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学考研 强化班讲义 06 记忆.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zw****58
  • 文档编号:43021067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 做感觉记忆或者感觉登记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信息以物理形式编码但是不排除 进一步加工的可能性信息容量很大,但是储存时间很短,为 0,25 秒到 2 秒感觉记忆 为信息进一步的加工提供了材料和时间,是人们接受和处理外部信息不可少的一步 感觉记忆研究最多的图像记忆与声像记忆 一:感觉记忆存在的实验证明感觉记忆存在的实验证明: 部分报告实验法:Sperling 1960 实施:给被试呈现 3 排数字,每排 4 个,每排和一个声音信号联系字母呈现后立刻随机 呈现一个声音,要求被试根据声音信号报告对应的一排字母, 原理:声音随机呈现,所以可以根据某一行的成绩推断对全部项目的记忆情况 1965 年 Moray 1972 年 Darwin 参考部分报告实验法对声像记忆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声像记 忆的存在其不同于图像记忆之处在于 1 容量比较小, ,2 保持时间比较长 有 4 秒,这对 于言语知觉很重要研究表明声像记忆具有通道效应和后缀效应,这是声像记忆中悬而未 决的问题。

      结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时间十分短暂,编码方式为刺激 的物理特征 二 感觉记忆的编码,容量和保存感觉记忆的编码,容量和保存时间的研究: 1 保存时间: 变化了刺激项目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直到回忆成绩与全部报告法相 同为止编码:存在通道特异性,以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 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引起注意并被及时识别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保存时间 5 秒到 2 分钟分为两个部分:1 是直接记忆,输入的部分没有被加 工,容量是 7+-2 个单位2 是工作记忆,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容量扩大,由于与长时记 忆的信息发生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解决面 临的问题50-70 年代记忆的中心课题对信息的储存具有动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一一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自由回忆任务的试验 这种记忆测验是先呈现一系列的项目,速度大约 2 秒一个呈现完毕后,要求立即回忆, 回忆采用可以不按照呈现顺序自由回忆方式然后分析项目在刺激系列中的位置和项目回 忆成绩的关系,得到了系列位置曲线。

      证据一:机能的双重分离: 如果影响首因效应的变量不同于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的变量,我们称为机能的双重分离, 说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来自不同的记忆系统,所以才受不同变量的影响 试验过程: 1 研究项目位置与回忆成绩之间的关系控制项目本身的属性:例如熟悉程度,意义性等 控制方法:采用抵消平衡法 注:这个试验很有意思,实际上是一个重复测量设计,每个项目都是一个试验处理,一个 被试接受所有的项目在一般的重复测量设计中,要探讨的是自变量属性对因变量的影响, 采用抵消平衡法控制自变量的位置效应这个试验中却要探讨自变量的位置对于因变量的影响,控制的是自变量本身的属性,同样采用低效平衡法 看来,抵消平衡法类似于区组设计,它的作用是能把自变量效应和位置效应分离开,在研 究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分析这两种效应 而分离的方法就是两个变量的各个处理组成矩阵 2 引入其它变量:词频,呈现速度,材料长度,心里状态对首因效应作用明显,项目呈现 结束后的干扰刺激对近因效应影响大 证据二:负近因效应 进行多次自由回忆任务试验,然后要求被试把几轮实验中所有的单字全部回忆出来,得到 一条这样的系列位置曲线: 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显著的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任务中,这些 单字的回忆成绩很高表现为近因效应,这个现象称为负近因效应。

      解释;在每次的立即自由回忆任务结束后,被试没有复述这些单字,于是这些单字就没有 进入长时记忆因而回忆不出来二二 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的编码:听觉编码与视觉编码 听觉编码: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明了语音编码的存在 视觉编码:在同时,继时判断同音,同形字母的实验中,只有在依靠视觉编码的作业 中才表现出这个优势,可以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着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 渐向听觉形式过度 编码的影响因素:1 觉醒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2 组快(米勒 1956 年 神奇的 数字 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 3 加工深度 (语义评定与回忆提示) 组快: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为一种单一的高水平代码的过程称为组快,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快(chunk)三三 短时记忆的存储短时记忆的存储: 1 存储条件: 复述: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复述分为:1 机械性复述 或者保持性复述,2 精细复述: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建 立联系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而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2 存储容量: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容量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

      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 5-9 个 组快米勒 1956 年 神奇的数字 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 组快: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为一种单一的高水平代码的过程叫做组快,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快(chunk)实质上是依赖于经验的信息的组织和再编码 《块有多大?》 ,Simon 1974 年 提出块的定义具有不确定性,短时记忆中块的数量也不能 直接测量,在某种意义上,块只是一种假定是模糊的 许多实验证明:当每个块的音节数量增加的时候,块的数量会减少,短时记忆的容量既不 是一个恒定的组块数,也不是一个恒定的音节数它同时受到二者的影响 短时记忆容量的操作性定义:Baddely 提出了发音回路的概念,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其 大约 2s 内能发出声音的项目数Zhang 和 Simon 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短 时记忆容量的公式,很好的解释了短时记忆容量中组快和音节的数量关系公式: 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量方法:记忆广度的测定 虽然单个组块信息量的扩大伴随着组块数量的减少,但是总的信息量是增加的所以提高短时记忆效率就要提高租块水平租块大小依赖于:1 主体的知识经验,也就是长时记忆 中的信息及其组织方式。

      2 刺激材料本身的特性3 储存时间: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 15-30sPeterson 1959 阻止复述的方法:项目呈现后,立即对一个数字进行倒减 3 的运算4 遗忘原因: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无关信息的干扰引起的Waugh. &. Norman 设计了 一个实验,把干扰时间和干扰信息两因素分离开,学习数字和探测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和 间隔数字个数分别代表干扰时间和干扰信息四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Stemberg, 1969 实验说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肯定/ 否定判断 (这个实验在方法上是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典范,注意学习)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 11 工作记忆的概念来自短时记忆研究和模型受到的挑战 12 短时记忆是早期的多重存储模型中的概念,主要是对于这种记忆的功能,编码,储 存时间,容量,信息转换的研究认识但是它不能解释病理学中短时记忆结构顿坏不影响 学习任务的现象, 受到人们的质疑 13 在这种质疑中, Baddely1974 年提出了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模型。

      它继承了原来对 短时记忆的许多理解,但是它的创造性是:工作记忆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不是一个单独的系 统,它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中央控制,视觉空间模块和语言环三个 部分,其中中央控制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杨《记忆》102 页(四)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一 长时记忆存在的证据:这个问题似乎是不需要讨论的,因为所有人都承认它的存 在 二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者把一些分散的 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些新的知识框架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条件 具体包括:1 按照语义类别编码,2 主管组织 3 语言的音韵形象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1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有意编码优于自动编码,2 加 工深度:但是另外有实验证明,对材料进行了意义加工后即有很好的记忆效果 个人看法:彭《普心》在这个地方列举的实验只能说明记忆的意识状态和对材料的意 义加工程度对于记忆效果的影响,不能说明编码的问题因为 1 加工和编码似乎具有十分 类似的意义,所以加工深度似乎等于编码深度,二者不能构成因果关系2 信息进入长时 记忆的过程不一定就是编码的过程,实验也不能说明这个意识状态就是编码的意识状态,3 最关键的是:这些实验证据中的因变量是回忆成绩,得到的却是自变量对于编码的影响, 不知道在实验中被试的编码在哪里? 三 长时记忆的信息储存: 信息储存容量:无限大 信息储存时间:正常是一生。

      记忆存储信息的变化:遗忘研究 遗忘:信息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 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1 时间 2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 学习的程度,4 学习材料 的系列位置5 识记者的态度 Ebbinghaus 遗忘曲线:表明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发展进程先快后慢最 早采用实验方法对记忆进行的研究结果 我的看法:如果保持是时间的函数,那么长时记忆遗忘的痕迹消退说就有了证据可 是短时记忆遗忘的实验说明,保持与时间无关,与信息的干扰有关长时记忆中是怎样呢? 如何分离干扰和时间的效应? 更深刻的问题是:时间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因么?抑或时 间只不过是事物运动的表现? 系列位置效应:材料的顺序对记忆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在自由回忆作业中,最后呈现 的项目被最先回忆,遗忘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材料的中间部分最后回忆, 遗忘最多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容易 回忆,遗忘最少,是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容易回忆,遗忘较少,是首因效应 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记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 复记忆痕迹并未发生变化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Underwood, 1949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Miler 1900 前后材料相似程度适中时,抑制效果最明显我的看法:用系列位置曲线来说明长时记忆信息损失是由于信息的干扰可以么?教材 上的实验证据都是上个 20 世纪初的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确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在60 年代短时记忆提出以后,通过立即自由回忆任务得到的系列位置曲线被用来证明短时记 忆的存在,在这个方面有很多引入其它变量的相关研究 研究短时记忆一般采用立即自由回忆,信息干扰和痕迹消退在短时记忆试验中已经被 成功分离,短时记忆的遗忘原因更可能是信息的干扰 在多重存储模型的框架下,要使用系列位置曲线的试验证据证明长时记忆信息损失的 干扰说,关键是要保证 1 你的信息的确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似乎因该采用延缓回忆任务, 特别是要采取措施阻止被试对于最后信息的复述,单纯的复述可以使信息长时间的保持在 短时记忆中 2 最后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要避免被干扰, 更进一步的说,证明这个假设的实验关键是:1 保证信息处于长时记忆中,2 如何定 义,操作和测量长时记忆中的各个信息项受到的干扰。

      3 如何把干扰因素和其它因素产生 的变异分离开,例如干扰时间,避免发生自变量的混淆 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者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临床学证据 提取失败:遗忘是由于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实验证据 保持信息储存的条件和方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