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第二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备课讲稿教学提纲.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go****e
  • 文档编号:159592790
  • 上传时间:2021-01-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6.7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第二章 第二节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0世纪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改革与调整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在20 年代初的苏俄,列宁实 行的新经济政策;一次是30 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还有一次是70 年代末 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 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它们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合作共存与竞争斗争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多样性与统一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趋 势 一、1929 年 1933年的大危机 1、 原因 (1)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者深刻的危机 人民的社会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加剧了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哄抬股价,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 1929年 10 月华尔街股市狂跌 2、 过程 3、 特点 第一,范围特别广 区域: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 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又使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空前广 阔 经济范围: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迸发、相互交织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影响 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 人民要求改善社会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资本主义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为摆脱困境,各国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激起当地反抗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 手段: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 内容: 3、 项目内容目的与作用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银行休业整顿 实行美圆贬值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 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政策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 环境 积极推行 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 减少 失业认输 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4、 评价: (1)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 (3)作用: 直接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巩固了资本主 义的统治。

      间接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 制了经济危机期间活跃起来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 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 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4)局限性: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 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 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 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我们应怎样借鉴新政? 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 、以工代赈, 启动市场 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6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7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8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从表面上看,二者均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且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从实施的背景、目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影响等方面分析可发现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新 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 策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世界历史上,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重大举措: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 策在三个大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据此请回答: (1 )这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怎样?相同点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 (1)背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形势,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加剧,列宁实施了新经 济政策;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为了克服危机,罗斯福上台实施新政;“文革”以来长期“左” 倾错误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

      共同点:都是在较为困难 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 (2)特点:俄国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美国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中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果: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但不 久被斯大林宣布停止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制度,为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了先河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累累硕果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并 全面向现代化社会迈进 (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的本质区别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了三次大的探索: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 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回答18 题 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 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 3.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比,类似之处是 A.采取赎买政策 B.取消自由贸易 C.积极改造资本主义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B.由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5.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使美国社会趋于稳定D.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提高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6.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没 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B.C.D. 7.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采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涉经济 C.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发展经济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8.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转移工作重心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完善社会制度 二、非选择题 9.(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是天天吃“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甚至高喊“这个方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 页逐字逐句抄 来的” 前任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以来,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 斯 ”罗斯福却说: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 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 它 ”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前后观点有哪些不同? (2)概括分析上述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本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报纸、议员、胡佛的言论从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指责罗斯福新政一些触犯垄断资产阶级利 益的做法;罗斯福则认为他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挽救了美 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仍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1933 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对银行、农业、工业分别进行了调整。

      在银行、农业等方面的调整,有国家政府的经济保障在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中,1933 年通过了国 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必须遵守的规章,并保障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通过自选代表 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 ,规定了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兴办公共工 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这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措施,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产阶级的 某些局部利益,因此遭到急功近利的资产阶级各方面的批评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3)资产阶级在如何发展资本主义上存在分歧,在调整经济危机的方式上也存在矛盾,这是资产阶级 不同政党主张上的差异,在本质上并无根本冲突新政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同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 资产阶级的长远和整体利益 三、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历史原因又可分为两点 第一,缺乏民主传统 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危机对德国的打击非常沉重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此起彼伏 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纳粹党的欺骗宣传是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 心的宣传,获得广泛的支持。

      2建立 1933 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了以此为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形成了 3内外政策 为什么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就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呢? 在政治上,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 在经济上,希特勒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重建了德国空军,扩充了海军并公布了实 施普遍义务兵役制的法令,把德国陆军迅速扩充到100 万人 在对外关系上, 1933 年退出国联; 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英法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有效 措施,希特勒的军事冒险行动步步得逞,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在文化教育领域,希特勒政府疯狂地摧残进步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焚毁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教 育,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历史原因日本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 建残余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战后成为债权国经济形势比德国要好得多但在经济危机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