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数据库技术》为例.docx
7页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数据库技术》为例 Summary: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数据库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素养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改革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Keys:职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数据库技术;高职教育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职业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需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数据库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类课程,不仅是学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库技术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二、现有教学模式分析目前,《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辅以实验和上机操作。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导致学用分离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3.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4.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现行教学模式对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教学改革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1.构建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一系列综合性项目,涵盖数据库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多个环节例如,设计一个小型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要求学生从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程实现到系统测试和维护的全过程分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模块,如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程实现等导师指导: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定期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提供技术支持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数据库应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例如,分析电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让学生了解大型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翻转课堂: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重点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视频教程、阅读材料等资源,课上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巩固知识模拟实训: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操作练习,增强实践能力例如,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进行数据库管理操作,或使用MySQL进行Web应用程序的数据库开发3.完善评价体系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进展等例如,通过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成果展示:定期组织学生展示项目成果,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设置专门的项目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企业专家和教师进行评分和反馈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例如,通过期末考试、项目报告、团队合作评分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4.加强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例如,邀请企业HR或资深技术人员分享职场经验,讲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本地知名企业的办公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据库设计大赛,或在校内开展创新项目孵化活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四、实证研究为了验证上述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本文在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两个平行班,其中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采用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措施1.实验设计实验对象:选择两个平行班的学生,每班约30人,共60名学生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入学成绩、基础知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采用项目驱动、多样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主要依赖考试成绩实验周期:一个学期(16周)2.实施步骤前期准备:在实验开始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基线测试,评估他们在数据库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初始水平教学实施:实验组:按照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每周安排两次理论课和一次实践课。
理论课采用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的方法,实践课通过项目驱动和模拟实训的方式进行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每周安排三次理论课,每次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中期评估:在实验进行到第8周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中期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后期总结:在实验结束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期末考试成绩、项目成果展示、学生问卷调查和企业反馈3.实验结果通过期末考试成绩、项目成果展示、学生问卷调查和企业反馈等多方面的评估,实验结果如下:考试成绩: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5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项目成果:实验组学生提交的项目成果质量更高,创新性和实用性更强,得到了企业专家的高度评价例如,实验组的一个小组设计了一个小型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功能完整,界面友好,得到了企业专家的好评学生满意度: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学生的满意度为70%,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新的教学模式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企业反馈:企业对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他们更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例如,一家本地IT企业在招聘实习生时,优先录取了实验组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综合素质较高,能够更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五、结论通过教学改革,实验组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这表明,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Reference[1]张华. (2019). 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 职业教育研究, (5), 45-49.[2]李明. (2020). 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 30(10), 67-71.[3]陈丽, 王伟. (2021). 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教育, (3), 56-60.[4]刘洋, 张敏. (20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123-128.赵刚, 李娜. (2023).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 (1), 34-38.项目来源: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改革立项项目 2023jg26 [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