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脾利湿散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临床医学论文.doc
3页健脾利湿散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水肿 健脾 利湿 妊娠水肿是产科常见的症状,也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如何防治妊娠水肿的发生与 发展 ,控制体液的异常潴留,是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首要措施笔者在孕期保健指导同时,应用健脾利湿散 治疗 妊娠水肿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与单纯孕期保健指导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照美国妊娠病协会(OG)分类,即水肿以体质量增加为标准,孕妇凡体质量每周增加>500 g、每月增加>2 000 g者[1];双下肢水肿经卧床休息8~10 h未消退者[2],结合延及大腿以上及指压性凹陷即可诊断为妊娠水肿轻度:小腿轻中度(+~++)水肿伴大腿轻度(+)水肿;中度:小腿中度(++)水肿,大腿轻中度(+~++)水肿;重度:小腿中重度(++~+++)水肿伴大腿中重度(++~+++)水肿或伴其他部位水肿 1.2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1-01—2006-01本院产科门诊孕妇486例,经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水肿[1],均血压正常,尿蛋白阴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4例,初产妇264例,经产妇20例;年龄21~40岁,平均(28.89±4.72)岁;孕周24~36周,平均(31.74±4.83)周。
对照组202例,初产妇171例,经产妇31例;年龄22~41岁,平均(28.81±4.79)岁;孕周24~37周,平均(28.89±4.72)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仅做孕期保健指导 1.3.2 观察组 在孕期保健指导同时应用健脾利湿散治疗药物组成: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皮12 g,泽泻10 g,车前子12 g,生姜皮10 g,冬瓜皮12 g,大腹皮12 g,生地黄12 g,当归15 g,白芍药15 g脾虚甚者可加黄芪20 g;湿盛者可酌加制半夏9 g上药共研为末制成散剂每次15~18 g,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经3周判断疗效,并追踪观察到住院分娩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根据水肿消退情况、血压及蛋白尿变化情况观察2组妊娠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1.5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 文献 [3]结合临床自拟显效:体质量每周下降≥1 000 g,水肿由(++)→(-);有效:体质量1周复测不增加,水肿由(++)→(+);无效:体质量每周增加>500~1 000 g,水肿加重,或服药期间至妊娠结束出现高血压或蛋白尿。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妊娠水肿转归 见表1 表1 2组妊娠水肿转归(略) 与观察组比较,P<0.05 由表1可以看出,2组不同程度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以看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肿分度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孕妇若发生延及大腿以上的水肿,称妊娠水肿妊娠水肿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常发生在孕24周以后,临床表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抽搐、昏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多年来,医学界对妊娠水肿的 治疗 重视不够,存在着争议,多数学者对妊娠水肿不主张常规使用利尿剂,认为利尿不能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和 发展 [3]他们认为应用利尿剂使血液浓缩,违反妊娠生理,加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情[3]只有出现全身水肿、血容量过多,且伴有潜在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情况才能应用利尿剂[4]。
笔者则认为,妊娠水肿一旦确立,不论血压是否升高,有无蛋白尿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表现,均应予重视主张早期应用利水药物,但应选择既可使水肿消退,又不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西药利尿剂往往不能二者兼顾中医治疗则从整体出发,药物通过互相配伍,达到互补作用 中医学认为,妊娠水肿主要由脾失健运所致患者素体阳虚,妊娠期间阴血聚以养胎,有碍脾阳健运,以致水湿不行,泛滥而为水肿孕妇脾胃素虚,或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而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水湿停聚,留于四肢则肢肿,阻遏气化则腹肿笔者门诊给予孕期保健指导,同时配合健脾利湿散治疗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冬瓜皮健脾利湿;生地黄滋阴生津;大腹皮、生姜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当归、白芍药补血安胎诸药配伍,利湿不伤脾气和津液,并有安胎防止流产、早产的作用,可有效地治疗妊娠水肿,避免或减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妊娠水肿一旦确诊,早期应用中药健脾利湿散治疗,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为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 文献 】 [1] 临床产 科学 编委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6. [2] 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8. [3] 姚天一, 张玉红, 侯卫萍,等.消肿散防治妊高征1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8):506-508. [4]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