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晚秋初冬》教案(共3页).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1526511
  • 上传时间:2021-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二《晚秋初冬》教案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王莉教学目标:1、了解德富芦花的生平与创作2、品读文本,领悟散文语言的诗意3、从作者隽永的语言中体味自然与人的和谐相融教学重点:品读文本,领悟散文语言的诗意教学难点:从作者隽永的语言中体味自然与人的和谐相融教学设想: 1、“德富芦花,用文字为自然画像的作家,他对自然的出色专注,将让每一个阅读《自然与人生》的读者顿悟,功利之外的世界多么亲切美好——苇岸德富芦花的散文表现出了对自然细微的观察与深邃的领悟,了解其人其文,对学生的写作与思考都有裨益故将其列为教学目标之一2、《晚秋初冬》的语言干净纯真,然其字里行间蕴有不尽之意,既融诗的灵丽,又含哲的渊深,所以着意品读其语言,对学生深入把握散文的境界有很大作用,故列为教学重点3、德富芦花以心灵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所以笔下的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学生关注此教学过程:一、作者与作品(可视具体教学情况讲析)德富芦花(1868—1927),生活于明治到昭和初年间,本名德富健次郎,号“芦花”他18岁皈依基督教一个富于民主思想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者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的热烈歌颂的传统,在日本文学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与尊重。

      《自然与人生》这部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曾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可见其影响之大德富芦花对于景观极富敏感,体察细微,描绘新奇,譬如写落日的寥寥几笔:“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作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这种极其细微传神的笔墨看似用力轻巧,其实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是爱培养了他的美感,所以,语言的使用在他那里才变得那么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德富芦花的散文在文字上非常用心,譬如《泛舟河上》的结尾这样写道:“日暮,水白,两岸昏黑铃虫、松虫、蟋蟀,夹河齐鸣山色暝蒙,枭鸟呜咽空中传来白鹭的叫声一派空灵清淡的笔墨,读之令人沉醉译者陈德文先生认为:“《自然与人生》里的散文,篇什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德富芦花的散文对日本现代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这部作品连同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当作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的典范。

      二、研习文本(一)请学生朗读课文提问(1):本文主要抓住了晚秋初冬的什么特点来摹景?明确:静(可以请学生据此适当分析第一部分)提问(2):请学生深入体味:全篇所描摹的“静”给我们的感受是否一致(或说:“静”所呈现的意境是否一致)?明确:白昼的静——明净 暮晚的静——朦胧提问(3)德富芦花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借助于时间的转换来摹写同一环境景物的变化,诗意地描绘出晚秋初冬的自然景象请学生思考:德富芦花如何展现这种诗意的?(通过品读散文的语言,揣摩分析)提问(4):散文的语言不仅具有诗意的美,还蕴涵着渊深的哲理可以借助具体语言进行分析,亦可就整体内容概括阐释)(《庄子 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论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三、关于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怎样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用心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领悟自然四、作业《学习与评价》p55-5625-27题必做28题选作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