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语文.doc.pdf
4页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大纲 语文 2014 年版 一 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是合格的中等职 业学校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学科 考试大纲 是按照教育部2009 年 1 月颁发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 学大纲 以下简称 大纲 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 际制订的 是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 文学科命题依据 语文学科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 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有 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 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二 考试范围 根据 大纲 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以教育部审定的中等职 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国家规划语文新教材为主要的命题范围 考查 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 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 闭卷 笔试 试卷满分为150 分 考试限定用时为 150分钟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古文翻译题 填空题 简 答题 写作题 四 考试能力要求 要求测试考生的识记 理解 综合分析 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 种能力 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次 1 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 是语文能力最基础的层级 需要识记的 主要内容有 字音 汉字 词语 句子 语言表达和文学常识等 2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 力层级 主要考查正确领会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把握关键语句 在文段中的作用的能力 3 综合分析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是在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主要考查从整体把握文段内容 概括文章中心 分 析文章结构 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归纳要点 对文中的主要信息材料 进行辨别 筛选 摘要和分类等能力 4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是以识记 理解和综 合分析为基础 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 赏析和评说 是以识记 理 解和综合分析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主要考查初步 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 实际测试中这五种能力有时是相互联系的 高层次的测试水平常 常包含了低层次测试水平的要求 在考试中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 同的考查 五 试卷结构 1 考试能力分布 识记约 10 理解约 25 综合分析约 15 表达应用约 45 鉴赏评价约 5 2 知识内容分布 基础知识约 20 阅读 约 40 写作 约 40 3 题型分布 客观题约 25 主观题 含作文 约 75 4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 40 较容易题约 30 较难题约 20 难题 约 10 六 考试内容和要求 1 语文基础知识 1 语音 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及拼写规则 能辨析常见的多音字 形似字和其他易误读字的读音 2 汉字 书写工整规范 区别和掌握常用汉字的形 音 义 不写错别字 能辨析错别 字 3 词语 正确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 包括成语 能辨析运用常见的多义词 同义词 反义词 能辨析常用词的感情色彩 4 句子 了解常见单句和复句的基本结构 正确使用常用复句 并列 递进 选择 承接 转折 因果 假设 条件等 的关联词语 能辨析常见病句 5 修辞 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 注意词语锤炼和句式的选用和变换 6 标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问号 引号 省略号 破折号 书名号 连接号等 7 文学常识 了解文学史常识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默写国家规划教材要求背 诵的名句名篇 默写篇目见附1 2 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正确理解重要词语 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能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划分文章的结 构层次 摘取文章的要点 能准确区分文体 理解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等表达 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能掌握记叙的要素 记叙方法 描写方法 掌握议论文的三要 素 论证方式及常用论证方法 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和 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以及与 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 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 文化常识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能正确翻译文言句子 古文阅读篇目见附2 3 写作 1 小作文 掌握常见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 能掌握便条 单据 启事 通知 计划 总结 说明书 会议记录 求职信 应聘书等常用应用文的写 法 2 大作文 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和说明等表 达方式进行写作 符合写作的一般要求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内容充实 选材得当 层次清楚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规范 标点正确 符合文体要求 附 1 国家规划教材要求默写的篇目 1 诗经 静女 2 诗经 采薇 3 子路 曾皙 冉 有 公西华侍坐 4 孟子 寡人之于国 5 荀况 劝学 6 韩 愈 师说 7 李白 将进酒 8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9 白居易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 唯见江心秋月白 10 柳 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 11 苏洵 六国论 12 艾青 我爱这 土地 13 戴望舒 雨巷 14 舒婷 致橡树 附 2 古文阅读篇目 1 诗经 关雎 蒹葭 静女 采薇 2 唐诗二首 将进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宋词二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雨霖铃 柳永 4 劝学 5 师说 6 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8 寡人之于国 9 过秦论 10 鸿门宴 11 兰亭集序 12 阿房宫赋 13 邹忌讽齐王纳谏 14 游褒禅山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