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身体验主动感知(共8页).docx
8页亲身体验主动感知---- “吨”的相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 教学片断 ] 师:教师这有一袋重 25 千克的大米,你想搬一搬,感受一下有多重吗? 生 ( 齐 ) :想 师:让我一起来感受吧!〔学生活动略〕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1 :我觉得很重,搬不起来 生 2 :我强求能搬起来 师:一袋大米重 25 千克, 4 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生 3 :重 101 千克 师: 40 袋呢? 生 4 :重 1010 千克, 1010 千克就是 1 吨 师:对,我就说 1 吨 =1010 千克,假如把 1010 千克的大米装成 1 大包,你想象一下,让你去搬,你觉得怎样? 生 5 :确定搬不动 生 6 :我想我能搬得动 师:搬 25 千克的大米,你觉得怎样? 生 6 :我能搬得动。
师: 1010 千克里面有几袋 25 千克的大米? 生 6 : 40 袋 师:假如把 40 袋的大米装成 1 大包,让你去搬,你能搬得动吗? 生 6 :我想我还是能 师:假如有时机,请你试一试好吗?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 7 : 28 千克 生 8 : 32 千克 师:请同桌相互背一背,感受 1 个同学有多重?〔学生活动略〕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吗? 生 9 :我的同桌不重,我背起来了 生 10 :我的同桌特别重,我背不动 〔师有意让生 10 说,因为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 师:请生 6 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6 :我同桌很轻,我轻松背起来了 师:这位〔班上最重的〕也是你的同学,请你也来背背他 〔生 6 背时明显很吃力,背上的同学差点摔下来,听课的教师忍不住笑起来了〕。
师:请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6 :太重了,我差点摔倒 师:你〔胖小子〕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 11 : 50 千克 师:多少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 生齐: 20 个 师:请问生 6 , 20 个这样的身材的同学合起来,让你去背,你认为怎样? 生 6 :确定把我压扁 师:你认为 1 吨的东西对你来说怎样? 生 6 :特别重,教师,我变更办法了: 1 吨的大米我想我也搬不起〔这时响起一片热情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30 千克 ( 预先调查 ) 请你算一算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 生 3 :大约 33 个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齐: 26 人 师: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 生齐:不够 师:你觉得 1 吨怎样? 生齐:对我来说太重了。
[ 反思 ] 引导学生建立 1 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学问启程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 首先让生搬一搬大米,亲自感受 1 袋 25 千克的大米的重量,再通过想象感受 40 袋大米的重量,进而主动感悟出 1 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相互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生依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让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 1 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相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 在上述“吨的相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 1 吨有多重时,我让生绽开想象:假如让你搬 1 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在我备课和屡次试教中,学生均答复“不行能搬得动”没想到这节课竟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务”我当时有点惊慌,我想假如能很好的处理它,很可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或许这男孩只是预先没听明白教师的问题吧,于是我重新引导一次,没想到还是失败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还是能”。
好“固执已见”的一个男孩!为了圆场,我说了一句:“假如有时机,请你试一试”,然后回到了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让生相互背一背我一边机械般地教学,一边为自己的话“假如有时机,请你试试而懊悔,怎样引导才能变更这男孩的想法呢?我边教边想,还是让他在体验中感悟,自己劝服自己吧!刚刚错过了搬大米这个教育资源,此时此刻得好好抓住背一背这个教育资源了于是,我有意让一个学生说说他背的感受〔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然后顺水推舟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假如 20 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 1 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答复是:“确定把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教师,我变更想法了, 1 吨的大米我想我还是搬不动,太重了”在教师细心设计,谆谆教导下,这男孩在体验中被劝服了此时,听课的教师赐予热情的掌声和满足的笑声,但我明白,我的教育机灵、教育才智,还是不够的,还有待于不断磨砺、开展 经过反思,假如再让我上其次次,我想我在第一次引导失败时,我选择的不是回避而是踊跃面对,敬重学生的想法,然后刚好引导,让他再一次体验一袋 25 千克的大米你搬起来了,你真能干! 2 袋这样的大米就是 50 千克,〔把两袋叠起来〕你能搬吗?请上来试试并帮教师把大米从这搬到讲台。
我想即使是力气再大也无法能按要求去完成,从而进一步引导他,假如是 40 袋就是 1 吨,让你去搬,你能搬得动吗?我想学生的答复是确定的:“搬不动从而进入下一环节“背一背”我想我假如这样处理将会更满足、更完备这次经验,让我明白,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须要我踊跃对待,刚好抓取,细心呵护,专心挖掘,这样,我的课堂会更加多姿多彩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