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ppt
29页中山岐江中山岐江公园公园工业旧址工业旧址再利用的范例再利用的范例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设计时间:1999年6月-2001年10月建成时间:2001年10月公园面积:1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计委托方:中山市规划局建设方:中山市共用事业局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左图摘自网络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岐江河相通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右图,摘自网络)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改革开放的90年代后期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粤中造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而在当今城市建设高潮中,这种记忆是稍纵即逝的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的设计面临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第一诱惑:借用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这是方案之初许多专家推介和祟尚的,优越的临江及含湖环境、丰富的岭南植物及中山市已有的园艺和工艺技术,为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典园林创造了条件。
第二诱惑: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理由也相当充分首先中山作为一个华侨城市,近百年来受到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其次近年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也特别注重园艺和工艺之美;再者,欧陆风格广泛获得接纳,在此设计一个强调工艺与园艺及观赏性景观,也不失为一条颇受欢迎的途径第三诱惑: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ichardHagg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Latz的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这一诱惑是最大的,而且整个设计也贯穿了生态恢复和废旧再利用的思想岐江公园的个性正是在与以上三种设计思路的不同和相同中体现出来的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彻底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与西方巴洛克及新古典的西式景观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的“乱”蜘蛛网状结构的直线步道、“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均为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通过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2009年11月6日,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rbanLandInstitute)在美国旧金山年会上公布2009年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再获殊荣ULI全球杰出奖被认为是国际城市建设与地产开发领域的最高荣誉这是目前为止中国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全世界共有五个建设项目获奖这是岐江公园经过近十年风雨检验、经过多位国际评委专家现场实查后,给设计师和城市建设及管理者的最高肯定此前,2009年6月,岐江公园获得亚太地区杰出设计与开发奖,进而与其他来各大洲的获奖项目决赛,最终胜出右图摘自网络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直线路网与红盒吊影中国传统园林强调“园无直路”、步移景异;西方古典园林强调几何对称它们都是美的形式在这里,你看不到这种古典的美,而是一个看似混乱的直线路网,引导你体验工业时代切割机的无情、钳机的一丝不苟它又将你引向21世纪的时代体验:简洁、高效、人性的舒展、个性的张扬在这混乱的背后,是一个永恒不灭的定律:两点距离最近为直线真即是美红色的视觉冲击是勿庸置疑的,红色的强烈让人很容易联想起“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段著名的论断。
粤中船厂中包括文革十年在内的多少如烟往事,被构思为一个红色的空间装置右图摘自网络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铁栅涌泉在这里,铸铁铺地,米字钢栅,用工业时代的笔墨,画出了一个体验空间人性化的涌泉与钢性的栅栏形成一种强烈的冲突,最终归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龙门吊塔对习惯和即将习惯于计算机键盘的人们来说*如此巨大的铁钩显得多么笨拙和不可思议,它们很快就会变成遥远而神秘的故事,就像遥远山村中的石磨和水车龙门吊塔由铁轨、吊索、驾驶舱和龙门架四部分组成,它能使几吨或上百吨的重物同时实现水平和垂直移动,是造船厂的重要机器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卵石、铁轨、茅草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新船下水,旧船上岸,都借助于铁轨的帮助铁轨使机器的运动得以在最少阻力下进行,却给步行者提出了挑战而正是在迎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人们找到了乐趣:一种跨越的乐趣,一种寻求挑战和不平衡感的乐趣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三个方面的含义:足下的文化,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被称“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了,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铺装等人性之真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抗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上图摘自网络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漫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现,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万杆柱阵回首船厂当年,那时的主旋律恐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感喟于当年集体主义、革命理想主义激扬出的众志成城的创业志气,也想到多少船厂人,青春热汗洒在这块土地上,设计者在向远处延伸的铁轨两侧,安置了白色的钢柱林,或是千万枪杆,或是冲天的信念,或是无限的纪念,或是延入长空的思绪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左图摄于2004年6月,右图摄于2011年12月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保留原厂房辟为中山美术馆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对望(左图:摄于2011年12月,右图:摄于2006年4月)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全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