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涡阳方言可能补语不对称现象探讨.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356623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8.9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涡阳方言可能补语不对称现象探讨 王莹+任强摘 要:涡阳方言肯定式可能补语与否定式可能补语存在几种不对称现象,其不对称现象表现为肯定式与否定式结构上的不对称,即:“VC咾2”与“V不C”的不对称:“V咾1”与“V不咾1”的不对称;“V得咾1”与“V不得”的不对称可能补语的不对称现象也体现出涡阳方言句法结构与普通话存在相异之处关键词:涡阳方言;可能补语; 不对称;句法结构:H172:A :1672-1101(2016)03-0072-05Abstract: There exists asymmetry between the complements of potentiality in affirmative sentences and complements of potentiality in negative sentences in Guoyang dialect. The asymmetry can be a structural one, e.g. asymmetry between “the VC Lao2” and “V not C” , asymmetry between “the V Lao1” and “V not Lao1 ”, asymmetry between “V De Lao1” and “V not De”. Asymmetry in complements of potentiality also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andard language syntax and the language syntax in Guoyang dialect.Key words:Guoyang dialect; complements of potentiality; asymmetry; syntactic structure可能补语一般称为补语的可能式、能性补语,也可以称为能性述补结构等。

      可能补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其句法结构一般带有标记词“得”关于现代汉语可能补语句式不对称现象的研究,蒋绍愚曾提到普通话中可能补语肯定式和否定式之间的不对称,但没涉及方言[1]柯理思主要考察山西、山东等地区部分方言的[VC了]式可能补语,涉及到方言中可能补语的不对称现象[2]汪国胜讨论过湖北大冶等地方言中的“V得”和“V不得”的问题,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这些方言中的“得”只有否定式却没有相应的肯定式和反复问式等不对称现象[3]孙利萍集中考察了可能补语在北方方言中的不对称现象[4],随后又比较深入的探讨了可能补语不对称的成因[5],以及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等问题[6]郭玲丽考察“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现象,探讨了造成不对称现象的原因[7]吕俞辉以2002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出现的可能补语为研究对象,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视野下,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探讨了可能补语不对称的原因[8]笔者所探讨的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不对称现象,是由学界相关研究所引发的涡阳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属于涡河的中游地区,地处安徽省、河南省交界处,与濉溪县、蒙城县、利辛县、亳州市谯城区、河南省永城市接壤。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卷里以多种语言特征为标准,将涡阳方言列为中原官话的商阜片[9]中原官话商阜片区主要包括河南省、安徽省,其中安徽省范围内主要有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濉溪县、涡阳县、蒙城县等十二个县市涡阳方言是笔者家乡话,文中例句大多是笔者经过实地调查或者自拟所得,尽可能做到能够真实展现涡阳人的日常交际用语通过对涡阳方言中可能补语不对称现象的考察,希望能够更好地反映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独特之处,以便为现代汉语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语料一、涡阳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涡阳方言中可能补语与普通话中可能补语在语音形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地域特色,涡阳方言中一般用“哩”代替“得”;二是方言的可能补语“了”字表示北方方言中的“了”字的多种语音形式,比如“唠”、“哩”、“咾”、“了”等为更加清晰探讨涡阳方言可能补语不对称现象,现将涡阳方言中的“咾”和普通话中的“了”作一对比:涡阳方言中的“咾”也分两种,一种作动词,与普通话中的“了[liau213]”相当,读作[lau213],表示完成、结束的意思;另一种与普通话中的“了[le]”对应,又分为两个,“咾1”对应普通话中的“了1”,置于形容词或者动词之后,表示改变或者动作的完成;“咾2”对应普通话中的“了2”,置于句中语气停顿处或是句尾,表示新情况的出现。

      经考察发现,涡阳方言肯定式可能补语极少使用“得”,而习惯采用“动词+补语+咾”的形式,即“VC咾”涡阳方言“VC咾”形式的“咾”等同于“了2”,为“VC咾2”这种“VC咾2”句法形式不能简单的归为成分位置的变换现象,涡阳方言中这种“VC咾2”/“V不C”可能补语的表达形式偏离了普通话的“V得C”/“V不C”形式,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现象比如:(1)看完咾2 看不完 (涡阳方言)(2)烧好咾2煮好咾2 (涡阳方言)(3)看得完 看不完 (普通话)例句(1)(2)中前一句即属于“VC咾2”形式,是肯定式可能补语,后一句是与肯定式可能补语相应的否定式可能补语例句(3)是普通话中的“V得C”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否定式可能补语对比例句(1)(2)和例句(3)可以发现,涡阳方言中可能补语不像普通话的可能补语那样,肯定式的可能补语出现其标志“得”,而相似结构的否定式可能补语则直接用“不”代替肯定式中的“得”形成否定但是想要了解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具体不对称现象还需要清楚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句法结构 二、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句法结构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句法结构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其中肯定式主要有:“VC了2”、“V了[liau213]了2”、“V得了2”三种类型;否定式主要有:“V不C”、“V不了[liau213]”、“V不得”三种类型。

      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在可能补语的句法结构上,与北方方言有着相似之处现将涡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对比如下:以上对比中,涡阳方言可能补语句法结构中“咾”在语义与功能上等同于普通话中可能补语的 “了[liau213]”,虽然“了1”、“了2”在普通话中常作助词,但考察涡阳方言发现,“咾”在涡阳方言里常被作为有实体意义的补语出现,故本文皆把“咾”当作补语“了”看待涡阳方言可能补语句法结构里的“咾2”在语义和功能上等同于普通话里的“了2”涡阳方言的可能补语结构形式基本上和北方方言一致,而和普通话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式不一致上面的对比能够十分清晰的看到二者的不同,下面例句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涡阳方言里可能补语的不对称上述例句能够看出,可能补语的否定式,涡阳方言和普通话几乎没有区别;主要不同是肯定式可能补语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构成了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不对称涡阳方言在A类可能补语中出现“看完咾2”这样的肯定式,也即等同于普通话中的“看得完”,只是在方言中省略了可能补语的标志“得”,并且借用“咾2”字,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来强化完成义相同类型的涡阳方言还有“烧好咾2”、“刷净咾2”、“擦光油咾2”等等。

      涡阳方言在B类可能补语中出现“门锁咾咾2”这样的肯定式,这例中“咾”相当于“了”,具有完成的意思,表示是“门锁得好”或者“门锁得上”,具体的解释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相同类型的涡阳方言还有“地锄咾咾2”、“活干咾咾2”、“墙刷咾咾2”等等涡阳方言C类可能补语“俺知得咾2”,其意思是“我能得知XX事情/消息”,这样的句子可以单说单用,但是在普通话中使用这种形式的补语需要有明确的受事,例句里“吃得”或者“吃不得”中的“吃”受事指向都是“柿子”,这个受事是必须出现的,否则句子的语义不完整除上述例句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之外,在涡阳方言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式,如:(4)我今个晚上能睡好我今天晚上能睡得好5)他说他吃咾他说他吃得饱上述两个例句,分别属于“能VC”、“V咾”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式鉴于本文主要考察涡阳方言可能补语的不对称现象,故下文将主要探讨肯定式可能补语的情况三、涡阳方言可能补语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北方方言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中,极少使用与“V不C”相对称的“V得C”句法结构式,更多情况是在动词之前使用能愿性助动词,即“能VC”的句法结构式,除此之外,还有的使用“VC了2”句法结构式,或者兼具这两种句法结构式。

      涡阳方言就是二者兼具的方言,下面具体分析涡阳方言可能补语肯定式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一)“V咾O咾2”结构涡阳方言中较常见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是“V咾O咾2”,其中“咾2”为轻声,且“咾2”是虚化的,没有实质的含义,但是“咾”具有实质意义,有结束、完成的意思,这种补语在意义上近似于“完”整个结构中“咾”的语义指向是动词的受事,表示动作实现这种结果所具有的可能性如果在这种结构中出现数量词,结构中的“咾”则表示其中量的完成或者消耗,意义也是同“完”类似如:(6)我一下午喝咾一壶茶咾2我下午喝了2一整瓶水7)画咾两幅图咾2画了两幅图8)画咾两幅图咾2画了两幅图9)扛咾五袋水泥咾2扛了五袋水泥例句(6)、(7)中,主要表示的意思是某人在某一时间段吃或者喝完了某种食物在例句(8)、(9)中,主要表示的意思是已经完成了某项任务以上四个例句中的“咾”相当于“V了0了2”同样这个“咾”表示“完”的意思,是可以用“完”来进行替换的在这一结构中,如果补语结构后面带有宾语,担当宾语的名词性成分需要包含有准确数字的数量词,否则这一结构中“了”字不再表示“完成”的意思,或者句子根本不成立例如:(10)*他吸咾些包烟咾2。

      例句(10),虽然所谓宾语的名词性成分里有数量词,但都不是确切的数,所以句子是不成立的,按照正常的表述应该是“他吸咾一包烟咾2”,具有表示“已抽完一整包香烟”的完成义二)“能VC”结构这种“能VC”补语句法结构式广泛存在于涡阳县的城西镇、城东镇、双庙村、陈大镇等地,如:能吃饱、能穿暖、能拿动、能干完、能听懂涡阳方言经常使用“能VC”形式的补语句法结构式来表示由主观或者客观条件所引发的可能,主要表示能够解决身体的需求或者能够完成某项活动在这一句法结构式中,涡阳方言使用表示可能义的“能”字来直接表示可能义,而不是像在普通话中注重可能补语标志“得”的使用,用“得”字来帮助完成可能义三)“V哩C”结构“V哩C”形式的可能补语句法结构式也存在于涡阳方言中,主要是在城区范围内,使用的范围比较小,可能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使用以及一些人的语言习惯其意义与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V得C”形式如: (11)我拿哩动这包东西 我拿得动这包东西12)这辆洋车子,张三骑哩溜 张三骑得好这辆自行车13)你说哩清昨个发生啥事儿吗? 你说得清楚昨天发生了2什么事情吗?(14)他啃哩动骨头 他咬得动骨头涡阳方言也使用“V得C”的可能补语结构,只是常用“哩”来替代“得”,虽然在语音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拿哩动”与“拿得动”、“骑得溜”与“骑得好”、“说哩清”与“说得清楚”、“啃哩动”与“咬得动”所代表的意思以及结构形式都是相同的,都表示某一动作完成的如何。

      四)“VCO咾2”结构可能补语的“VCO咾2”句法结构式普遍存在于北方方言中,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涡阳话中也比比皆是上述例句,能性述补结构中的“衣裳、饭”等宾语在普通话中是置于整个结构的“洗得好”、“吃得饱”、“做得好”等成分之后的,而涡阳方言里这种结构式的宾语则置于“好、饱”等补语与尾词“咾2”之间VCO咾2”句法结构式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