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凡尔赛条约.docx
7页1919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 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 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 式结束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 1919凡尔赛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 以帮到大家!凡尔赛条约缔约国家协约国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 目的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条约主要签约 者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 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 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 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 偿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 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旦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 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 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 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法国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 绝大部分在法国,造成了法国的惨重损失。
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 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 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德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 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 被法国当局处死克里孟梭(Geogres Clemenceau)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 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 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 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 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 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 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 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克里孟梭也得到了 〃老虎” 的绰号英国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 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涝合; 乔治(Davide Lloyd George)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 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 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 统政策相悖。
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 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 封锁德国海岸线一般认为乔治希望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主张和克莱蒙梭严惩德 国的主张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乔治本人在 赢得1918年大选时为迎合英国民众提出了德国需为发动战争负责的 主张,同时联合政府中的保守党也要求严惩德国以保证其不再对英国 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 国殖民地的份额他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 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同时乔治清醒地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 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 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而他和克莱蒙 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 军事强国,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地忽略乔治的主张可归为如下几点: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 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 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美国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 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
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 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 收回战争债务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 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 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 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 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 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 务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 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 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独立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 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国军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凡尔赛条约历史评价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 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 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时至今日 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凯恩斯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 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 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
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 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 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 1913年增加了 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 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 30%和38%,且1913 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 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 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 的赔款,曼托索称在1933至1939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 7 倍于此数的金钱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 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 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 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 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的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 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 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
在东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 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 了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 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 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 1/3的人口, 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5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 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 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 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 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 摧毁俾斯麦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 政治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 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不同观点史学界对凡尔赛条约削弱并羞辱德国的观点有争议,一些观点如 下:1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 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彻底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 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2、 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
虽 然德国在战争中也受到损失,但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 比1913年更明显了3、 一些对凡尔赛条约持否定意见的批评者们认为波兰的建立使 德国免受其最大的潜在敌人俄国影响1920的华沙战役阻挡了布尔 什维主义向战后虚弱的欧洲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此时的德国正面临着 共产主义思潮的泛滥4、 战后德国境内仍有以波兰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 情况加剧了德国历史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5、 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 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各方看法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 会烂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 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苏联创造者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整个国际秩序是建 立在火山口上的评论总结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仍因为世界各国互相猜 疑,使得德国有着再一次战争的机会《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性的 执行,签订者的不坚定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