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讲座版.ppt

107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8922168
  • 上传时间:2018-11-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43MB
  • / 10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讲座提纲,第一讲:博物馆藏品管理基础理论第二讲:博物馆藏品管理基本实践,第一讲:藏品管理基础理论,第一节 关于藏品的认识理论 一、 藏品的概念 (一)藏品的一般概念 一般来讲,博物馆的藏品,就是博物馆根据本馆的性质、特点、任务,按一定标准有计划入藏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有关文物、标本和实物资料等;它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藏品概念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三)现代博物馆学理论中的 藏品概念,1、现代博物馆学理论中藏品的概念2、藏品内涵深化、外延扩展的表现,二、藏品的范围,,,,,,,,,,,,,,,,,,,,,,,,西安半坡博物馆,,,,,,,贵州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中心寨,,,,,,,,,,,,,,,,,(四)藏品广义的概念 广义地讲,凡是经过选择确定为博物馆所有产权的文物(包括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标本和实物资料等,均可视为博物馆的藏品二、 藏品的种类,博物馆藏品可分为四种,分别是: 文物 自然标本 实物资料(科技成果) 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我们分别介绍给大家,(一)文物,1、文物的概念 (1)“文物”概念的演变,,(2)文物的定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由人类文化所产生的物质遗存。

      3)文物定义的一点说明“文物”和“古物”、“骨董”有所不同,,2、革命文物3、民族民俗文物,4、我国文物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5、文物时限的变化,(1)什么是文物的时限(2)传统的文物时限(3)当前中国的文物时限,二、自然标本,自然标本包括两类:一类是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如自然博物馆的东北虎标本 另一类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即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化石等。

      三、实物资料(科技成果),在一些专业性博物馆或专门性博物馆中收藏的现代产品或作品,是现代社会中的典型产品,从历史发展和文明延续的观点来看,它们会成为未来社会时代的文物;但就目前而言,它们既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文物,又有别于自然标本,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实物资料(科技成果)四)非实物记录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1、非实物记录例如:“VCD视盘《百年盛典》”1840号,入藏中国革命博物馆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章总则第2条,,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2003年11月上旬,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单 新疆十二木卡姆等等 目前,已有39项,是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多的国家3、“非遗”类别,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十大类: 一、民间文学 六、杂技与竞技 二、民间音乐 七、民间美术 三、民间舞蹈 八、传统手工技艺 四、传统戏剧 九、传统医药 五、曲艺 十、民俗,小结:藏品认识的发展,(1)随文物范围的变化而扩大 (2)随文物时限的延长而扩展 (3)随遗产形态的扩展而拓展,第二节 藏品管理的理念问题,一、藏品管理理念的形成藏品管理理念的形成,经历了古代萌芽、近代雏形和现代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古代的萌芽(二)近代的雏形(三)现代的发展 以1986年6月19日,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为标志,二、藏品管理的具体范畴,1986年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就已明确指出,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藏品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一)藏品管理流程问题,1、一般工作流程 (1)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2)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编《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指引》(2012年),,(3)综合起来,一般流程可包括: [搜集]、接收、鉴选、登录(登记、录入)、定名、定级(经过鉴定)、分类、编目、建档、入库(排架)、保管(养)、提用、核对、统计、注销、备案等 保护、复制,则不在流程中2、个人的观点 (1)藏品管理的工作程序:接收、鉴选、登录、分类、入库、保管(养)、提用、核对、注销、统计、备案等,共有11项 (2)藏品管理的工作项目:鉴定、编目、建档、保护等,共有四个工作项目二)藏品属性与藏品管理的目的,1、藏品的双重属性 博物馆的藏品具有双重属性 第一重属性:自然属性; 第二重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依存于一定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一旦改变,社会属性也将消失。

      藏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藏品管理的两个目的,,藏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两个: 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和损坏; 二是研究其内涵,为社会上的广泛利用提供方便条件,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但实际上这两方面的目的是有矛盾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单纯强调“藏”; 另一种是片面强调“用” 我们认为,无论是只强调“藏”,还是只强调“用”,都是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修正)提出的“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同样适用于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三)藏品管理的含义,藏品管理↗管—对藏品的保管和保护;↘理—对藏品的整理和研究管↗保管↘保护理:整理和研究↗对内的↘对外的,,3、藏品管理的具体含义: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实现其收藏机构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博物馆对藏品进行保管、保护、整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藏品的永久保存,并为提供利用创造方便条件四)藏品管理的基本要求,1986年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提出藏品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 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査用方便(称为“24字方针”)。

      根据藏品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再增加两项要求:科学保护和加强研究三、藏品管理的法规制度,我国一向重视法规建设,曾颁布了许多文物管理法规,各博物馆也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这些法规和制度,对藏品的管理和利用均具有重要作用 一) 藏品管理法规,1、有关藏品管理法规名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5年修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化部,1986年6月19日公布)3)《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及《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文化部,2001年4月9日发布)4)《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国家文物局,2003年5月13日发布)5)《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国家文物局,2003年5月13日发布) (6)《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2005年12月22日发布) (7)《博物馆条例》(国务院,2015年2月9日发布)二) 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藏品管理规章制度按工作内容和性质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一类是对藏品科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一类是对藏品的安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

      1、有关藏品科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1)藏品入藏标准2)藏品接收(移交)办法3)藏品总登记职责的规定4)文物藏品编号的规定5)藏品卡片填写说明 (6)藏品定名条例7)藏品分类大纲 (8)藏品定级标准9)藏品编目细则 (10)藏品库房管理制度 (11)保管员工作事项 (12)库房钥匙使用管理办法 (13)藏品出、入库规定 (14)藏品核对统计的规定 (15)藏品建档及档案的管理办法2、有关藏品安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 (1)关于防火防盗制度 (2)藏品防尘灭菌杀虫消毒的规定 (3)库房温湿度、光照度的规定 (4)通风、晾晒的规定 (5)文物拍照的规定 (6)藏品检测化验的规定 (7)修复的规定 (8)复制、临摹的规定 (9)关于看画的规定 (10)藏品搬运的注意事项 四、藏品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一)《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最新版),《中国文物报》2005年2月25日第五版 (二)《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国家文物局2001年12月10日修订)(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2012年7月4日修订),,,其中第四条规定:恪尽职业操守不收藏文物,不买卖文物,不违规占用文物及资料,不以文物、博物馆职业身份牟取暴利。

      那么,为什么文物博物馆工作者不能收藏买卖文物?,,(三)为什么文物博物馆工作者不能收藏买卖文物? 文物是增值最快的物品之一,文物管理人员具有对文物质量、数量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使他具有一般的买者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这种专业知识和特殊的行业行政地位去收藏和买卖文物,实际上属于不正当经济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文物博物馆工作者经常接触文物,如果文博工作者本身就是收藏者,那么在文物藏品上可能会出现真赝混淆或者是真品与有些复制品真假难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对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有利于防止馆藏文物流入社会流通领域或被据为己有,避免造成国家和民族珍贵文物的流失 第二讲 博物馆藏品管理基本实践,一、藏品有偿取得 (一)藏品社会搜集的具体方式 1、专题征集 2、收购 3、接受捐赠 4、调拨 5、馆际交换 6、接收移交,(二)藏品社会搜集途径面临的转变,1、以往无偿的调拨和移交将逐渐消亡,代之而来的将是有价拨交 2、以往无偿的馆际交换将不复存在,一种新型的馆际之间的“有偿转让”将会成为博物馆藏品社会搜集的一种新的方式 3、以往的低价收购将会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将是在拍卖会上高价竟拍所得。

      4、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恐怕很难再进入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藏品搜集主要途径的考古发掘,将会退出博物馆藏品搜集途径对大多数已有的博物馆而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创建新的遗址类博物馆则例外 5、面向文物市场征集似乎可以成为博物馆增加藏品的主要出路三)藏品来源的新方式,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修正)第37条 规定,,2、《博物馆条例》(国务院,2015年2月9日颁布)第三章:第二十一条,(四)有偿取得文物,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修正)第43条,规定:,,2、《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 2005年12月22日发布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三章“藏品管理” 第二十一条:,二、藏品处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修正)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四条,(二)《博物馆条例》(国务院,2015年2月9日颁布),第三章,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七条,三、藏品退出馆藏,(一)中国的有关规定:1、《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 2005年12月22日发布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三章“藏品管理” 第二十二、第二十三条,国有博物馆藏品退出馆藏; 第二十四条,非国有博物馆藏品退出馆藏。

      2、《博物馆条例》(国务院,2015年2月9日颁布)第三章, 第二十六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