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的技击特点和价值.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武术的技击特点和价值 时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1799~1872),初到京城,只以太极拳中之“云手〞一式,把诸亲王府各门派的名家发放至三丈开外的网绳上,而绝不伤对方毫发这是太极拳之内功也凡得其太极拳之真传,功成圆满者皆可如此 杨露禅来到肃王府与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互慕而交手印证 杨式太极,以避实就虚,以柔克刚,以逸待劳,设“陷井〞而引进落空的技击特点与董周旋 董氏八卦,以左旋带风,右转神速,纵横交织,阴阳互换,随机应变,以动制静,运动不忽,变化不止而转身返走,与杨打得难解难分 王府的亲贵与各门派的拳师屏息旁观,但见二人类似一个大“绣球〞,却看不见二人的身形,不由得人人称奇二人相斗,耗过了很长时间,难解难分,不相上下因高手相遇,谁也打不着谁杨露禅跳出圈外,向董抱拳道:“董师傅,高手〞董海川亦笑道:“杨师傅,承让〞后握手言和,杨董二人之武技遂誉满天下 此事,在清末民初的笔记小说及报刊中均有所记载,笔者亦不絮赘后有《雍正剑侠图》等小说,托名“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即董海川之化身 杨董交手后,一日同游,董为一显身手,见路旁树枝上有一只麻雀,遂飞身将鸟捉住,递给杨说:“给兄一雀玩耍。
〞杨心知董以技相试,遂笑道:“惋惜,兄捉此鸟不会飞也〞随即将小鸟放在手中,微微振颤,小鸟频频振翅而不能飞起,董心中暗暗叹服 杨之技艺深不成测,此技乃后世所称“雀难飞〞太极之功因小鸟欲飞时,须两腿蹬地,弹起再展翅而飞杨氏太极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已达所谓“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之境界惜哉,此功今已不得见 王兰亭(生卒年月不详),曾得杨露禅亲授,但颇遭遇杨班侯忌妒杨露禅暗中告诫,一旦吾百年之后,可独立门户,并让其防范班侯之杀手果真,露禅谢世后,后事均由王兰亭操办,班侯尤多赍恨一次借比手印证武功时,班侯暗施杀手,而兰亭步步退让,一一闪过,随即跳出圈外班侯还要相逼,王兰亭临走时说道:“从今以后,我远离杨家,我所习练亦不称杨氏太极拳后来,王兰亭收徒李瑞东若干年后,王兰亭带着李瑞东来到杨家,希望让李瑞东给杨露禅的牌位磕个头班侯怎肯允许,就要动手比武〞经人调解,吃饭说和王兰亭为让李瑞东露一技,示意让他给班侯夹菜李瑞东把盛满一大盘子的红烧肉用筷子夹了起来,递到班侯面前,班侯亦用筷子夹住,意欲较技此时,这一大盘红烧肉在半空中夹着,前后推来推去,气氛亦紧张起来适健侯在旁恐出什么闪失,马上用筷子一压道:“别光争这盘红烧肉,还有别的菜呢!〞王兰亭也同时站了起来,怕健侯向着班侯,也用筷子一压说道:“师兄说得是,先喝一口,再吃菜。
〞这盘红烧肉才被逐渐地按在了桌子上然这个盘子已四分五裂了 盘子压碎可以理解,实不知用筷子何以能把一大盘红烧肉夹起来 后来,王兰亭将太极拳中的搬拦捶、指裆捶、撇身捶、肘底看捶、栽捶共五捶,取名为“太极五星捶〞,自成一派 太极五星捶传人张彬如先生(1878~1953),为人侠义宽仁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北京西城曾有包子铺数间,专爱结交武林朋友,人称“包子张〞北京武术界老前辈均知其名 张彬如先生在练功时,把小米放于手中,手掌不动,小米在手中腾跃不止,上下翻腾这是否就是“雀难飞〞之功,不得而知,但足见张先生太极功之火候 京都通背大家张策曾拜于张彬如门下,名伶程砚秋先生亦得其指教 其传人朝来雨(已故)“尺功〞抖劲火候极深据传,把朝先生的双眼蒙上,任人由前后左右突然打来,均会被他抖出跌倒 张先生之后人亦练功不辍,太极五星捶幸不失传也 杨健侯先生(1842~1917)坐在屋中抽烟袋,院中有诸弟子在推手、散手练功当时,一名弟子进屋向老师搭手试劲健侯正盘腿坐在炕上,让徒弟伸手打来该徒一出手,健侯身形未动,只用右手食中二指一打,口中轻“哈〞一声,该徒则旋转着由屋内直跌入院中这就是太极拳中的“哼哈〞二气之劲。
据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为十三层台阶而人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发人于三丈开外于无形之中,但他却往往叹道,自己只达到太极拳的第十层台阶据后人评说,杨露禅之子,健侯与班侯也只能达到第七层台阶真不知太极拳的第十三层台阶当是何等境界 杨班侯先生(1837~1902)认为,“手狠方胜人〞他常出手伤人,所谓“出手见红〞 据传,班侯住在五间相通的大北房内,其时,有一弹腿名家登门造访,要求较技此人功力亦有相当火候,双腿连环踢出,紧紧相逼班侯闪转退步,渐至屋角处,待那人腿又踢起来,班侯只用两指,口吐“哈〞音,同时打出此人并未腾起,当即跌在地上因余力极大,对方顺地搓擦出去,直至二丈开外,裤子全破了,胯骨血肉模糊,并露出了骨头后来,在杨家养了两个多月的伤,才逐渐地瘸着离开了 还有一次,有称“大力千斤王〞者,亦擅弹腿,来访较技其时,健侯、班侯二人均在教场授拳来者先找健侯,当即动起手来健侯退让至石碑下,此人猛踢一脚,健侯丹田稍一提气蹿到了石碑上那人又是一脚踢在石碑上,只听“哗啦〞一声,石碑被踢断,健侯早已从石碑上跳了下来此人很是自负,认为健侯已不是他的对手其实,健侯手善不愿伤他而已,其轻功已见端睨 那人又去找班侯较斗。
当时,班侯把方才之情形都看在眼里本来班侯手就狠,此时当然居心不善所以,二话未说,就与那人动起手来那人腿势凶猛,班侯耐着性子,左闪右躲,退至影壁附近,班侯一转身,面向影壁,略回头盯着那人之招式而那人不知其意,认为机遇已到狠命地踢腿,直取班侯要害而班侯也未再转身闪躲,双指一伸发出“哈〞音,打在“千斤王〞的腿上此人大叫一声,倒身飞出,“呼〞的摔撞在影壁之上,竟然停了一会儿才掉下来此因太极劲力极大,而余力不减,待力断了之后,人方才掉下来,俗称“挂画〞此乃太极绝技之辣手再一看,此人衣服尽破,七窍流血,五脏已碎,一命呜呼了为此,班侯还吃了一场官司 形意拳名家许笑羽先生之高足兰玉轩(1924~1975),号兰田曾得尚云祥,王芗斋诸前辈指示,其功力实有过人之处,当时人称“七步兰田〞因兰师的“鸡形圈步〞堪称一绝,在七步之内,未见动身,眨眼间早已到你身前,速度之快,使你防不胜防,猝然发手,在你还未反应过来时,早已被发出去了 笔者亲受业于兰师之门下时有田姓者身大魁伟,膀阔腰圆,曾习拳击,每好较力一次至兰师家中,又要与其“问劲〞兰师住一间北房,里面又拐进去一间暗室,相 当于南房北房加上原来的廊子,将近八米多长。
田氏站在里面,兰师在北屋门口,相距七步左右兰师对田说:“你准备好了没有?〞田氏回复说:“准备好了〞兰师又说:“你乐意使什么,就使什么,你可别客气〞田氏道:“行〞话音刚落,兰师一个纵身箭步,早已到了田氏跟前,俯身时前腿已插入田之裆下,随之身腰一摆,用倒扫堂腿将身子一拧转,哪容田氏躲避,已将田氏横着旋转摔跌出去,撞在里屋的墙上兰师以上几个动作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田氏好半天才趴起来,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后来,兰师告诉笔者,此法叫作“燕落回旋〞,需要较深的腰腿功夫,身法要生动,并协同发力,主要是多多练习,熟能生巧,出手不管人在何处,均要有“打闪认针〞般的稳准狠才能成功 回忆起来,这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惜哉!兰师已不能复生,而今再也不能遇见有这种功力的老师了,再也看不到这样精妙绝伦的武艺了 杨健侯之子杨少侯,深得祖爷露禅先生指授外,更得其父及伯父班侯的真传 少侯比武交手时,发放之力与先辈一致,以二指“哼哈〞二气打人于丈外 据传,少侯在南京时,有一次与友人同行,有条疯狗突然奔来,左右之人均急忙躲避,疯狗直向少侯腿上咬来少侯以静待动,将要咬上时,他腿略微一动,鼻发“哼〞音,此狗则“呼〞的一下被抛出丈外,“嗷嗷〞地叫着,翻了几个滚儿,又逐渐地站起来,一瘸一拐地逃跑了。
少侯之功,即现今所说的“爆发力〞具有真正深湛功力的人,均可发放此力,诸如郭云深、尚云祥、王芗斋等武林前辈他们在交手时,一触即发,一出手就可令人失去抵挡能力 武术之道,有轻功之说,惜未能得见据武林前辈言,太极轻功传至杨健侯便失传了但又有的说,杨澄甫至晚年已功力深湛,轻功之术已然在身杨澄甫少时不甚喜拳,露禅先生去世后方渐习此拳,至四十岁时功力已相当雄厚 一日深夜,澄甫在院中习拳盘架子,做下势时,因身材肥大,由肩至腹均贴于地面,却绵软轻松此时正值夜深人静,忽闻房上有人笑言道:“三儿的功夫,越来越俊啦〞(澄甫,行三)澄甫闻房上有人说话,急忙纵身上房,四下观望,则月朗星稀,并无人踪 据说,澄甫本人也暗自纳闷,揣度不出是何人,想必是先父同辈中之高手,而不愿露面者此传闻,只证明太极拳轻功一脉相传至澄甫,今后实不知是否还有传人 (责任编辑 乔 汉)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