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武装工作.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8683732
  • 上传时间:2018-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改革开放时期的人民武装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保康县的人民武装工作在部队自身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兵役工作、国防动员以及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一、保康县人民武装部一、保康县人民武装部 保康县人民武装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康设立的军事组织,它既是保康县委的军事部,又是保康县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机构单设,隶属襄阳(原襄樊)军分区,同时接受保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86 年 6 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发〔1986〕5 号)精神和湖北省军区的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康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称湖北省保康县人民武装部6 月 6 日,襄樊军分区正式向中共保康县委、县政府办理移交手续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编制为副县级人武部机关设办公室、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民兵训练基地 5 个正科级单位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军地双重领导制度不变,性质和任务不变,仍负责本地区的民兵和兵役工作1996 年 4 月,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的通知》(中发〔1995〕12 号)精神,湖北省保康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保康县人民武装部。

      收归军队建制后,人民武装部党管武装的原则不变,性质不变,双重领导制度不变,编制为正团级,机关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部机关驻城关镇西后街1979 年 6 月,中共襄阳军分区委员会批复,保康县人武部新一届党委由王佐、崔世斌、李兆甫、朱邦基、石志武、杨鹏、田修景、高士省、黄在义、张宗先 10 人组成,王佐(县委书记)兼任第一书记,崔世斌(人武部政委)任书记,李兆甫(人武部部长)任副书记继本届党委之后至 1986 年,刘代启、李官喜先后兼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杨鹏、刘发波、藏有刚先后任书记,朱邦基、张安铭先后任副书记1979—1983 年,县人武部党委根据湖北省军区、襄阳军分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斗争、“三学”(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兵一师党委)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等活动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为主要内容,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规党法和优良传统教育,认真学习中央领导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文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1983 年 10 月,县人武部党委召开党员全体大会,通过大会选举并报襄阳军分区党委批准,由臧有刚、朱邦基、张安铭、漆贤旺、熊富华、殷明朗 6 人组成新一届人武部党委,臧有刚任书记,朱邦基任副书记,刘代启兼任第一书记。

      12 月,新一届党委制定《关于加强党委建设的措施》(保武字〔1983〕45 号)1984-1986 年,人武部党委组织党员以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大精神为指导,先后进行“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风根本好转”、“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献身党的武装事业,努力开创民兵预备役工作新局面”等教育,使党员队伍提高觉悟、端正思想、增强从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促进人武部的安定团结和集中统一1986 年 6 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康县人民武装部更名为湖北省保康县人民武装部8 月,中共襄樊市委批准,刘代启、陈德先、刘世贤、吕世德、黎怀玉、陈申义、杜克刚 7 人组成新一届党委,刘代启任第一书记,陈德先任书记,刘世贤任副书记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保康县人武部党委按照“学习、团结、廉洁、求实”的要求,注重加强党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这一时期,人武部党委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针,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围绕党的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开展民兵工作,在完成民兵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兵员征集、国防教育、“以劳养武”等各项工作的同时,组织和带领广大民兵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先后制定全县人武战线“七五”、“八五”扶贫开发规划1996 年 4 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的通知》精神,湖北省保康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成立新一届人民武装部党委从 1996 年 4 月—2013 年 12 月,县委书记汪明新、刘德政、吴方军、谢豪斌、陈丰林、叶丛先后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人武部政委陈申义、孙全华、郭恒跃、罗剑武、张全林、陈雪飞、李向东、李延庆、汪正保先后任党委书记,人武部部长吕世德、何克明、李宁、杨福华、周广明、李向东、张银生、姚昌保先后任副书记县人民武装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管武装,把党委班子建设放在重中之重2013 年以来,紧紧围绕“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党委班子建设目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委“一班人”,坚持讲政治把方向,抓学习强素质,改作风抓落实,讲民主促团结,努力发挥好党委班子在推进武装部全面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民兵工作二、民兵工作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康县人民武装部是保康县委的军事工作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组织领导者。

      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武装部,是民兵工作的基层单位一)民兵组织建设1981 年,根据中共中央《批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调整民兵组织的报告〉的通知》和省、地、军分区的指示,按照减少数量、减少层次、提高质量的要求,保康县的民兵组织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调整后,将全县原 1 个民兵师、13 个民兵团、354 个民兵连、1983 个民兵排、 5251 个民兵班,组建为 340 个民兵连、1912个民兵排、2414 个民兵班,民兵总数 29041 人,占总人口的10.8%,比上年减少 37238 人,减少 56.2%基干民兵 4516 人,比上年减少 31084 人,减少 87.3%民兵干部 4567 人,比上年减少2089 人,减少 31.5%这次调整,简化了层次,减少了数量,提高了质量,适应了当时的生产体制1986 年,保康县的民兵组织整顿,认真贯彻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意见》提出“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民兵工作方针,按照城乡编组原则,在全面搞好民兵组织整顿的基础上,围绕便于管理、便于活动、便于执行任务的要求,重点抓好基干民兵的编组和专业技术分队的调整。

      通过调整,全县编基干民兵营 11 个,民兵连 341个,其中基干连 52 个,民兵排 1739 个,其中基干排 186 个全县民兵总数 31 239 人,其中基干民兵 3672 人,占民兵总数 11.7%,民兵总数中退伍军人 2029 人在 1992 年的民兵组织整顿中,保康县以中共中央批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新时期加强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发〔1991〕22 号)文件为指导,贯彻民兵工作“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按照便于领导、便于活动、便于执行任务的原则,以稳定基干民兵数量、解决民兵组织漏建和基干民兵“空白村”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组织落实通过整顿和编组,全县共编入民兵 33435 人,比上年增加 1217 人,增加3.77%,其中基干民兵 2336 人,比上年增加 131 人,增加 5.94%,民兵总数中退伍军人 1944 人,占民兵总数的 5.81%,其中 28 岁以下的 905 人,占基干民兵总数的 38.74%1999 年,保康县认真贯彻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意见》(参联字〔1997〕2 号)和襄樊市《关于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着眼适应“战场”和“市场”的需要,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类组建”的原则,重点抓好基干民兵特别是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的组建,达到规模适当、编组科学、结构优化、管理有序。

      通过调整改革,全县共编入民兵 33134 人,其中基干民兵 1615 人规范组建民兵应急分队 1 个连,2 个独立排,人员由 120 人调整为 180人专业技术兵由原来的 262 人调整为 550 人,其中配装专业技术分队 450 人,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分队 100 人步兵分队由原来的1494 人调整为 1348 人2000 年以后,民兵组织建设的重点是,在坚持农村民兵向乡镇企业扩展,城市民兵向新型企业扩展的同时,狠抓“三支队伍”(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技术分队)建设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干部齐备、官兵相识、队伍纯洁、制度健全、活动经常”的总要求,不断研究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每年民兵组织整顿中,紧密结合山区实际,以“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加强领导、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执行任务、有利于日常管理)为原则科学编组在城镇企事业单位采取“编大、挂小、联点”的方式,即以骨干企业为主,对小企业和分散的个体(私营)户的零星基干民兵,以大带小,联合编组在农村以经济发展较好的企业和较大的行政村为主,采取以厂为主,厂村结合,或以大村为主,大小村结合,联合编组。

      全县民兵编组逐步形成“一点三线”的布局,即以县城为重点,围绕国道主线、公路干线、河流沿线,在县直企事业单位和重点乡(镇),凡适龄人员在 30 人以上或基干民兵在 3 人以上的单位均建立民兵组织,形成重点地区重点布兵的格局以三支队伍为重点,优化组织结构民兵应急分队选择生产稳定、效益较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组建专业技术分队主要组建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对口专业技术分队采取成建制“对口编”的方法,在电信、医疗、交通、工程、化工、气象等部门,选编学历高、实际工作能力强、能熟练操作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口组建做到能力与任务相适应,平时与战时相兼顾,人员与装备相结合,提高专业技术分队的建设质量二)民兵政治工作1.政治思想教育1979—1980 年,民兵政治教育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教育,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达到家喻户晓,调动广大民兵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积极性;进行《民兵工作条例》教育,进一步明确民兵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增强“争当好民兵”的积极性;结合学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英雄模范事迹,开展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活动,促进民兵工作“三落实”;结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形势战备教育,增强战备观念。

      1981—1984 年,根据两级军区关于民兵政治教育的指示,保康县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落实民兵政治教育“三项制度”,即在军事训练中,政治教育时间不少于 10%;在基干民兵中,实行每月一堂政治课;在全体民兵中,结合征兵、整组、重大节日,进行全民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三大精神;民主与法制教育,现行经济政策教育;民兵基本知识教育,以总政治部编印的《民兵政治教育课本》为基本教材,进行民兵性质、任务、光荣传统、人民战争思想和怎样当个好民兵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主要是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两不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争当优秀民兵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1987—1990 年的民兵政治教育,坚持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思想开展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和合格的后备兵员,使教育更好地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服务。

      教育中,注重形式与效果的有机结合,着重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