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胸外科题库.doc
11页胸外科题库一、名词解释1 反常呼吸: 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所致, 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 呼气时胸壁下降 ; 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起2 纵膈扑动: 是在开放性气胸时,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膈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3 凝固性血胸 :当血液在胸腔迅速积聚且积血量超过肺、心包及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液发生凝固,成为凝固性血胸4 创伤性窒息 :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 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是闭合性胸部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征5 Horner 综合征: 肿物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6 休克: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伤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7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8 DIC : 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 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 另一方面, 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9 心肌梗死 :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供应心肌某一节段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的坏死二、简答1、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1)低钾血症临表:①肌无力,一般先出现四肢软弱无力,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严重者出现软瘫、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消化道功能障碍, 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肠麻痹③心功能异常 主要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④代谢性碱中毒 头晕、昏迷、手足抽搐麻木等处理:①病情观察 检测心率、心律、心电图及意识②减少钾的丢失,遵医嘱予以止吐、止泻等治疗③遵医嘱补钾 尽量口服补钾,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肉类、牛奶、香蕉、橘子汁等见尿补钾 ,先了解肾功,每小时尿量 >40ml控制浓度 ,速度不宜过快,控制总量 2)高钾血症临表: ①因神经肌肉应激性改变, 病人很快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神志淡漠、感觉异常、腹胀和腹泻等②严重者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湿冷、青紫及低血压。
也可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③心搏骤停处理:①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②禁钾停用一切含钾③降低血清钾浓度促进K( +)转入细胞内和排泄④对抗心律失常2、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1)低钠血症临表:①轻度 血清钠 <135mmol/L,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量增多;②中度 血清钠 <130mmol/L,还伴恶心呕吐、脉搏细数、食物模糊、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尿量减少;③重度 血清钠 <120mmol/L,常发生休克神志不清,木僵,昏迷或四肢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处理:遵医嘱补充等渗或高渗盐水以维持充足液体量, 去除诱因,实施补液疗法,轻、中度者,一般补充 5%葡萄糖盐溶液,重度者先输晶体溶液,后输胶体,然后再输注高渗盐水 2)高钠血症临表:①轻度 缺水量占人体的 2%-4%,口渴;②中度 缺水量占人体的 4%-6%,极度口渴、烦躁、乏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比重增高;③重度 缺水量 >体重 6%,除上述症状 , 还可出现脑功能障碍 , 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处理:①去除诱因,防止液体继续丢失;②鼓励病人多饮水,无法口服者经静脉输入3、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律频率 >100 次/ 分,大多在 100-180 次/ 分之间, P 波正常,每个 P波后有一个 QRS波, PR间期和 QRS波均正常。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频率 40-60 次 / 分,常同时伴窦性心律不齐 (即不同 PP间期之间 >0.12 秒) 3)房早: 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 P 波不同,提前 P 波的 P-R 间期 >0.12 秒, QRS波群形态正常,期前收缩后常见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4)房扑 :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波动,即F 波,心房率250-350次/ 分.QRS波群形态正常( 5)房颤: P 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振幅各不相同,称 f 波,频率 350-600 次/ 分. 心室律极不规则,多在 100-160 次/ 分之间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6)室性期前收缩: 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时限超过 0.12 秒,其前无 P 波, T 波与 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一完全性代偿间歇 7)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 0.12 秒, T 波与 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一般 100-250 次/分,房室分离,产生心室夺获( 8)室扑:正弦波图形,波幅宽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 分。
9)室颤:形态振幅及频率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 / 分,无法辨别 QRS波群、 ST段及 T 波4、试述胸部的解剖生理胸部由胸壁、胸膜和胸内器官三部分组成胸壁有胸椎、 胸骨和肋骨组成的骨性胸廓及附着的肌群、 软组织和皮肤组成 骨性胸廓具有支撑、保护胸腔内器官并参与呼吸作用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腔为潜在的密闭腔隙,其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腔内压力维持在 -10~-8cmH2O,吸气时负压增大, 呼气时减小负压的稳定对维持正常呼吸非常重要,并防止肺萎缩5、试述肺的生理功能1)呼吸功能通气功能: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膜腔容积增大,负压增高,肺组织膨胀,肺内压随之下降,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呼时,肋间肌和膈肌松弛,胸膜积减少压增高,负压降低,肺内压增高,气体经呼吸道排出体外换气功能:肺内的气体交换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2)非呼吸功能:通过呼吸调节血浆中的碳酸含量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6、试述食管的解剖生理:食管有 3 处生理狭窄:第一处在食管入口处, 第二处在主动脉弓水平, 有主动脉和左主支气管横跨食管, 最后一处在食管穿膈肌裂孔处, 这 3 处常为肿瘤、憩室、瘢痕性狭窄等病变的区域。
食管壁由内向外由黏膜层、 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无浆膜层是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的因素之一 食管的血液供应来自不同的动脉, 呈节段性,动脉间虽有交通支,但不丰富 特别是主动脉弓以上部位血液供应差, 故食管术后愈合能力较7、食管癌术后的饮食护理:1) 患者一般于手术后 5~7 天开始饮水及进食,应先试喝水,若无不适,再开始进流食,并注意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腹痛、腹泻、反流等,宜少食多餐,保持每日 6~ 8 次,每 2 小时 100ml2)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根据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逐渐改变进食的质和量若无特殊不适 3 周可进普食3) 嘱咐患者进食后 2 小时内不要平卧,保持半卧位,以防发生倒流及反流性食管炎8、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原因: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 发生率为 5%左右其发生原因与吻合方式、吻合口有无张力、 吻合口有无继发感染、 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 吻合口瘘一般在术后 4~6 天发生 , 也可更迟处理措施:1)嘱患者立即禁食 2)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按常规护理 3)遵医嘱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5)需再次在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9、大咯血的处理原则:1)一般处理对大咯血病人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医护人员应 指导病人取患侧卧位,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咯血期间,应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搬动, 以免途中因颠簸加出血, 窒息致死 同时,还应鼓励病人咳出滞 留 在 呼吸道的 陈 血,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肺不张2)药物止血治疗①垂体后叶素: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 使肺小动脉的收缩,肺内血流量锐减, 肺循环压力降低, 从而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血凝块的形成,达到止血目的②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肺血管, 降低肺动脉压及肺楔压及肺楔嵌压; 同时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肺内血液分流到四肢及内脏循环当中, 起到“内放血”的作用造成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压力降低,达到止血目的10、试述 1 型呼衰和 2 型呼衰的区别,为什么 2 型呼衰要持续低流量吸氧?1)区别 :I 型呼吸衰竭 : 主要由肺实质病变引起血气主要改变是动脉氧分压下降,这类患者常伴有过度通气,故动脉 PCO2常降低或正常由于肺部病变,肺顺应性都下降,换气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是引起血氧下降的主要原因。
Ⅱ型呼吸衰竭 : 又称通气功能衰竭动脉血气改变特点是 PCO2增高,同时 PO2 下降可由肺内原因(呼吸道梗阻,生理死腔增大)或肺外原因(呼吸中枢或胸廓的异常等)引起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通气量不足2)Ⅱ型呼吸衰竭会有二氧化碳潴留, 当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刺激化学感受器, 兴奋呼吸中枢, 高流量吸氧会降低二氧化碳潴留, 血中二氧化碳的量不能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的减弱甚至停止11、肋骨骨折的处理原则闭合性肋骨骨折: 1)固定胸廓,处理反常呼吸 2)镇痛 3)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4)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开放性肋骨骨折: 1)胸壁伤口彻底清创,对肋骨断端行内固定 2) 肋骨骨折致胸膜刺破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2、胸腔壁式引流的护理要点?1)保持管道密闭性: 引流管周围用纱布严密包裹: 水封瓶长玻璃管末端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更换引流瓶或搬动病人时,要双向夹闭引流管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低于行性感染: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每周更换一次引流瓶;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 60~100cm3) 观察引流,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定时挤压引流管;密切注意水封瓶玻璃管中水柱波动情况, 以判断引流是否通畅: 嘱患者半坐卧位,鼓励其咳嗽及深呼吸,以促进积液积气的排出,促进肺复张。
1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及拔管后观察要点 ?拔管指征:一般置管 48~72 小时后,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引流颜色变浅。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