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15页《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3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 时:90学时,化工原理(上册)40,化工原理(下册)40,实验10学 分:4个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加平时成绩(占30%),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和平时测验等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化工原理课程属化学工程技术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80学时为课堂教学,而10个学时为实践教学其中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英文简介: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 technolog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ubdiscipline. This course specialize in strong theory, practice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s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total period is 90, including 80 period classroom teaaching and 10 period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se content tha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self-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
化工单元操作是组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完成一定加工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为主的操作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二)教学目的化工原理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常规工艺、常规管理和常规业务打好基础具体目的如下:1)能正确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设备选型及校核的基本知识2)熟悉主要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3)熟悉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要领4)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1学时)(一)教学内容1. 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关系,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 ,化工工艺学与化学工程学的性质,单元操作的任务;2. 《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内容,基础理论,典型单元操作,相关课程;3. 《化工原理》课程规律和重要基础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单位换算和公式转换,平衡关系,过程速率,经济效益。
二)基本要求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三)重点化工原理课程中三大单元操作的分类和过程速率的重要概念的内涵四)难点使学生通过对课程性质的了解,把基础课程的学习思维逐步转移到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上,在经济效益观点的指导下建立起"工程"观念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第二章 流体流动(18学时)(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1. 理解流体的主要物性数据求取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2. 了解流体流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两种流动类型及判别3. 掌握流体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应用4. 掌握流体在管道中流动中流动阻力的计算方法,流体适宜流速的选择及 管道直径的确定5. 了解管道的构成,管件,阀门的作用及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的计算要求6. 掌握管路中流体的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皮托管、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简单结构和性能二)教学内容第1.1节 流体的重要性质(1.5学时)1.1.1 连续介质的假定1.1.2 流体的密度1.1.3 流体的可压缩性与不可压缩流体流体的可压缩性,不可压缩流体1.1.4 流体的黏性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的黏度,理想流体与黏性流体。
第1.2节 流体静力学(2.5学时)1.2.1 流体的受力体积力,表面力1.2.2 静止液体的压力特性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压强的表示方式1.2.3 流体静力学方程推导过程、使用条件、物理意义和例题1.2.4 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压力与压力差的测量(U管压差计、双液U管微压差计),液位的测量,液封高度的计算第1.3节 液体流动的概述(1学时)1.3.1 流动体系的分类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一维与多维流动,绕流与封闭管道内的流动1.3.2 流量与平均流速1.3.3 流动型态与雷诺准数雷诺准数,流型划分,当量直径与水利半径第1.4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3.5学时)1.4.1 总质量衡算——连续性方程1.4.2 总能量衡算方程流体系统的总能量衡算方程,流体系统的机械能衡算方程——柏努力方程,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1.4.3 机械能衡算方程的应用第1.5节 动量传递现象(2学时)1.5.1 层流――分子的动量传递1.5.2 涡流特征与涡流传递湍流的特点与表征,雷诺应力与涡流传递1.5.3 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现象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边界层的分离与形体阻力1.5.4 动量传递小结第1.6节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阻力(3.5学时)1.6.1 管流阻力计算的通式压力降――管流阻力的表现,直管摩擦力与范宁公式。
1.6.2 管内层流的摩擦阻力1.6.3 管内湍流的摩擦阻力与量纲分析量纲分析,管内湍流的摩擦阻力1.6.4 非圆形管的摩擦阻力层流阻力,湍流阻力1.6.5 管道上的局部阻力阻力系数法,当量长度法管道阻力的计算小结第1.7节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1学时)管路布置中应注意的主要事项1.7.1 简单管路1.7.2 复杂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的计算1.7.3 可压缩流体管路的计算第1.8节 流量的测量(0.5学时)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时计及转子流量计的构造,原理及应用流量计的选型,安装及使用1.9 非牛顿型流体的流动(0.5学时)1.9.1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宾汉塑性流体1.9.2 幂律流体在管内流动的阻力管内层流的阻力,管内湍流的阻力习题课(2学时)(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本章节设置一个实验,既《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实验为3个学时另外,还要安排课后作业10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子图片来讲不同流体输送系统的流体力学特点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6学时)(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1. 了解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基本计算方法及沉降定,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
2.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和过滤速率,恒压过滤,恒速过滤,掌 握恒压过滤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二)教学内容概念:气态非均相物系与液态非均相物系非均相物系分离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第3.1节 沉降分离原理及设备(2学时)3.1.1 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颗粒的特性,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阻力系数,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3.1.2 重力沉降自由沉降时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设备3.1.3 离心沉降离心力沉降速度及分离因素,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和旋液分离器重点,1学时)第3.2节 过滤分离原理及设备(3学时)3.2.1 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固体颗粒群的特点,固体颗粒层的特征,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的压力降3.2.2 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过滤方式,过滤介质,滤饼的压缩性和助滤剂3.2.3 过滤的基本方程滤液通过滤饼的流动,过滤速度与滤液流速,滤饼阻力,过滤介质的阻力,过滤基本方程3.2.4 恒压过滤3.2.5 恒速过滤与先恒压后恒速的过滤3.2.6 过滤常数的测定恒压下K,V,(qe)的测定,压缩性指数s的测定3.2.7 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加压叶滤机,转筒真空过滤机,过滤式离心机3.2.8 滤饼的洗涤3.2.9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间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第3.3节 离心机(0.5学时)3.3.1 一般概念3.3.2 离心机的结构与操作简介三足式离心机,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活塞推料离心机,管式高速离心机第3.4节 固体流态化(0.5学时)3.4.1 流态化的基本概念流态化现象,两种不同流化形式,流化床的主要特点3.4.2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流化床的压降,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流化床的操作范围3.4.3 流化床的浓相区高度与分离高度浓相区高度,分离高度3.4.4 气力输送简介概述,稀相输送,密相输送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本章节设置一个实验,既《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为3个学时另外,还要安排课后作业5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子图片来讲解不同混合物分离单元的结构特点、原理和设计参数,并将各种分离设备与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结构起来第四章 液体搅拌(4学时)(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用典型搅拌器的性能,以便根据搅拌目的、物料特性和工艺对混合指标的要求,选择适宜结构形式的搅拌装置,并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如转速、功率)1. 重点掌握几种常用搅拌器的结构、性能(主要指流动场)、混合机理及功率估算;掌握提高搅拌槽内液体湍流程度的措施。
2. 初步建立设备或装置放大的概念,了解工程放大的原则和方法二)教学内容第4.1节 搅拌机的性能和混合机理(1学时)4.1.1 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的基本结构,机械搅拌器的类型,搅拌器的性能4.1.2 搅拌作用下的流体流动搅拌设备内的基本流型,流体的流动状态,搅拌槽内液体的循环量和压头,增强搅拌槽内液体湍动的措施4.1.3 混合机理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非均相物系的混合机理4.1.4 其他类型混合器管道搅拌器,非回转液体混合器4.1.5 搅拌器的选型和发展趋势搅拌器的选型,搅拌器的发展趋势第4.2节 搅拌功率(2.5学时)4.2.1 搅拌功率的准数关联式影响搅拌功率的因素,搅拌功率的准数关联式4.2.2 均相系统搅拌功率的计算全挡板条件下搅拌功率的计算,无挡板条件下搅拌功率的计算,关于搅拌功率的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