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种****
  • 文档编号:260007330
  • 上传时间:2022-0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0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时跟踪练25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塞路初晴雍 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注]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 行子:出行的人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晚虹〞,亦即黄昏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B.“塞天昏〞的“昏〞字,说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C.“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D.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慨,是全诗的主干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解析:B项,“塞天昏〞的“昏〞字,不是用以说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答案:B★(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意象分析,总结景色特点。

      颔联“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美景象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黄昏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塞外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下去,显得不舍胡人不要南下来牧马放羊,因为唐朝军队的旗帜仍挂在北门行人快乐地听说这里没有战争,悠闲地游玩,在秋原上骑马打猎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陆 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注] 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土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时年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写诗人乘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照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解析: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偶经〞指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前来寻访答案:B★(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要回忆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

      答案: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鲜明生动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我坐在竹篾编成的船篷里,在淡烟笼罩的湖面上自由来往偶然经过卖菱角的集市,找那住在溪边的朋友,有时又选择一块长满草的湖岸,放下钓竿刚下过雨,白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红色的蜻蜓略停一下,便又离去,好似弱不禁风似的山阴一带的事情你们知道吗?近来家家的团扇上都画着陆放翁的肖像呢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苏 幕 遮梅尧臣①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 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D.“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解析:D项,想象的内容错,是指翠绿的春草在暮霭中变得苍老,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的心情答案:D★(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复此题,必须先理解本词的情怀,以及本词上下阕截然相反的感情基调词中年少成名的庾郎和忘归的王孙,都是词人自己的化身;短暂的春天,实喻外光里老的官场作者把对官场或理想的追求寄寓在青春绿草和暮色衰草的变化之中,两种草,两种人的为官心态,一嫩一老自成比照、相互映衬答复出具体手法和作用即可。

      答案: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②比照: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比照,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假设隐假设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玉 楼 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1)以下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解析: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答案:B★(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此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假设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表达[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面的江水泛着绿波,如同新酿的美酒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我没有满足,希望把所有的花都看遍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杜鹃花得红字①真山民②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 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红〞属“东〞韵,这首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B.颔联用典,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说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怨深恨长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人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防止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体,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鸟精魂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了一起解析: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应是“只好将亡国之恨寄托给杜鹃花丛〞答案:A★(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要求答复表现杜鹃花的手法,纵观全诗,而非着眼于某一句或某一联,自然得出“虚实结合〞这一手法虚实处曲尽其妙,不滞于物,情感丰富答案:虚实结合前两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杜鹃鸟的传说给杜鹃花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颔联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