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老年人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doc

128页
  • 卖家[上传人]:marr****208
  • 文档编号:132284097
  • 上传时间:2020-05-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2.50KB
  • / 1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老年人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1、相关定义1.1、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产业化的概念通常是以联合国经济委员会的定义作为标准,即产业化包括: 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 6 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产业化的特征和含义,我国官方对住宅产业化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两 种定义,其中一种定义是:”所谓住宅产业化,即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 住宅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开发定型化、标准化、建筑施工部件化、集约化、 以及住宅投资专业化、系列化、以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 问题”另一种定义为:”所谓住宅产业化,一般指将住宅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 畴即住宅生产过程的产业化,以住宅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产品的系列化开发、集 约化生产、配套化销售”(李忠富,2003) 在上述各定义的基础上,我国学者李忠富提出自己对住宅产业化的定义:住 宅产业化是采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住宅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具体说, 住宅产业化就是以住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材、轻工等行业为依托,以工业化 方式生产各种住宅构配件部品,然后以现场装配为基础,以人才、科技为手段, 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建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诸环节联 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供产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住 宅产业化的含义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住宅体系标准化;二是住宅结构部品化; 三是住宅生产工业化;四是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五是住宅协作服务社会化 综上所述,住宅产业化(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从本义来讲就是要实现住 宅生产、供应等的工业化,并且将住宅相关产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住宅生产 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住宅产业化是机械化程度 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 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的有效途径 1.2、概念及研究范围 1.5.1 概念1.5.1 概念 1. 无障碍:无障碍英文为 Barrier-free,是指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建的各 种设施不仅要满足正常人使用,还要能够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在无障碍 设计概念提出之前,许多设施的设计是按照健全的成年人的活动模式和使用需求 来考虑的,因而不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形成使用上的障碍,令他们的心理 和精神上也产生压抑和不安 2. 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 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 全、方便的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主要是建 筑物(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道路(包括道路、桥梁、人行天桥、人行地 道、公交站台、公共绿地)等的相应设施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3] : ①水平类:坡道、缘石坡道、盲道等; ②垂直类: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升降装置等; ③标识类:无障碍标志牌、提示音响、警示信号、指示装置等; ④专用类:专用停车位、轮椅席位、低位装置、专用厕位、安全扶手等 3.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指无障碍物、无危险物,任何人都应该作为 人受到尊重,能够健康地从事文化生活而进行的建筑设计近几年来在高度现代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1 化的城市社会生活中,都是以正常人(身心能力无缺陷)为基准来制定设计原理 的,而老年人和身心有障碍的人们却往往被忽视因此,正常人可以正常使用的 东西对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来说却成为一种障碍,使得整个建筑不能够被使用, 障碍之多使得他们不能在这些城市生活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大致有六个方面[4]: ①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 1/12; ②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 ③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 0.8 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场所需另设残疾人入口; ④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 1.3 米以上; ⑤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坐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 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⑥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 0.8 米以上。

      对于无障碍标准还有众多的法律和规范作详细的解释和要求但要创造一个 理想的无障碍公共环境,仅仅遵循以上规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环境的主体 ——全体大众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将自身融入到城市公共环境,分 享愉悦的同时也共担障碍带来的不便,才能理解和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无障 碍公共环境 4. 无障碍环境(Barrier-free Environment):从狭义上说,是方便残疾人消 除残疾人的信息、移动和操作上障碍的环境强调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同健全人 平等参与的重要性;从广义上说,是为所有人创造的更为安全、方便地平等参与 社会生活的整体环境,它不仅有利于残疾人,而且有利于老年人、儿童、妇女、 携带重物者及一切行动不便者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1]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要 求:建筑物(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道路(包括道路、桥梁、人行天桥、 人行地道、公交站台、公共绿地)等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 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具体有 坡道、盲道、盲人过街音响、地面防滑处理、扶手栏杆、残疾人专用厕位、残疾 人车位和残疾人轮椅席位等。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 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 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5、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城市无障碍环境概念范围广大除建筑物、道路无障碍、信息和交流无障碍, 还包括交通工具无障碍,以及人们对无障碍的思想认识和意志等 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无障碍人文环境建设两个层面 的内容[5]无障碍设施建设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人文层面的无 益阳城市公共环境中无障碍设施设计之研究 12 障碍主要指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歧视,实现残疾 人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无障碍其中,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 会成员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提供了硬件上的安全和便利全社会”无障碍”人文气 氛则是这些弱势群体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所在正如 1974 年联合国召开的残疾 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报告中提到的:”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就是正常人、病人、 孩子、青年人、老年人、伤残人等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能够共同地自由生活 与活动的城市 1.3、相关的基本概念 1) 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 一般的国际标准认为,60 岁及 60 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7%, 即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 上升的动态过程,也是指人口的年龄不断增加的人口现象,其简单的表现形式 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 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分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三大类 机构养老——依靠社会资源为设施地,有偿或无偿供统一的生活照料和一 般的医疗护理 居家养老——生活在自己或是亲人家里,并依靠他们照料的方式普通住 宅或老年住宅 社区养老——居住在家里,由社区提供统一服务的模式 3) 养老设施 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服务的机构,含福利 院、敬(安、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等涉及老人生活并提供综合性 服务的设施 福利院、敬老院——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设施,设有生活起居、 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项目 老年护理院——收住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并为其提供起居照 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项目 老年公寓——以独立或半独立家居形成的生活单元为基本成分单位,具备 餐饮、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的养老设施。

      1.4、无障碍设计相关概念和理论借鉴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伤残与残疾的定义2.1.1 伤残与残疾的定义 提起残疾,人们常常会与盲、聋、哑、肢体残疾等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联系起来, 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首先要分清伤残与残疾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伤残 [10],是从病理学的概念上来定义的,身体或精神某一部分的损伤或失去机能,且持久不 能恢复的叫伤残残疾[10],是从个人行为能力来定义的,是指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损伤 和残缺造成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功能障碍,使之不能具备相同 年龄健全人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包括肢体残缺,运动障碍,感知觉障碍,内脏功能不全 及情绪行为异常等残疾人是由于伤残导致了残疾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行为能力, 无论是残疾人本人还是人类社会对残疾的处理方式长时间以来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医学 模式”而事实上,这种处理方式显得片面而局限,人类目前的生物医学知识在人类身 体状况方面还达不到游刃有余,大部分的伤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因此必须找到 更为综合全面的途径 1.5、住宅区户外休闲空间的定义和类型 5.1.1 住宅区户外休闲空间的定义5.1.1 住宅区户外休闲空间的定义 住宅区户外休闲空间是指住宅区户外居住环境中适合居民进行各种休闲活动 的空间 [46,47,48] 。

      由于人的生理需求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多边性的,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 类行为活动人的空间活动及体验是建造居住形态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的 基础空间体验因人而异,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决定了老年人对户外休 闲空间的特殊性需求 1.6、概念界定 1.2.1 购买意向 Ajzen、Fishbein(1975)提出行为意向是个体针对态度对象表现出来的反应 即当态度对象是服务或者产品的时候,就产生了购买意向Grewal&Monroe,Dodds (1991)认为购买意向是消费者意图购买某种产品或某种品牌的可能性大小,消 费者对事物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影响,就形成了消费者购买意向大多数学 者肯定购买意向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购买意向可以预测消费者的未来 行为(田志龙、韩睿,2005)本文中购买意向的含义遵循上述界定 1.2.2 养老住宅 目前对于老年人适应性住宅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我国《住宅建筑 规范》对老年人住宅定义为”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使用居住的专用性住宅”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把老人居住建筑定义成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居住场所,涉 及经济供给、精神慰藉以及生活支持等方面。

      包括托老所、老年住宅、干休所、 养老院、老年公寓以及供老年人居住或使用的普通住宅部分从国际视角来看, 国际慈善机构从老人身体状况和生理自理能力角度切入,把老年住宅划分为 7 类, A 类:生活完全自理、能动性强的老人居住的健康住宅;B 类: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但需要少许监护和帮助的老人住宅;C 类:提供 24h 监护和最低限度设施和服务的 老人住宅;D 类:体力虚弱而智力健全,但不需要监护和护理的老人住宅;E 类: 体力尚且健全而智力衰退并需要生活照料和监护的老人住宅;F 类:体力和智力都 衰退并需要监护和护理的住宅;G 类: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同时患有疾病的老人 的医疗机构 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老年人这一主体和当前国内实际情况 从广义角度把养老住宅定义为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特征,适宜老年人居住 并且能够满足其社会活动需求和健康需求的一切住所(基于研究主题,本研究对 养老住宅的界定,不包括非盈利性质的安置”三无老人”的敬老院、福利院等) 养老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养老人,包括对老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 神慰藉,此时老年人是客体第二种是老年人修养的状态,此时老年人是主体 基于养老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