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上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961944
  • 上传时间:2017-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5.4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⑴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 3100 年,美尼斯;强盛:公元前 15 世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衰亡:公元前 6 世纪,被波斯所灭⑵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修建陵墓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⑶文明的代表:金字塔——胡夫的最大;象形文字;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此;医学——制作木乃伊2.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⑴古巴比伦的统一:公元前 18 世纪,汉谟拉比⑵《汉谟拉比法典》:目的是为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地位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⑶文化成就: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腓尼基字母文字——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空中花园;太阴历;星期制度3.古代印度(印度河和恒河):⑴种姓制度:统治阶级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被统治阶级是吠舍和首陀罗;等级界限森严⑵佛教:(产生概况见后)公元前 3 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并向外传播⑶发明十个数字符号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夏朝:⑴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⑵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⑶禹死后儿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 商朝:⑴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⑵青铜铸造业发达,代表: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⑶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3. 西周:⑴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定都镐;⑵统治措施:分封制;礼乐制4. 东周:⑴建立: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都城洛邑⑵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⑶春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 首霸是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⑷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⑸商鞅变法:①背景:春秋晚期铁农具和牛耕已推广,产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②内容: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③影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⑹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时期 经典 主要思想孔子 春秋 《论语》 “仁”、 “礼”、 “德”(治国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儒家孟子 战国 “仁政” “民贵君轻” (治国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德准则)老子 春秋 《老子》道家 庄子 战国朴素辩证思想:事物都有对立面(哲学思想)“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治国思想)墨 墨子 战国 “兼爱” “非攻”2家法家韩非子 战国 变法、法律,中央集权和加强君主权威孙武 春秋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家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事备而后动” 、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1. 古希腊:⑴城邦出现:公元前 8 世纪—前 6 世纪,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代表是雅典和斯巴达。

      ⑵雅典的民主制度:确立是克里斯提尼;极盛(黄金时代)是伯利克里;表现①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重大问题②公民享有各种优惠权利;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奴隶主的民主;评价①积极性:使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利,能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② 局限性:大多数人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没有任何政治权利⑶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⑷希腊的城邦时代被马其顿王国征服而终结,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帝国的影响: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2. 古罗马:⑴ 罗马兴衰史:罗马城(BC 8 世纪) →罗马共和国(BC 509 年)→征服意大利半岛(BC 3 世纪)→地中海霸主(BC 2 世纪)→罗马帝国建立(BC 27 年)→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2 世纪)→帝国分裂(395 年)→西罗马灭亡(476 年) ⑵ BC 27 年,屋大维表面上自称共和国“元首” ,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⑶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帝国最初 200 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时期。

      ⑷BC 73 年:斯巴达克起义 ⑸公元 1 世纪,基督教产生(产生概况见后) ⑹罗马帝国初期正值我国的东汉时期,称之为“大秦” ,双方在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频繁3. 西方文明之源:⑴ 古希腊文明: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科学:阿基米德(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逻辑学等) ;文学:《荷马史诗》——世界著名长篇文学作品; 戏剧:“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体育:奥林匹克、马拉松⑵古罗马文明:罗马法: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拉丁字母: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最通用的文字;建筑:斗兽场、凯旋门、高架引水渠、四通八达的道路……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 西欧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查理曼帝国(诞生标志:800 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成为皇帝)→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843 年签订凡尔登条约分裂) ,英吉利2. 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封主与封臣的关系3. 基督教盛行:⑴原因:宣扬“君权神授”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植⑵地位:3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⑶表现:政治:参与政治;经济:占地征税(什一税) ;文化:垄断文化与教育⑷“丕平献土”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4. 西欧封建社会经济:⑴农村的封建庄园:①主人:国王、贵族、教会;②特点:自给自足;③劳动者: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⑵城市的自治:代表:①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巴黎、伦敦;②外贸活跃:威尼斯、热那亚;③手工业发达:佛罗伦萨行会:产生原因为反抗封建主欺压,保护手工业者共同利益市民阶级形成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 伊斯兰教的创立:(产生概况见后) ;教历元年:622 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2.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⑴穆罕默德去世前,半岛基本实现统一⑵原因:争夺商路和土地⑶结果:①8 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 ;②伊斯兰教随之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3.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⑴数学: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发明) ;⑵建筑: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⑶文学:《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文学不朽之作;⑷医学:世界领先地位;⑸传播成就: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使者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1. 大和国:5 世纪统一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

      2. 大化改新(仿效中国隋唐制度):⑴时间和改革者:646 年,孝德天皇;⑵主要内容:政治: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土地收归国有,定期分地收税,农民转为公民;法律: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⑶影响:农工商发展;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⑷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土地制度遭破坏,豪强贵族建立庄园,逐渐形成武士阶层综合探究二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1. 世界三大宗教概况比较表创立时间创始人创立地主要教义 宗教场所基督教1 世纪 耶稣 巴勒斯坦信仰上帝,忍受苦难 教堂伊斯兰教7 世纪(610)穆罕默德麦加 信仰唯一真主安拉,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清真寺佛教 公元前 6世纪释迦牟尼古印度众生平等,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寺庙2. 宗教建筑风格与寓意:中世纪教堂高耸入云— —象征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清真寺上的穹顶— —召唤信徒; 佛教寺庙类似皇宫——表现地位高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 秦朝的建立:⑴时间:前 221 年;人物:嬴政(统一六国) ;定都:咸阳⑵历史意义:结束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4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⑶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2.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⑴政治: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在地方实行郡县制)⑵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度量衡→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⑶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后又采用更为简单的隶书)→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⑷思想: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⑸交通:大修驰道、车同轨⑹军事:派军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 秦朝暴政表现:①大兴土木、徭役繁重;②严刑峻法;③焚书坑儒;……2.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 209 年,大泽乡,失败;影响: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3. 项羽、刘邦起义:公元前 207 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而灭亡4. 西汉的建立:⑴公元前 202 年,刘邦就是汉高祖,定都长安5. 汉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⑴内容: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重视耕织(具体见书本 54 页) ;结果:文帝、景帝时期开创了“文景之治”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⑴政治:①颁布“推恩令” ,解决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②完善监察制度,建立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和中央官员监督;⑵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财政收入;⑶思想: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影响:西汉开始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⑷军事: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基本解除汉朝北部的边患⑸外交: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建立了友好关系2. 措施的作用: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出现了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3. 东汉建立:时间:公元 25 年,人物: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政权新) ;都城:洛阳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1.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战争(汉初国力较弱而败)→和亲(被迫、屈辱的,不能根本解决匈奴骚扰问题)→战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而胜)→和亲(昭君出塞)和互市2. 西汉与西域的关系:⑴阳关、玉门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西)地区汉朝时称为西域⑵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结果开通了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意义: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⑶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5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1. 造纸术: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1986 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⑵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 ⑶意义:造纸术传遍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2. 数学:⑴《周髀算经》:①内容:西周的“勾三股四弦五” ;②意义:比西方早 500 年⑵《九章算术》:①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内容;②意义: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3. 医学:⑴西汉的《黄帝内经》:①内容: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②影响: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⑵东汉医学家:①张仲景:a.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 ,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收选了三百多个药方→“众方之祖”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b. 地位: “医圣” ②华佗: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b. 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减轻病人手术的痛苦,是医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