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doc
10页论文摘要:至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概念出现以来,越来越的人们对其产生兴趣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内每个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产品电子码,叫做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通常EPC码被存入硅芯片做成的电子标签内,附在被标识产品上,被高层的信息处理软件识别、传递、查询,进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形成专为供应链企业服务的各种信息服务,就是物联网RFID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很多优点特别是电子标签与产品电子编码EPC、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孕育出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物联网 1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研究背景和EPC的内容,然后讲述相关技术之一即EPC/无线射频技术的相关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课题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
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在技术革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对单个产品的标识和高效识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实验室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的支持下,提出:要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万物的系统还提出了产品电子代码(EPC)的概念,随后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主导,实现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中的GTIN编码体系与EPC概念的完善结合,将EPC纳入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从而确立了EPC在全球统一标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EPC标签是编号(每一个商品唯一的号码,“牌照”)的载体,当EPC标签贴在物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的时候,即将该物品与EPC标签中的产品电子码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EPC标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可以实现对EPC标签内存信息的读取这个内存信息通常就是产品电子码,产品电子码经读写器上报给物联网中间件,经处理后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用户查询产品信息时只要在网络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产品名称、生产商、供货商等信息,就可以实时获悉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状况。
这整个系统我们目前把它称为物联网物联网旨在提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被誉为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物联网的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物联网的结构 由上图可以看出,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 2 EPC系统组成与特点 2.1 EPC系统的组成 (1)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2)EPC标签 EPC标签是装载了产品电子代码的射频标签,通常EPC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
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读写器进行非接触读/写 (3)解读器 解读器是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设备读写器读出的标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 (4)Savant(神经网络软件) Savant是一个物联网系统的“中间件”,用来处理从一个或多个解读器发出的标签流或传感器数据,之后将处理过的数据发往特定的请求方 (5)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 ONS) EPC标签对于一个开放式的,全球性的追踪物品的网络需要一些特殊的网络结构因为标签中只存储了产品电子代码,计算机还需要一些将产品电子代码匹配到相应商品信息的方法这个角色就由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 ONS)担当,它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类似于域名解析服务(DNS),DNS是将一台计算机定位到万维网上的某一具体地点的服务 (6)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PML) 实体标记语言(PML)通过一种通用的、标准的方法来描述我们所在的物理世界PML的目标是为物理实体的远程监控和环境监控提供一种简单、通用的描述语言。
可广泛应用在存货跟踪、自动处理事务、供应链管理、机器控制和物对物通讯等方面 2.2 EPC系统的特点 (1)开放的体系结构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还有利于系统的增值梅特卡夫(Metcalfe)定律表明,一个网络大的价值是用户本系统是应该开放的结构体系远比复杂的多重结构更有价值 (2)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互动性 EPC系统识别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实体对象,因此,不可能有那一种技术适用所有的识别对象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开放的结构体系必须具有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交互操作性EPC系统网络建立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上可以与INTERNET网络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 (3)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EPC系统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可在不替换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系统升级 3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3.1 EPC/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射频电磁波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在阅读器和进行识别、分类和跟踪的移动物品(物品上附着有RFID标签)之间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RFID是一种利用电磁能量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捕获技术,可以提供无人看管的自动监视与报告作业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天线微波天线接收到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后,经阅读器内部微处理器处即可将电子标签中的识别代码等信息分离出来这些识别信息作为物体的特征数据被传送到控制计算机作进一步处理,从而完成与物体有关的信息查询、统计、管理等应用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并且阅读器能自行判断RFID标签是否被重复读取处理RFID技术的这些功能特性很适合流水线上产品的控制,以实现流水作业管理,得以使整个流水线管理自动化图3.1 RFID的工作原理 如图3.1所示,RFID系统一般由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标签)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电波在响应媒介和询问媒介间传递信息阅读器,一般是一台内含天线和芯片解码器的阅读(有时还可以写入)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体的目的。
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应用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支撑的有线或无线管理系统视不同应用要求,对于实时型的智能型控制器,不一定必须要有后台应用系统标签,主要是射频标签,响应端内含天线,两者组成所谓的“雷达收发机”,以卡、标签等形式存在 整体的EPC网络操作依赖于RFID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的介入,使产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安装在不同需求链环境的解读器可以读取标签中储存的产品数据因此供应链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检查、更新或者交换信息图3.2显示了EPC网络系统的结构 图3.2 EPC网络系统的结构 在由EPC标签、识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中,识读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指针),由这个信息参考从INTERNET找到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并采用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识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由于在标签上只有一个EPC代码,计算机需要知道与该EPC匹配的其它信息,这就需要ONS来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Savant将EPC传给ONS,ONS指示Savan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相对应地,EPC系统的工作流程下图(图3.3)所示:图3.3 EPC系统工作流程图 EPC系统是一个全球的大系统,供应链各个环节,各个节点,各个方面都可受益,但对低价值的识别对象来说,如:食品,消费品等,它们对EPC系统引起的附加价格十分敏感。
EPC系统正在考虑通过本身技术的进步,进一步阳氏成本,同时通过系统的整体运作使供应链管理得到更好的运作,提高效益,以便抵消和降低附加价格 EPC/RFID物品识别的目标是为每一物理实体提供唯一标识它与传统条码技术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唯一标识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 而无法识别单品, 因此条码容易伪造RFID却可以为单品提供唯一标识 (2)读取方便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即扫描仪必须“看见”条码才能读取它, 这表明人们通常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相反, 无线电识别并不需要可视传输技术, 射频标签只要在识读器的读取范围内就可以了, 甚至可以穿过外包装进行识别这大大减少了人的参与, 提高了识别效率 (3)长寿耐用纸型条码容易破损和受到污染而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 (4)动态更改条码信息一旦需要更改就必须重贴, 而RFID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可以编辑, 便于更新 (5)可扩展性RFID电子标签存储的是电子数据,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改变其中的编码结构, 便于升级 (6)RFID电子标签可以设置密码, 保密性强 虽然EPC/RFID与条码技术相比有巨大的优势, 但是条码技术作为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仍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EPC代码实际上是种编码手段, EPC并没有对其信息载体进行任何限制, 我们现在有飞速发展起来的射频识别技术, 也有成熟的条码技术, EPC码可以储存在RFID芯片中, 同样可以储存在条码中 电子标签广泛采用后的隐私间题和环保问题一直有争论而EPC在某些产品上采用条码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普遍关注的射频标签如何避免隐私的问题、磁污染问题和废弃标签中芯片的处理间题 3.2 EPC/RFID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强大, 它使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到任何一家商店的任何一件商品, 选择起来得心应手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 2006年高科技项目申报国家共拨款1亿2800乃人民币用以支持20项课题研究,其中“RFID系统测试技术研究及开放平台建设”、“RFID应用方案公共测试系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