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docx
6页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规程第1部分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 要用评价的手段推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只 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 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才能紧紧凝聚在一起,反之,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 化,小组将会是一盘散沙,即使本来努力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心因 此,我们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内 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一、科学划分小组般是六人一组,我班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了十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 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 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 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 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的积极交流的愿望二、创编组名、口号组名和口号既要朗朗上口,便于识记,又要体现出这个组的内涵和精神我将任务给布置给学生,并给予指导,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创编他们的组名、口号。
我们班的组名是以数学成语为基础,口号简短又响亮步组:步登天 勇攀高峰双雕组:双雕展翅 奋发图强三思组:三思而行 敏而好学四通组:一通百通 样样精通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五彩组: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六顺组:六顺最强 非比寻常七上组:七上七上 天天向上八达组:八达八达 不达目的不罢休九牛组:九牛九牛 永远最牛十全组:十全十美 追求完美让学生做成组牌,前面是组名,背面是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姓名,立在桌 上,便于老师上课时进行小组评价三、评选优秀小组在教室内的墙上有一张“明星榜“将每周得分最多的前三名小组,贴上红 星在教室外的墙上设有一个优秀小组展示栏,将两周得分最多的小组评为优 秀小组,将这组精心设计的组牌放置进去,包括组名、口号、组员姓名及照片这样不仅有对外的宣传,还有一种对内的激励,使得各小组的成员都为了小组 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表现,并在班级树立了模范,形成了良好的组风,班风四、合理利用墙报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后等待的是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小组的认同,这 种等待可以在评价中表现,还可以在成果展示中展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 后续工作不能停滞,要及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成果包 括老师的及时性评语,小组内课上课下集体完成的手抄报和艺术作品,特色作 品等,展示可通过班级墙报,板报及时展现五、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在上课和活动时我班时时处处以小组为 基本的育人单位,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长对小组进行施政像我们的班队主题活动,各种节日文化活动,升国旗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以小 组为单位参加,活动后奖励给小组集体所有,我班结合学校的要求开展的活动 多种多样如:组牌制作比赛,我来设计组徽,英语跳蚤市场,六一联欢会,我 来写策划书,英语演讲比赛,包粽子比赛等,这些活动中我尽力给小组提供更 多的适合小组整体参与的机会在活动前,把每一个活动进行分解,能直接由小组完成的部分我让小组完成,以此来加强小 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六、用动态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续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 一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 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交流 组长的管理方法,经验共享。
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 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组长会可取长补短,特别是他们的交流的办法都 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 果让组长起好带头作用,监督组员日常学习行为,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把家长请到学校参与到各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中来,让家长来了解和理解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并从行动上和我班保持高 度一致,支持小组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小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一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们班的学生阳光、自信、学习成绩稳 步提升这离不开小组建设,小组建设文化先行,有了文化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以后,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让合作学习小组始终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新工艺、新装置、新技术、新产品)培训主题培训地点培训日期课时主办部门主讲人培训人数培训主要内容1. 新工艺、新装置、新技术、新产品的特性;2. 工艺技术要求、注意事项;3. 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4. 工艺规程、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处理;5. 实操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