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大豆栽培教学课件.ppt

12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7388217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9MB
  • / 1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豆栽培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2002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大豆生产情况 2. 我国大豆生产概况•全国各地都有大豆种植•东北和华北为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吉林、山东、河北、辽宁等•河北省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总产占全国的3.65%,排第七位 来源:全国农业统计年鉴,2001 3. 大豆国际贸易 (1)世界大豆出口情况•美国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39%,出口大豆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1%,豆油占16.7%,豆粕占21.5%•巴西出口量占27% ,阿根廷占13%•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出口量占世界的91%•南美和美国大豆交替供应着世界市场 2001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大豆出口情况 (2)世界大豆进出口情况•欧共体和亚太是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地区•中国占29%,荷兰占11%,日本占8%,德国占8%• 中国的进口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是世界大豆进口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2001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大豆进口情况 (3)我国大豆进出口情况•199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肉、蛋类食品及食用油的需求不断上升,大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量迅速上升。

       •2001年我国生产大豆1690万吨,同年进口大豆1638万吨  二、大豆种植区划二、大豆种植区划  1.  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地域: 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5%左右,总产占全国的40%左右•包括四个副区:•(1)东北春大豆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2)华北春大豆区•(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 2.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地域:山东,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安徽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面积占全国的33%左右•总产占全国的35%左右•包括二个副区:•(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 3.  长江流域夏大豆区•地域:河南南部,汉中南部,江苏、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总产占占全国的17%左右 4. 东南秋大豆区•地域:湖南、广东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面积占全国的5%左右•一秋季大豆为主 5.华南大豆区•地域:广东、广西、云南省南部•面积和总产很少•可一年四季种植  三、品质与综合利用三、品质与综合利用  (一)籽粒品质•含油率16.3~23%左右•蛋白质37%~48%•碳水化合物26%~30%左右•粗纤维5.9%~6.6%•粗灰分5 %~5.2% 1.  蛋白质•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7%~48%•比一般谷类高3倍•比薯类高16倍•比猪、牛、羊肉高一倍•比鸡蛋高0.5倍•所含氨基酸比较平衡,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比较高•属于全价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是世界主要的植物性蛋白食物来源•也是唯一能够替代动物性蛋白的植物食品 2.  油脂•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花生、向日葵、油菜•大豆籽粒含油率16.3~25%左右•每克大豆脂肪的热量可达9386卡•脂肪酸的构成:亚油酸47.5%~48.6%,棕榈酸13.8%~14.2%,硬脂酸4.5%~5.2%,油酸22%~25.5%,不饱和脂肪酸占80.8%•动物性油脂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大豆油脂中只含有脂醇而没有胆固醇•豆油消化率为98.5%•大豆油主要食用,美国食用油有60%是大豆油,巴西占95%。

        3.  胰蛋白酶抑制素•大豆籽粒当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能够阻碍动物对大豆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长期食用后使胰脏胀大•大豆籽粒中含有凝血素,可使红血球凝固•大豆经过高温蒸煮10分钟后,80%的胰蛋白酶抑制素与凝血素被破坏,可以消除对大豆蛋白质营养的阻碍作用•大豆制品应当经过一定高温加工后在食用  (二)秸秆  (三)豆粕•蛋白质42.7%~45.3%•碳水化合物22.4%~29%左右•脂肪2.1~7.2%左右•粗纤维4.8%~5.8%•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作饲料 (四)综合利用1.食用 (1)配合粉•主要用于同玉米、小麦、高粱制作“混合粉”,以使营养互补•一般为25%大豆加75%的面粉•大豆粉掺入面粉中,制成面包、饼干及甜饼等•“杂面” (2)大豆油•属于半干性油•美国、巴西、及我国北方等大豆主产地区的主要食用油•豆油的消化率为98.5%•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颜色浅黄至深褐,一般多进行精练、脱色•黄曲酶毒素  (3)直接食用•炒豆、盐豆、油炸豆•可做罐头,为军中营养食品•青豆、毛豆可直接煮食•黄豆芽可做蔬菜 (4)豆制品•非发酵制品:豆腐、豆腐脑、腐竹、豆腐干、豆浆、人造肉等。

      豆浆则是普遍的早餐饮料一般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为85%,而豆腐蛋白质的消化率为96%,豆浆为93%以上•发酵制品:豆豉、酱油、酱、豆腐乳、豆酱等•新兴大豆制品:豆粉、豆奶、生豆粉、酸豆奶等•豆粕制品:以豆粕为原料制做的豆粕蛋白、脱脂豆粕粉、浓缩蛋白等 (5)糕点 2. 饲用•豆粒直接做饲料•干秸•青秸•豆荚•豆粕 3. 工业原料•大豆及其饼粕可用以生产人造奶油、人造橡胶、人造纤维、涂料、塑料等数百种工业产品 4.  医药•中医认为:大豆性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煮汤饮服能清热,利小便,解毒•可用于配合治疗胃中积热、水胀肿毒、小便不畅•黑豆性甘温,具有补肾滋阴、补血明目、除温利水等功能  5. 养地作物•可固定氮素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生物学基础大豆生物学基础  一、大豆的类型一、大豆的类型  (一)、按大豆播种季节分 •春大豆:我国以春大豆为主,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播种,为麦豆轮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播种,大豆收获后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

      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台湾的全部种植秋大豆较多•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冬季气温高,终年无霜,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种植大豆,但播种面积不大 (二)、按种皮色分 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其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大豆两类•东北黄大豆粒色为黄色、粒形多为圆形、椭圆形,有光泽或微有光泽脐色多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一般黄大豆,粒色一般为黄色、淡蓼、淡褐或深褐色•此类大豆约占大豆总产量的90%以上 2.青大豆•种皮为青色•青皮青仁大豆•青皮黄仁大豆 3.黑大豆•种皮为黑色•黑皮青仁大豆•黑皮黄仁大豆 4.其它色大豆•褐色•棕色•赤色•杂色 5.饲料豆(秣食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肾脏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三)、按生育期分 单位:天 (四)、按粒重划分•大粒品种:百粒重>20克•中粒品种:百粒重13~19.9克•小粒品种:百粒重<12.9克 二、大豆的器官二、大豆的器官  (一) 根系•直根系:有主、侧根之分•根系入土深度约l米左右,整个根系形如钟罩•80%以上根系分布在5~20厘米土层中,10%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中,少量根系分布在30厘米土层以下•大豆根系着生许多根瘤•根瘤主要集中在5~20厘米的根层中•根瘤菌以大豆植株光合产物作为能源,同时吸收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成含氮化合物,供大豆生长发育之需 (二)茎和分枝•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因品种而异•植高50~150cm,早熟种、有限型品种矮•幼茎颜色绿或紫,绿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主茎上部腋芽多形成花芽,下部腋芽可形成分枝,单株分枝一般2~6个,多的10个•生长环境条件良好时,有利主茎基部腋芽早发育成分枝,分枝多且粗状的大豆单产高 1.  茎生长习性•依据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 1 )蔓生型•主茎细而长、分枝发达•分枝长•主茎和分枝的粗、细、 长、短区别不明显•植株上部具有明显的缠绕性或匍匐性•叶片和种子均较小•多为无限结荚习性•在系统发育上近原始类型•抗逆性强,不耐水、肥•产量较低 ( 2)直立型•植株矮、节间短•茎秆粗壮直立不倒•分枝短且少•荚密•有限型品种、早熟及中早熟种属此类•耐水、肥,多为有限结荚习性•一般产量高 ( 3 ) 半蔓生型•主茎较粗•茎的上部细而有时缠绕•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缠绕性较强•在土壤瘠薄,水、肥不足时,直立不倒•无限结荚习性及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属此类 2.  株型•开张型:分枝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收敛型:分枝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在15度以下•中间型:分枝与主茎之间的夹角一般在30度左右  3.  分枝类型•主茎型:主茎发达,节数较多,植株高大,分枝1~2个或不分枝。

      以主茎结荚为主适合于密植•分枝型:分枝较多,分枝发达、比较长,一般分枝5个以上,以分枝结荚为主适宜稀植•中间型:介于二者之间,结荚比较均匀,一般分枝3~4个  (三)叶•子叶•单叶•复叶•先出叶 1.子叶•两片、对生•未出土前黄色或黄绿色•出土见光后变为绿色,行光合作用•一般在发芽后20天左右脱落 2.单叶•大豆叶片出苗后的初生叶为单叶•在子叶节上面的一节•两片、对生•卵圆形,叶柄短,具有两片托叶•  3.复叶•三出复叶•第二节以上几乎全部为三出复叶•个别的为五个或七个小叶片组成复叶•由小叶片、叶柄、托叶组成•小叶片卵圆形、心脏形、三角或披针形•植株上部叶片较下部叶片细长•在多数条件下,阔叶形的品种产量较高•狭长叶形的品种透光性好,适于密植栽培 4.先出叶•生于每个侧枝基部•成对•鳞片状 (四)花•花比较小、为蝶形花•着生在叶腋间或茎的顶端•花朵聚生在花梗上叫花簇,为总状花序• 每花序一般10~15朵花,多的可达40朵•花色白或紫•开花前已完成自花授粉•大豆天然杂交率约为0.1%~0.5%左右 花序轴的的类型•长轴花序:花轴长10~15cm,每轴可生长10~40朵花,每节1~2朵,一般有限结荚习性属于此类•中长轴花序:花轴长3~10cm,每轴可生长8~10朵花,每节1~3朵,一般亚有限结荚习性属于此类•短轴花序:花轴长0.5~3cm,每轴可生长3~6朵花,每节1~5朵,一般无限结荚习性属于此类 (五) 荚•大豆的果实为荚果•由受精子房发育而成•子房壁发育成豆荚•大粒种荚宽大、小粒种荚窄小•荚的形状:扁平、半圆等类型•荚面通常有茸毛•荚成熟后呈草黄、灰、褐、黑等色•根据大豆荚果在植株上分布和生长习性,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无限结荚习性•主茎和分枝的顶芽不转变成顶端花序,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保持继续生长的能力•常常一面开花结荚,一面进行茎叶生长,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迭时间较长•开花顺序是主茎基部的花朵先开,然后由下向上,由内向外陆续开放•这类品种开花早、花期长(30~40天) •结荚分散,基部与顶部荚成熟不一致,常是基部荚已进入子粒充实阶段,而顶部尚在孕蕾开花•植株高大,上部纤细,节间较长,顶端叶片比较小•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间恶劣的环境条件容易影响产量•年际之间产量比较稳定•高水肥条件下容易倒伏、徒长,造成减产•晚熟种多属此类型•适合气候冷凉、生产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种植 2.有限结荚习性•在开花后不久主茎和分枝顶端即形成一个顶生花簇和荚果,以后节数不再增加,茎秆停止生长•开花较晚、花期短(15~20天)•豆荚比较集中,多集中在中上部•主茎粗,节间短,叶柄长,顶端叶片肥大•一般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长旺盛,不易倒伏,产量高•在不良条件下开花少、结荚少、产量低,年际之间产量不稳定•适于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栽培。

      多属早熟或中熟品种 3.亚有限结荚习性•开花习性同无限开花结荚习性•由主茎基部先开花,逐渐向上开放,由内向外开花•这类品种顶端结荚率较高,不是结一二个荚,而是形成一簇荚果• 这类品种比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高•在生产水平较高时能发挥生产潜力 无限型亚有限型有限型大豆植株的结荚习性 (六) 种子 1.种子粒数•荚内种子一般2~3粒,多的4~5粒•一般小叶披针形品种多为4粒,小叶卵圆形品种多为2~3粒•形成晚的豆荚当中容易形成秕粒•同一荚内先豆发育优于中豆和基豆 2.  种子形状•大豆籽粒有肾形、球形、扁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等•大豆以籽粒饱满呈球形的大、中粒品种含油率为高 3. 子叶•大豆的子叶由两种颜色组成:黄、青•黄色子叶大豆的种皮有五种颜色,即黄、黑、青、褐、双色组成•而绿色子叶大豆的种皮只有两种颜色,即黑色和青色组成  4.  种皮•黄、青、黑、褐、双色•大豆品种含油量与种皮色有关•黄>青>黑>褐>双色 5. 种脐色•种脐是种子脱离珠柄后在种皮上留下的痕迹•有黄、白、淡褐、褐、深褐及黑色等•一般皮色和脐色愈淡,经济价值愈高,也愈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三、三、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一)生育时期(一)生育时期  1.  萌发期•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春大豆种子萌发、出苗时温度比较低,出苗时间比较长,一般10~15天•夏大豆4~6天•大豆子叶肥大、出土时顶土困难,所以播种深度不宜过深  2.  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花芽分化阶段•以地下根系生长为主•地上部生长比较缓慢•一般需要20~30天 3.  花芽分化期(分枝期)•从花芽分化到开始开花•出苗后20~30天即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开始分化时开始分枝•地上部生长旺盛•是决定分枝多少及花数的关键时期•一般历时25~30天•是大豆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 4.  开花期•从始花到终花•以开花、授粉、受精为主•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需要20天左右•无限生长习性品种需要30~40天•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旺盛生长时期 5.  结荚鼓粒期•从终花期到黄叶期•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营养物质开始转入籽粒和荚皮•要求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防止落荚、瘪荚、瘪粒•一般35~45天 6.  成熟期•从黄叶开始到完熟期•大豆生长延缓,最后停止•种子归圆,水分减少,逐渐变硬•出现品种固有的籽粒形状和色泽•一般10天左右 (二)大豆的温光反应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极为敏感•光照时数在13-18小时范围内,缩短光照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抑制营养体的生长•早熟品种反应不敏感,晚熟品种反应敏感•南方大豆品种短日性较强,北方大豆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低纬地区大豆品种向高纬度地区引种,开花、成熟期延迟•高纬地区大豆品种向低纬度地区引种,开花、成熟期提前,但产量降低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比较高的温度条件•早熟种要求>10℃以上积温1600℃•晚熟种要求>10℃以上积温3200℃左右  (三)根瘤固氮作用•在大豆第一对真叶展开时就已经形成根瘤•固氮能力:第一对复叶展开时根瘤既具有固氮能力,此后固氮能力迅速提高。

      在开花至鼓粒期间的大约50天时间内,根瘤的固氮作用最强,以后迅速下降•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平均为100~160公斤/公顷(6.7~10.65公斤/亩),可满足大豆25%~66%的需要,是大豆重要氮肥来源•根瘤的形成及根瘤菌的生长需要消耗大豆植株有机营养的12%•固氮菌是好气性细菌,土壤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根瘤菌的生长、发育 (四)产量形成1.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构成因素:每亩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变异最大的是每株荚数•每株荚数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 2.  蛋白质和油分的积累•大豆成熟种子中含有37%~48%的蛋白质•在开花后的10~30天当中,幼嫩种子当中含有各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增加最快,所以毛豆当中营养丰富•后期氨基酸含量迅速下降,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大豆籽粒含油率16.3~23%左右•在种子形成初期,首先在种子当中积累游离脂肪酸,然后在形成油脂 3.  环境条件对大豆籽粒品种的影响•油脂和蛋白质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干燥、高温、阴雨潮湿或低温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水分充足、光照强、天气晴朗气候有利于油脂积累•东北—华北—华东:油脂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 第四节第四节 栽培技术栽培技术 一、种植制度•大豆忌重茬和迎茬•重茬:连作•迎茬:隔季种植•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大豆与玉米间作  二、土壤准备•深耕或深松、细致整地•蓄水保墒、改善耕层通气条件,有利大豆根瘤发育•大豆需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0,酸性土壤对大豆根瘤菌的发育不利 三、播种(一)种子准备•选用高质量种子•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剂0.25克/亩)•药剂拌种以防根腐病 (二)播期•根据品种类型、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春大豆:5~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

      华北一般在4月下至5月上•其他大豆:温度不是主要因素,应当尽早播种 (三)合理密植1.合理密植原则•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开张型品种宜稀、收敛型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夏播)宜密•高温区宜稀、低温区宜密 2.  适宜种植密度华北地区•适宜稀植的1万~1.5万株/亩•适宜密植的2万~3万株/亩 四、施肥(一)需肥规律 1. 需肥量•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千克•三者比例大致为4:1:2,高于水稻、小麦、玉米•根瘤菌只能固定氮素,但供给大豆的氮也仅占大豆需氮总量的25%~60%•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和钾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对钼反应敏  2. 需肥时期•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肥料由根瘤菌供给和从土壤中吸收•苗期需要氮素比较少,但容易脱肥•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前和鼓粒后期固氮能力均较弱•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 (二)合理施肥1.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用N 5~7公斤•磷肥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钼肥(钼酸铵)20~30克 2.施肥时期 (1)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全部磷肥、钾肥•多施有机肥: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麦茬直播夏大豆由于播种时间紧,来不及整地施基肥,应强调前茬小麦田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地块每亩可施尿素5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或磷酸二铵8~10千克•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2)种肥•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种肥用量要少•肥种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尿素3~5千克,同时配施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磷酸二铵3千克•钼肥可拌种 (3)追肥•大豆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要施用的氮肥并不太多•中等以下肥力田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关键是分枝期到开花初期,一般施用尿素3~5公斤•肥地此肥可不施 (4)根外追肥•进入花荚期是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后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铵1千克或尿素0.5~1千克,加硼砂100克,对水50~60千克•晴天傍晚喷施,喷施部位以叶片背面为好•开花期可用10~12克钼酸铵兑水50~60斤喷施,从结荚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合根外喷肥,在肥液中加入适当品种和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五、灌溉 (一)耗水规律•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g干物质需水700g左右•蒸腾系数为300~1000•苗期比较耐旱,早熟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受干旱影响减产严重•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根系较发达,受旱害较轻•小粒品种受旱对产量影响较小•播种~出苗耗水量占5%,出苗~分枝耗水量占13%,分枝~开花耗水量占17%,开花~鼓粒耗水量占45%,鼓粒~成熟耗水量占20%•从始花到盛花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逐渐增大,为水分敏感期 (二)灌溉•一般情况下,大豆一生灌溉3~4次•花期•结荚期•鼓粒期 六、田间管理  (一)间苗、定苗•第一片复片展开时进行•间苗、定苗一次完成•确保密度 (二)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 (三)化学除草•可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特别注意除草剂的类型•有些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施用后,可能对下茬谷类作物有影响•防除阔叶杂草时应当注意对大豆的危害  (四)大豆生长调节剂•2,3,5,—三碘苯甲酸(TIBA):抑制营养生长、矮化秸秆、增花增粒、促进早熟•增产灵(4—三碘苯氧乙酸):促进生长发育•矮壮素(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节间缩短、秸秆粗壮、防止倒伏。

      七、收获•荚果成熟时间差异较常•收获过晚,一部分荚果开裂,造成产量损失•收获过早,未成熟荚果比例大,产量降低•一般在80%~90%左右叶片落完时收获•可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大豆黄熟末期为适收期•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The End !  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12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