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论文 获诺贝尔奖的数学家.doc
12页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论文:获诺贝尔奖的数学家 19世纪当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进化论的创立而引以为荣,然而更为令人瞩目的是19世纪纯数学的蓬勃发展而为这个时代赢得了更为崇高的荣誉——罗素现代数学最主要的成就是真正揭示了数学的整个面貌及其实质所在——罗素过去关于数学无限小与无限大的许多纠缠不清的困难问题在今天的逐一解决,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夸耀的伟大成就之一——罗素做为一位和平主义者,我曾被迫采取与全社会整个利益相反的立场因为我虽然热爱英国,但更爱全人类因此,一个和平主义者,很难去避免对所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采取完全敌视的态度,但是我个人对社会的道德规范毫无仇视之意,我的基本观点与圣·保罗在他论“博爱”的有名讲词中的一段符合,我与使徒保罗在很多见解上都不一样,但在这一点上,我的感觉可以说与他完全一致;那便是“对道德规范的服从并不能取代爱,任何地方,只要真实的爱与真正的智慧能融合为一体,社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所必须的道德规范——罗素 柏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是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家,也是本世纪的一个重要哲学家他从23岁起,开始写作,不断工作75年,共写出一百多本书和成千篇短文。
孔子说“仁者寿”,他可以说是本世纪的一个仁者,热爱人类,为世纪和平的工作而孜孜不息的努力他说:“生命应该像花朵那么温柔可爱,像峰峦那么稳定而清晰,像苍天那么高深而不可测,生命是可以这样的!”他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人不知道他曾是数学家,而且在近世数理逻辑的研究上有过重要的贡献他在1951年80岁时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说:“一个人活到80岁,已有足够的理由说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已做完了,那些剩余的已无关紧要从我童年开始,我为追求两个目标而努力,这两个目标多年来远远地分开着,但近年已结合为一个这两个目标是:追求那些仍在未知世界里但可因探讨而了解的事物;以及为创造更幸福的世界必须做的最大的努力他在34岁前从事数理逻辑的研究,并且做出卓越的贡献,以后为了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写反战的小册子,他49岁时到苏联参观,见了列宁回来后反而不赞同共产主义他在50岁时去中国讲学,由于太劳累得了急性肺炎,日本的报纸报道他死在北京的医院,而在北京的苏联人却送香槟和奶油到医院给他,他们说:“不能让罗素死去,因为我们的革命需要他他预言日本会侵略中国及与美国交战,最后被美国打败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证实了他的话。
他指出当时日本往军国主义发展,是“日本人采集了西方的缺失,并保留自己的缺失”穷兵赎武会给他们带来灾祸他预言中国由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和胁迫,本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会偏激成布尔什维克分子,最后放弃传统的儒家仁容思想,采取激烈的路线这也在后来实现了他在1920年去美国旅行演讲,有机会深入观察美国社会,在1922年他预言:“美国将会开始其帝国主义的生涯——不是领土方面的侵略,而是经济上的征服他对美国听众说:“美国不是被华盛顿政府所控制,控制你们的是油田和摩根(Morgan1837-1913,是当年的财政家),美国是遍布全球的金融帝国,要是由眼光狭窄和残忍无情的人所控制的话,人类将面对一个可怕的恶魔在1928年出版的《怀疑论集》中,他写道:“世界可能会有一段长的时间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两大对立的集团前者将控制西欧及美国本土,而后者将控制整个亚洲这些话后来都证明是正确的中外的数学家没有几个能像他这样能独具慧眼,对于事物的发展预测的这么准确罗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多姿多彩,我们这里粗略地介绍他 贵族出身 1872年5月 18日罗素生于位于英国的蒙矛思郡(Mom-mouthshire)的拉芬斯克洛夫(Ravenscroft),生下之后的第三天,他就抬起头,以生气勃勃的样子观看四周的事物。
富兰克(Frank),大家都说他的二个蓝色的眼睛离得太远,下巴较短现在我的母乳还多,不过要是稍微迟一点喂他,他就会马上生气,大哭大叫,手舞足蹈,直到吃到乳为止,…… 他也很有力气,而医生奥德兰德说:他具有寻常孩子们所没有的强壮的肌肉是的,奥德兰医生说:“这孩子身体很好,接生30年我从未见过这么大而胖的婴儿在他2岁时,妈妈和6岁的姐姐患白喉而去世快到4岁时,他的爸爸患重病而去世,年龄只不过33岁他和哥哥就由祖父祖母负责养大祖父以前是英国的首相,罗素见到他时已是83岁的老人,常坐在摇椅他喜欢小孩,仁慈和快乐,可是不大忍受孩子的喧闹二年之后就去世主要影响罗素和哥哥的是祖母祖母是出身苏格兰长老教会家庭可是在70岁时变成唯一神教派的信徒,而且支持爱尔兰地方自治法案,反对英国帝国主义战争祖母常常对他们兄弟讲祖父为选举改革方案所作的奋斗以及他们家族的一个英雄威廉罗素爵士反抗理查二世的故事,因此小罗素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罗素一族有为公众服务的责任,为了人民服务,有时候反抗是合理的罗素在他的自述里描绘儿童时的日子:“当时除了政治之外,整个家庭气氛是一种清教徒的虔诚心情,非常虔敬和严肃我们那时,每天8点钟都有家庭祈祷,在家庭祈祷以前,我已经坐在钢琴前面做过半小时的练习。
这是我所埋怨的一件事,虽然家里有八个仆人,但是饮食却像斯巴达式(Spartan)的简单,而且既使这样,我还吃不到呢!因为小孩子被认为不适宜吃美好的食物例如,那时有米粉布丁和苹果饼,成年人才能吃苹果饼,我只能吃米粉布丁我们小孩一年到头须洗冷水浴……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变成一个孤独、害羞和一本正经的年青人,我似乎从未体验过童年交友的乐趣由于性格孤独,哥哥富兰克曾在一篇文章描绘自己的弟弟:“他比较服从家规,因此他的确享受了在爱的气氛下家庭教育的全部利益,结果使他成为令人不能忍受的一本正经的人,直到上剑桥大学以后,才慢慢地改变过来他自己在后来回忆录上说:“像当时其他接受传统清教徒式的教育的人士一样,我也养成了省察自己的罪恶、愚行和缺点的习惯每个星期六晚上,也会和祖母一起弹琴或唱圣诗他在80多岁时说:“就是80多年后的今日,我大概可以很自信的说,我会背诵数千首圣诗 对数学的喜好 罗素在5岁时,有人告诉他地球是圆的,他拒绝去相信它他跑到花园,拿了一把铲开始掘洞,看是否能从他住的地方一直挖到澳大利亚去有一次保姆告诉他,在他睡觉时天使会在旁边守卫他他不相信地说:“可是我从来不曾见过她们呀!”保姆说当他睁开眼时,天使就会溜走了。
于是小罗素决定闭着眼睛假装睡觉,然后用手去抓,结果什么也没抓到,因此他不再相信天使守卫他的故事在他9岁时,女修道院长茜普顿预言:世界末日在1881年会发生就在那一年的某一天天空黑云密布,他看到阴沉的天空,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可是到了年底,世界还是存在他从小就有追寻事实真相的热忱他在《回忆集》(Portraits form Menory)里写道:“我愈是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便愈想了解有关它的事实与真相,尽管这些事实与真相,可能使我感到不快……”他最初学九九乘法表时,并不是太顺利,曾因费了很大力气学不会而哭他学代数也不是一帆风顺,可是后来经过一些努力,他进步得很快不久他就对数学产生兴趣,后来他说:“要不是想多了解数学,我早在年轻时就自杀了有一天他的哥哥说要教他几何,他非常的高兴,因为在这之前他听说几何是用来证明东西他的哥哥富兰克比他大七岁,教他的是“欧几里得”几何,他开始教他定义,这东西小罗素马上充分接受,可是当哥哥教到“公理”时,就有问题产生了他对欧几里得第一条公理(Axiom):“二物同时等于第三物,则此二物彼此相等写成符号是:如果A、B都有A=C,B=C,则A=B哥哥说:“这些公理是无法证明的,但是你要证明其他问题以前,这些公理必须被假定是真的。
在后来他写的自述《为什么我选择了哲学?》里,他回忆这时的学习障碍经他这么一说,我的希望整个粉碎了我曾经想去发现一些能够证明的东西那是很美妙的一件事,但是现在却必须先藉着那些证明的假定才能做进一步的证明我满肚子不高兴地看着哥哥说:‘既然它们是无法证明,但是为什么我必须承认这些东西呢?’他回答说:‘好罢!要是你不接受的话,我们就无法再继续学下去’”‘我想,那其他东西是很值得一学的,因此我同意暂时承认这些公理为真,虽然我仍然充满了怀疑与困惑,我仍一直希望在这个公理的领域内发现不可争论的明白的证明但我对数学仍然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事实上比任何其他的研究更能给我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我很喜欢考虑如何把数学应用到物质世界上去,同时我也希望将来有一天会产生像机械的数学一样精确的有关于人类行为的数学我有这种希望是因为我喜欢论证,而大半时间这种动机甚至胜过我对自由意志的信仰欲望,虽然后者我也时常感到它的力量,但是无论如何我从未完全征服我对数学正确性的基本怀疑可是,当他学习更深的数学他面对一些新的困难,他的老师告诉他一些觉得错误的证明,这些证明后来果然被承认是错误的,当时他并不晓得,后来在离开剑桥到德国,才知道德国的数学家已经找到更好的证明。
到了德国,他的眼界大开,才发现过去困扰他的那些难题,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都不是重要的东西他说:“因为剑桥大学的考试所要求的都是一些解题的技巧,整天死啃这东西后,我开始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反感,这点鼓舞我向哲学方面去发展为了设法获得考试的技巧,使我想到数学不过是包括了那些玩弄技巧的魔术里的雕虫小技罢了,它和猜字游戏那一类玩意儿太相像了因此,当我通过了剑桥三年级最后一次数学考试后,我发誓我再也不看数学,并且把所有的数学书都卖光了在这种心情之下,阅读哲学书籍,我仿佛感觉到由山谷的小天地中解脱出来,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新世界他到德国念黑格尔及康德的哲学,可是在读康德的作品后觉得他在数学哲学方面的立论不仅是无知而且愚昧,他转而去读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戴德金(Dedekind)及乔治·康托(George Cantor)的理论康托是“集合论”的创造者(请参看《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第一册有关他的工作介绍)罗素最初看他的《无穷大数目》时,觉得很难懂,有很长的时间没法子了解,因此他决定把他的书逐字逐句地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慢慢咀嚼思考,可以逐步理解当他开始读时,他觉得康托的理论是谬论,简直是荒唐不经,可是等到把整本书抄完,才发现错误的是他而不是康托。
事实上康托的无穷数的理论是近世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可惜他提出时曲高和寡,许多有名的数学家看不起他的工作,使得他受到刺激和人论战,最后病死于精神疗养院罗素在23岁时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优等及格第七名,他的研究论文是《几何学的基础》,然后他成为英国驻巴黎大使馆随员第二年他到德国柏林大学研究,在24岁时被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研究员 与怀特海德老师的合作 怀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和数理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他在1885年在三一学院毕业,就留在原校任教应用数学和力学,1905年在该院获得博士学位,是罗素的老师1890年,罗素是剑桥大学一年级新生时,去上怀特海德的静力学讲完课后,教授指定全班念教科书上的第35篇,然后他转过头对罗素说:“你不必读它,因为你已经了解了因为在十个月前罗素在入学资格考试中引用过它,怀特海德看过他的考卷,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并且告诉所有剑桥大学最优秀的学生,要注意罗素因此罗素在到校一星期就认识了当时剑桥大学的精英罗素由学生渐渐地转变为独立作家过程中,得益于怀特海德的指导很多。
在怀特海德1947年去世后,罗素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