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州十年城变系列特刊第Ⅰ辑 城市新脊梁.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17275020
  • 上传时间:2023-03-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4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州十年城变系列特刊第Ⅰ辑 城市新脊梁摘要:城市中轴线,就像城市灵魂的画笔,勾勒出城市最容易识别的经脉气象悠远厚重的历史因为有城市旧中轴线的承载而清晰可辨,欣欣向荣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新中轴线的存在而有了继续开拓的动力与方向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从空中俯瞰广州传统中轴线,建筑特色相当明显南都记者方谦华摄(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从南向北眺望广州新中轴线,未来的城市中心就在眼前南都记者方谦华摄海珠区万亩果园一带,这里将为新中轴线南段添上生态特色南都记者谭伟山摄城市中轴线,就像城市灵魂的画笔,勾勒出城市最容易识别的经脉气象悠远厚重的历史因为有城市旧中轴线的承载而清晰可辨,欣欣向荣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新中轴线的存在而有了继续开拓的动力与方向广州正是这样一个在新旧城市轴线中塑造城市理想的地方十年来,伴随着城市东进的步伐,广州新中轴线以更为大气和舒展的姿态串联起一幅新世纪风格的山水画卷而未来的十年可以想见,新中轴线将以更为生态、更具岭南特色的姿态向南延伸传统中轴线从北向南以鲜明的纪念建筑、行政建筑、传统骑楼为特色,而新中轴线承载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圈繁荣和地标崛起。

      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历史历史轴线标刻城市年轮在广州市2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向的新旧两条城市轴线传统城市中轴线是旧城区的中心,北起越秀山镇海楼,经过中山纪念堂、市政府、人民公园、起义路,南至海珠广场,总长约3.3公里一座古老城市,繁衍生息两千多年而不离故土,这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而广州的传统中轴线就像城市年轮一样标识着城市的生长历程围绕着这条中轴线还分布有古城墙、书院群、大佛寺和六榕塔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可以说,这条轴线就是广州的时空隧道,漫步其中可以帮助你探寻这座城市尘封久远的记忆南粤先民在建城之初就已相中这片依山傍水的好地方,体现了古人"负山带海、天人合一"的栖居理想在随后历代的城市建设中,城市中轴线将一脉山水连贯融汇,为城市增添了超脱山水之上的灵气传统中轴线的起点是越秀山的镇海楼,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是当时广州城墙北扩的标志当时的珠江宽约1000多米,是现在宽度的五到六倍,登楼览胜,如观沧海后来的镇海楼历经沧桑,五毁五建,直至民国初年成为陈列广州文物史料的博物馆民国初期可以说是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大批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先后落成,并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城市轴线自觉。

      1918年改造原官府花园为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人民公园),1929年在越秀山上树立中山纪念碑,1931年中山纪念堂落成,再加上1933年建成的珠江第一座跨江桥梁---海珠桥,至此广州传统中轴线格局初定这种轴线自觉甚至影响到地标建筑的方位,比如中山纪念堂与越秀山上的纪念碑原本不在同一轴线上,但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建议将两个建筑连成一线,中山纪念堂为此自东向西平行移动了70多米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潘忠诚曾指出,传统中轴线对广州城市形态具有决定性的驾驭意义,是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的"脊梁"他认为这条城市轴线既有"自上而下"的"整体受控",又有着"自下而上"的"自由放任"审读这条城市轴线,可以领悟出其中蕴含的广州城市性格,潘忠诚将其概括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比如在传统中轴线北段,严谨的对称布局和气势恢宏的传统建筑呈现出类似北方都城的文化礼制格局;而在高第街等骑楼区域,又呈现出岭南气息浓厚的街坊形态;在珠江两岸,近代建筑明显的细化风格,投射出这座城市"敢于开风气之先"的新鲜风貌2003年,广州市决定对传统中轴线地区进行深化设计,将传统中轴线的功能布局分为四个区段:越秀公园至中山纪念堂段为名胜旅游区段,市政府至人民公园南广场段为行政办公区段,起义路(中山路至大新路段)为历史文化休闲区段,海珠广场为商贸旅游区段。

      开发保护中开发有得有失传统中轴线也曾面临着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局促和尴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回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旧城开发指出,"旧中轴线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这条线当作历史的遗迹,没有用保护的思维,而是用开发的思维去对待它,这多少是一种失误"袁奇峰认为,传统中轴线特别是起义路周边建起了很多高楼,中轴线很多地方的城市景观已经被破坏了但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开发过程,他仍为一件事感到庆幸"当时人民公园南面,中山路的北侧,地铁公司打算建两座超高层建筑"袁奇峰回忆说,这在当时对政府来说是一笔可观的土地收入曾任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总建筑师的林兆璋到市长办公室进言:"市长,那两栋楼不要建了吧,在政府门前树两把刀多不好"市长回答很爽快"那好吧,不建了"后来地铁公司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地铁商业物业开发转移到地下,于是便有了现今人气颇旺的动漫星城这也成为传统中轴线在保护中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潘忠诚曾为传统中轴线"把脉问诊",他认为这条轴线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山、水、城空间格局不明显;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地段内建筑凌乱,高层建筑布局缺乏章法;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不尽合理其根源在于:轴线功能定位不明确;轴线在绿地、空间及建筑功能等方面缺乏连续性。

      很多人都将旧中轴线看做是一种"虚轴",因为在由北至南的区域范围内,这条轴线经常被交通干道阻隔,这也为市民融入传统中轴线制造了很多通行上的麻烦比如东风路封闭南北向直行后几乎将传统中轴线拦腰斩断,街区生活原本的连续性和便利性逐渐消失,被认为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败笔过去十年间,广州也在不断从局部修复传统中轴线的不足,强化其广州旧城中心的概念2006年春节前夕,人民公园南广场落成,使这座城市唯一的西方古典风格公园扩容50%,绿化面积增加7000多平方米"南广场是人民公园的生长,而不是嫁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人民公园传统城市中轴线上的广州原点标志亚运前落成,这尊龙形玉佩立体浮雕图案将为广州标示出地理坐标,宣告城市源远流长的建城史在很多人看来,城市原点或可浓缩城市的记忆精华布局新中轴线拉开的城市格局与延续千年的传统中轴线对应的是广州新中轴线,新中轴线为城市拉开了空间格局,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设焦点广州新一轮造城运动围绕新中轴线展开,并在亚运前初具规模1980年以来,广州经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向东、向南扩展1984年,为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广州市政府投资3亿元建造天河体育中心。

      虽然当时的规划图纸上还没有一条清晰的新轴线浮现,但天河体育中心的确成为新区拓展的启动项目,随后带动了包括六运小区和天河城等一批商住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珠江新城规划的制定首次描绘了新城市中轴线的未来图景当时为珠江新城做规划的美国托马斯夫人越过六运小区,重新发现了从天河体育中心到珠江的这条通道,为广州市提供一条通向未来的新轴线传统中轴线从北向南以鲜明的纪念建筑、行政建筑、传统骑楼为特色,而新中轴线承载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圈繁荣和地标崛起"在世纪之交,广州正朝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规模上更为强大和空间更为集聚的城市发展走廊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唐子来曾这样评价广州的新中轴线时代赋予了广州强劲的建设资本,新中轴线的建筑集中了全球设计大师的智慧与才情1998年落成的中信大厦连续十多年占据广州第一高楼的宝座,世界500强中曾有30多家华南公司总部入驻2008年的最后一天,珠江新城西塔封顶,宣告广州摩天大楼新高度,以西塔为代表的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正成为广州新的商务聚集地,为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积蓄能量2009年7月1日对于新中轴线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位于天河城与正佳广场之间的"临时建筑"宏城广场开始清拆。

      这次清拆正是顾及新中轴线的整体风貌,一座亚运主题广场在2010年8月份亮相相对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在建设过程中就有较强的自我修正意识2009年初,广州正式通过了新中轴线北段城市设计规划,填补了北段轴线核心区城市设计的许多不足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核心地区城市设计范围北起燕岭公园,南至电视塔广场,总用地面积约588公顷这次设计将北段核心地区作为2010年亚运会展示广州新的城市形象与风貌的重要地区按照这一规划,类似宏城广场这样的整治还将在燕岭公园、火车东站广场和天河路BRT站台、六运小区等多个节点展开本次规划的一个主要设计思路来源于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北至南,从燕岭山到珠江,新中轴线就像飞瀑一样流泻于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轴线景观而这一设计着重强调城市轴线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向南一路向南挥洒城市理想2009年,广州对新中轴线南段的规划设计公开征求意见,经过一年多评审综合,新中轴线南段规划在2010年7月浮出水面这一规划将新城市中轴线向南拓展延伸,今后的城市新中轴线将北起燕岭公园,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海珠区万亩果园,南至珠江后航道的南海心沙岛,总长约12公里,这一长度已超过法国巴黎从卢浮宫到德芳斯8公里长的城市轴线。

      未来十年,广州在城市建设中将为南中轴线挥洒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的规划提出了"岭南印象,花城绿轴"的规划理念和"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的定位,规划了旅游观光区、行政办公区、生态休闲区、滨水居住区、科技创意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在很多人看来,新中轴线南段为实现此前城市设计未能实现的梦想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里将保留万亩果园大片的生态绿地,建筑高度和密度也将得到严格控制如果说新中轴线北段是城市交响曲的光辉乐章,那么新中轴线南段将具有更多奏鸣曲的婉转缠绵其实南中轴线改造也面临巨大挑战,规划核心区范围有16.14平方公里,目前涉及改造的城中村就有7个村,还有一些早年建设的商品住宅小区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初步测算就发现,南中轴线的改造成本将超过900亿元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建议,"新中轴线南段的开发,不能为了追求景观而牺牲所有"新中轴线不用刻意地"一根筋地戳到底"城市设计还是要坚持"在实用经济的情况下兼顾景观"的原则著名作家叶署明也认为,城市轴线太过工整、鲜明,会对人产生某种精神压力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袁奇峰认为,起义路这条民国时期打穿的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当时的复杂局面和各种势力的影响,这条路不是那么笔直,而是弯弯曲曲,藏风纳气很有风水意味的街道"南中轴线规划还提出了未来建设"海珠塔、岭南第一门、南海心沙五羊雕塑"三个重要景观节点但新地标的建设也被认为不宜操之过急2010年8月,广州市规委会审查通过南中轴线规划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何镜堂建议:"南海心沙岛能否留下不放任何建筑,将这块地留给子孙"7079869j。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