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念处经(白话解说).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闪****
  • 文档编号:299165517
  • 上传时间:2022-05-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3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念处经(白话解说) 帕奥尊者:我要为大家细致地阐明《大念处经》这部经是佛陀住在俱卢国的剑磨瑟昙城时所开示的据说,在剑磨瑟昙城里没有适合世尊居住的处所,但在城外那么有一处水源充沛、风景宜人的大树林,世尊就住在那个树林里,并且以剑磨瑟昙城作为他托钵的地方 俱卢国受到宜人的气候及其它各种舒适条件的庇荫,例如维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优良食物与饮水,因此那里的居民身心健康,聪慧力强,能够采纳高深的教理;所以世尊对他们开示这部含义高深的经,指导二十一种证悟阿罗汉果的修行方法 就像一个人得到金色的宝盒之后,会将此宝盒装满各种香花或七宝;同样地,得到俱卢国人民这样的听众之后,世尊开示高深的佛法基于同样的理由,世尊在那里还开示了其它高深的经,如《大因缘经》、《心材喻经》、《树譬喻经》、《护国经》《摩犍地耶经》及《不动适应经》等再者,在那个国度里的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通常都精勤地运用正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连奴隶、工人、仆人也都谈论正念的修行法在水井旁边或纺织房里,听不到任何人在谈论闲言闲语假设有女人问另一个女人说:「大姊,妳修行那一种念处?」而得到的答案是:「我不修行任何念处。

      」那么问的人会批评回复的人说:「妳的生命是可耻的,虽然妳活着,却像死人一样」然后她会指导后者某一种念处的修行方法然而,假设她得到的答案是后者正在修行某一种念处,那么她会称赞后者说:「善哉,善哉!妳的生命是可敬的,妳不枉费出世为人正是为了像妳这样的人,正等正觉佛陀才展现于世间」因此,在获得大量深具智能的听众之下,佛陀开示了含义高深的《大念处经》这部经的开头是如此: 总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俱卢国的一个市镇,名为剑磨瑟昙那时世尊称呼诸比丘说:「诸比丘」诸比丘回复说:「世尊」世尊如此开示: 「诸比丘,这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凄怆、灭除痛楚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的单一道路,那就是四念处」 经文一开头说到「如是我闻」,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呢?这里的「我」是指阿难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灭度之后,在王舍城的七叶窟所举行的第一次佛教圣典结集中,经藏就是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 佛陀在经上说:四念处是单一的道路何谓「单一的道路」呢?它的意思是指:本质上,这不是一条双向的道路;或者指:这是一条「单独的路」,由于这条路务必自己单独走,没有伴侣同行所谓「没有伴侣」有两种处境:一、舍离与群众来往之后,独处而没有伙伴。

      二、透过内心安宁而舍离爱欲 或者由于这是最上等人之路,因此称为「单一的道路」在一切众生之中,世尊是最上等之人,因此这条路称为世尊之路虽然也有其它人走在这条路上,但是由于这条路是由世尊所开创的,因此称为世尊之路;所以有一句话说:「婆罗门,世尊是未创之路的开创者」这条路只在佛陀的法与律当中才有,是外道所没有的因此佛陀说:「须跋陀,八圣道分只存在于我的法与律当中」再者,「单一的道路」指的是它通向单一的目标,意即只通向涅盘虽然在初步的阶段此法门可透过不同的方法来修行,但是到了后来它只趣向单一的目标,即涅盘这就是为什么娑婆世界主梵天说:「佛陀弥漫慈悲,他见到无生的涅盘,并且见到通向涅盘的唯一道路过去的诸佛与圣者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未来的诸佛与圣者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现在的佛与诸圣者也依循此道而渡过生死洪流此道路就是八圣道分,这是想要证悟涅盘的人务必体验的道路」 疏钞解释说:由于涅盘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没有爱欲共相伴随,因此称为单一有一句 话说:「真理只有一个,没有其次个」因此八圣道分是唯一的道路 为什么只有念处被称作「道路」呢?除了正念之外,不是还有其它的圣道分吗?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与正定。

      当然还有其它的圣道分,但是提到正念时,全体的圣道分都被涵盖在内了,由于它们与正念同在 解释持续解释说:称为「道路」的含义何在呢?其含义为它是通向涅盘的道路,并且是想要证悟涅盘者务必体验的道路 关于「单一的道路」,从前有以下这一段重要的议论: 小龙三藏长老(Elder Tipitaka-Culanaga)说:「念处之道是八圣道分中的前行道」意即那是出世间圣道生起之前的世间修行道 他的老师小须摩三藏长老(Elder Tipitaka-Culasuma)说:「念处之道是合行道」意即那是兼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修行道 小龙长老说:「尊者,此道是前行道」 他的老师说:「贤友,此道是合行道」 由于他的老师依旧坚持己见,小龙长老就默然不再辩论他们终止议论,但是没有达成结论 他的老师在前往浴室的路上思惟这件事,他背诵经文当他诵到「诸比丘,如此修行四念处七年的人??」这段经文时,他下了一个结论:出世间道心生起之后,不成能一向处在道心之中持续七年之久,由于道心只生起一次,维持一个心识剎那而已,因此他的学生小龙长老的见解是正确的那天正好是阴历初八布萨日,轮到小龙长老开示佛法当开示刚要开头时,小须摩长老来到讲堂里,站在讲台的后面。

      当小龙长老诵念开讲的偈颂之后,他的老师以众人可以听见的声音对他说:「贤友,小龙」小龙长老听到老师的声音,就回复说:「什么事,尊者?」他的老师说:「我所说『念处之道是合行道』是不正确的;你所说『它是前行道』是正确的」正如这般,古代的长老们并不会彼此嫉妒,不会像握紧一束甘蔗那样地固执自己的见解他们采取合理的见解,而舍弃不合理的 于是小龙长老了解到:对于连他的老师这般精通佛法的人都会混淆的观点,未来的梵行者就更加不能确定了他想:「我要引用经典上的话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引述了《无碍解道》(Patisambhidamagga)中的这一段话:「念处之道这个前行道称为唯一的道路」为了细致说明此事,并且显示为什么本经所开示的是前行道,他进一步引用《无碍解道》的话如下:「最上之道是八圣道分;最上之理是四圣谛;最上之法是离欲(涅盘)这是唯一的道路,没有其它道路能使见解清净依循此道路而行,你就能降伏魔王,灭尽众苦」 修行此单一的道路能获得七项利益,那就是: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愁与凄怆、灭除痛楚与忧恼、成就正道与现证涅盘 经文中所说的「使众生清净」意思是:使受到贪、瞋、痴等烦扰污染的众生得以净化;众生舍离诸漏之后,都能达成最高的清净。

      然而,借着身体的清净并不能达成佛法中所指导的烦扰之净化 宏伟的知见者并不如此指导: 众生由于身体的污染而污染, 或由于洗净身体而得到净化 宏伟的知见者如此宣示指导: 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 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 (相应部.iii.第151页.P.T.S.版) 所以《相应部.皮带束缚经》(Gaddulabaddha Sutta)中说:「染污的心污染众生,清净的心使众生清净」 至于「超越忧愁与凄怆」这一句,修行此法门能够超越忧愁,正如山达帝大臣(Minister Santati)的例子;修行此法门能够超越凄怆,正如悦行(Patacara波咤左罗)的例子 在此我要先陈述山达帝大臣的故事 有一次山达帝大臣镇伏波斯匿王国土边境的动乱之后回来国王对此感到很欣喜,所以让他当国王七天,而且送给他一个擅长唱歌跳舞的歌女在那七天当中山达帝都沉迷于饮酒在第七天时,他戴上各种装饰品,骑着大象前去玩水的地方当他经过城门时,见到佛陀入城托钵,就在大象背上向佛陀点头表示礼敬,然后持续向前进 当时佛陀现出微笑阿难尊者问道:「世尊,您为何微笑?」佛陀即解释说:「阿难,你看国王的大臣山达帝。

      就在今天,他会戴着各种装饰品来到我的面前,而在听完一首四行的偈颂之后证悟阿罗汉果,然后盘腿坐在离地面七棵棕榈树高的空中证入般涅盘」 群众听到佛陀与阿难尊者之间的交谈那些持有邪见的人心想:「瞧那乔达摩沙门在做什么!无论他的头脑里想到什么,他都用嘴说了出来他说那个戴着各种装饰品的醉汉会在今天去到他的面前听闻佛法,然后证入般涅盘但这是十足不会发生的今天我们就会捉到他在讲骗话」反之,那些有信仰的人那么心想:「诸佛神通确实太微妙了!今天我们将有幸能够见到佛陀的风釆以及山达帝大臣的风釆」 山达帝大臣将该天一部份的时间用于在河里玩水,然后去到花园,坐在饮酒堂里当时那位歌女即刻来到舞台中间,开头表现她唱歌跳舞的才华为了能表现更巧妙的风釆,她已经断食了七天结果就在那天,当她正在表示歌舞的才华时,她腹中生起犹如刀割之痛,就像把她的心脏给割开一般,于是她就那样张着嘴巴及双眼倒地而死 山达帝大臣说:「去看看那女人!」「仆人,她已经死了」听到这些话时,山达帝大臣心中即刻弥漫猛烈的忧愁,而在过去七天中所喝的酒都消散了,就像一滴水掉入炽烈的破瓦片中一样他对自己说:「除了佛陀之外,还有谁能去除我的忧愁?」 因此,入夜时,在众卫兵养护之下他去见佛陀。

      礼敬佛陀之后,他说:「尊者,我正遭遇如此这般的忧愁我来见您是由于知道您能去除我的忧愁请作为我的依靠」当时佛陀向他说:「你确实找到一位能为你去除忧愁的人在过去数不尽的次数里,当这个女人如此死去时,你为她悲泣,所流的泪水已多过四大洋里全体的海水」如此说后他诵出以下的偈文: 除掉一切属于过去之事, 不使未来有任何事生起, 若不执着此二者间之事, 你将能安详地步上旅程 (经集.第949偈) 这首偈颂中说到的「执着」是指认定对象为「这是我、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自我」这首偈颂指导我们应当去除渴爱、邪见及骄慢假设你执着对象为「这是我」,那是骄慢;假设你执着对象为「这是我的」,那是渴爱;假设你执着对象为「这是我的自我」,那是邪见因此,无论对于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对象,你都不应作意它们为「这是我,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自我」应当净化这三种执着如何净化呢?你务必观照过去、现在、未来的五取蕴为无常、苦、无我山达帝在听闻那首偈颂时就是如此修行 佛陀说完那首偈颂时,山达帝大臣即证得阿罗汉果、四无碍解智及诸神通他检查自己的寿命,知道自己只能再活很短暂的时间,因此向佛陀说:「尊者,请允许我证入般涅盘」虽然佛陀知道山达帝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但是他想:「那些外道聚集在这里的目的是想要捉到我讲骗话。

      但是他们并不会告成那些有信仰的人聚集在这里,心想:『我们将有幸能够见到佛陀的风釆以及山达帝大臣的风釆』当他们听到山达帝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时,对行善的信仰将会提升」 因此佛陀向山达帝大臣说:「那么就报告我们你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然而不要站在地上说, 理应在离地面七棵棕榈树高的空中说给我们听」山达帝大臣答道:「好的」在顶礼佛陀之后,他升上离地面一棵棕榈树高的空中,然后回到地面再次向佛陀顶礼,之后再次升上空中如此渐次地上升,直到升至离地面七棵棕榈树高的空中,盘腿坐在那里,说道:「诸位尊者,请细听我在过去世所造的善业」于是说出以下的故事: 「于九十一个大劫之前,在观慧佛的教化期里我投生在曼都马帝城的一户人家那时我心想:『什么工作能扶助别人去除需求及痛楚?』如此斟酌时我察觉那是弘扬佛法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就致力于该项工作:我激发其它人行善,而我自己也行善;我在布萨日时持守布萨八戒;我布施食物、听闻佛法以及四处宣说:『没有任何宝物能比得上佛法僧三宝,所以应当礼敬三宝』 观慧佛的父亲曼都马帝王听到我的声音就召我过去,问道:『挚友,你四处走是在做什么事?』我回复道:『皇上,我四处宣扬三宝的特质以及激发其它人行善。

      』国王又问:「你用什么车乘?」我回复道:『皇上,我依靠双脚四处游方』当时国王说:『挚友,如此游方并不适合你你就戴上这串花,然后骑着马去游方吧』如此说后,他给我一串犹如珍宝链一般的花,同时又送给我一匹马 国王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