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已掌握长难句、学生表达能力太 弱等这些表述都太宽泛,针对性不强,要对症下药就会力 不从心教学设计应贴近真实的课堂.反映学生的真实知识 技能和情感状况,否则再好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只能是纸上 谈兵(张英,2010) 4.4注重对学生群体共性的分析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 考察 当前中国由于教育资源匮乏,一个班级往往五六十个 学生,甚至两个年级合在一起授课。
这样的现象增加了教师 的工作难度,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分 析,只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大概估计教师习惯或是被迫 考虑绝大多数学生对某个内容的普遍可接受程度而不考虑 不同类型学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倾向和学习方式,更 不会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安桂清,2013)这样容易 造成教师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匹配,使得学生两 极分化 5.如何提高学情分析的有效性 第一,学情分析要注意阶段性钱军先(2014)认为学情 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关于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 体现,它具有恒常性因此,学情分析应该开始于学期初的 教学计划拟订阶段,体现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每一个阶段结 束后都要对学习情况做出总结,以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目 标和教学内容第二,学情分析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学情分析的涉及面广泛,关键是抓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 务关系比较密切的特点,特别是学生掌握预备技能的程度 第三,学情分析要保持灵活性虽然学情具有恒常性,但它 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且随时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即时瞬间的学习情况更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分析并加 以利用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所以 教师要随时准备二次备课。
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整 6.结语 学情分析主要是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而逐步得以 重视的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自我表演,脱离学情的教学 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情分析在整个教学环节 中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这样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英语教学.真正落实 “尊重差异”、“以学定教”和“据学施教”的思想和策略.最大 限度地提高课堂分层教学效率对于新手老师来讲,提高学 情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 课堂学习研究,2006. [2]钱军先.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关键[J].教育 研究与评论,2009. [3]戈一平,徐承博,陈宇卿.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杨彰发.如何做好学情分析[J].贵州教育,2010.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 访问学者专项资金项目资助 一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