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免疫学:肿瘤免疫.ppt
66页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肿瘤免疫 ((Tumor Immunology))(p210-218)一、肿瘤发生的机制一、肿瘤发生的机制((Mechanisms of Tumor Formation)肿瘤发生的机制肿瘤发生的机制pro-oncogeneSuppressor gene诱因诱因Suppressor genepro-oncogene肿瘤发生机制肿瘤发生机制vv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vv病毒感染与肿瘤病毒感染与肿瘤vv新生血管形成与恶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恶性肿瘤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A 正常细胞正常细胞C 带有致癌基因病毒感染的细胞带有致癌基因病毒感染的细胞B 癌变细胞癌变细胞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基因启动基因启动抑制基因抑制基因细胞按照指令细胞按照指令增殖然后停止增殖然后停止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异常启动异常启动抑制基因突变抑制基因突变细胞增生失控细胞增生失控细胞增生失控细胞增生失控致癌基因致癌基因进入胞核进入胞核病毒在瘤变细病毒在瘤变细胞内大量繁殖胞内大量繁殖1 1、原癌基因和癌基因活化、表达失控、原癌基因和癌基因活化、表达失控原癌基因原癌基因((Pro-oncogene):):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基因。
增殖与分化的基因增殖与分化的基因增殖与分化的基因 c-myc, Raf, Ras等等;抑癌基因抑癌基因((suppressor gene):):具有具有具有具有“ “监视监视监视监视” ”其它其它其它其它基因突变,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基因突变,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基因突变,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基因突变,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p53(基因组卫士)(基因组卫士), p16等2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多种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多种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感染可引起: 增加增加DNADNA突变机会;突变机会; 病毒本身带有致癌基因;病毒本身带有致癌基因; 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或功能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或功能多种病毒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多种病毒与肿瘤的发生相关病病 毒毒 肿肿 瘤瘤乳头状瘤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子宫颈癌HBV和和HCV肝癌肝癌EBV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人嗜人嗜T淋巴病毒淋巴病毒1((HTLV-1)急性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病毒的致癌基因直接整合导致肿瘤细胞的产生病毒的致癌基因直接整合导致肿瘤细胞的产生宿主细胞基因宿主细胞基因正常细胞正常细胞瘤变细胞瘤变细胞病毒基因病毒基因 肿瘤的形成过程:肿瘤的形成过程: 细胞生长失控、充分的血液细胞生长失控、充分的血液供应、胶原蛋白水解酶的分供应、胶原蛋白水解酶的分泌为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转泌为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转移提供了可能。
移提供了可能二、免疫监视的证据二、免疫监视的证据((Immune Surveillance) 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免疫缺陷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免疫缺陷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Ø原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淋巴瘤淋巴瘤 Burkitt’s 淋巴瘤淋巴瘤Ø疟疾疟疾Ø继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淋巴瘤淋巴瘤, 宫颈癌宫颈癌, 肝癌肝癌,皮肤癌皮肤癌, Kaposi’s肉瘤肉瘤.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淋巴瘤淋巴瘤肿瘤肿瘤免疫缺陷的病因免疫缺陷的病因肿瘤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肿瘤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Ø动物可对肿瘤产生免疫Ø免疫力可转移给其他动物Ø在患有一些恶性肿瘤的人体,已经能检测到肿瘤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三、肿瘤抗原三、肿瘤抗原 Tumor AntigensTumor Antigensz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肿瘤细胞特有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又称为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又称为TSTA或或TRAz肿瘤相关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肿瘤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可表达的抗原胞和正常细胞均可表达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但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
细胞的肿瘤抗原一)(一) 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肿瘤抗原: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1、、 TSA肿瘤细胞特异表达的抗原肿瘤细胞特异表达的抗原,多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多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突变导致: 出现新的表位;出现新的表位; 原有表位特异性的改变;原有表位特异性的改变; 原有表位的丢失原有表位的丢失理化因素或病毒诱生的抗原多属于这一类理化因素或病毒诱生的抗原多属于这一类人的人的TSA多以多以specific peptide+HLA-I complex形式形式存在,诱导存在,诱导T细胞免疫,并能被特异性细胞免疫,并能被特异性CTL识别TSTA的鉴定的鉴定2、、TAA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表达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表达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胚胎性抗原是典型的胚胎性抗原是典型的TAAAFP( alpha-fetoprotein):甲胎蛋白,肝癌高表达;:甲胎蛋白,肝癌高表达;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结肠:癌胚抗原,结肠 癌高表达。
癌高表达免疫原性弱,可辅助诊断免疫原性弱,可辅助诊断(二)、根据肿瘤发生情况的分类(二)、根据肿瘤发生情况的分类1.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2.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3. 自发性肿瘤的抗原自发性肿瘤的抗原4.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产生机制产生机制肿瘤抗原肿瘤抗原肿瘤肿瘤致癌病毒产物人乳头瘤病毒E6和E7蛋白宫颈癌EB病毒核抗原1(EBNA-1)蛋白EBV相关淋巴瘤、鼻咽癌猿猴空泡病毒40(SV40) T抗原 SV40诱导的啮齿类动物肿瘤基因突变或(抑)癌基因产物突变的P53蛋白约50%人类肿瘤突变的Ras蛋白约10%人类肿瘤过表达的Her-2/neu乳腺癌等糖基化蛋白神经节苷脂GM2和GD2黑色素瘤正常组织中的隐蔽抗原黑色素瘤抗原(MAGE)-1、MAGE-3 等黑色素瘤等色素分化抗原Gp100 、MART 黑色素瘤胚胎抗原癌胚抗原(CEA)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甲胎蛋白(AFP)肝癌分化抗原CD10、CD20B淋巴瘤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癌表表 不同机制产生的肿瘤抗原举例不同机制产生的肿瘤抗原举例四、抗肿瘤免疫应答四、抗肿瘤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umor)1、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Cellular immune response))Effect Cells:CD4+ T Cell MHC-ⅡCD8+ T Cell MHC-ⅠNK cellsMacrophage T cellsEosinophils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是机体识别抗原物质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是机体识别抗原物质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是机体识别抗原物质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是机体识别抗原物质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过程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过程目前认为,目前认为,CD8+CTL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
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D8+CTL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 1、穿孔素:打孔;、穿孔素:打孔; 2、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促发靶细胞凋亡;、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促发靶细胞凋亡; 3、、FasL:启动靶细胞凋亡;:启动靶细胞凋亡; 4、产生、产生TNF等多种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等多种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 5、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吸引天然免疫细胞,杀伤、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吸引天然免疫细胞,杀伤 靶细胞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ØCD4+Th细胞在细胞在CD8+CTL的激活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的激活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ØCD4+Th细胞也具有一定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细胞也具有一定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ØCD4+Th细胞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效应,主要是通过其释细胞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效应,主要是通过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放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IFN-γ等,激活单核巨等,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噬细胞、NK细胞,并增强细胞,并增强CD8+CTL的杀伤功能的杀伤功能NK细胞抗肿瘤作用细胞抗肿瘤作用NK cellstumor cells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1.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通过溶酶体酶溶酶体酶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并通过分泌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并通过分泌IL-1、、IL-12等激活等激活T细胞,以产生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3.巨噬细胞表面上有巨噬细胞表面上有FcR,通过特异,通过特异性抗体介导性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效应杀伤肿瘤细胞;胞;4.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TNF、一氧化、一氧化氮氮(NO)等细胞毒性因子等细胞毒性因子间接杀伤肿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瘤细胞5.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2、体液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ity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ADCC 抗体的调理作用抗体的调理作用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抗体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抗体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五、五、 免疫逃逸免疫逃逸((Escape from immunosurveillanceEscape from immunosurveillance))vv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vv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MHCIMHCI类分子表达低下类分子表达低下类分子表达低下类分子表达低下vv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vv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vv肿瘤细胞的肿瘤细胞的肿瘤细胞的肿瘤细胞的“ “漏逸漏逸漏逸漏逸” ”((((sneaking through)sneaking through)vv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作用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作用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作用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作用 逃避免疫监视逃避免疫监视缺乏新抗原缺乏新抗原Lack of Neo-antigens抗原调变(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逃脱免疫监视逃脱免疫监视缺乏缺乏缺乏缺乏MHC IMHC IMHC IMHC I分子分子分子分子Lack of class I MHC逃脱免疫监视逃脱免疫监视缺乏协同刺激分子缺乏协同刺激分子缺乏协同刺激分子缺乏协同刺激分子Lack of co-stimulatorymolecules逃脱免疫监视逃脱免疫监视肿瘤分泌肿瘤分泌肿瘤分泌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分子免疫抑制分子免疫抑制分子免疫抑制分子Tumors secreteImmunosuppressive molecules肿瘤微环境中有大量的调节性T细胞(Treg)六、肿瘤的免疫诊断六、肿瘤的免疫诊断(Immunodiagonosis of Tumors)肿瘤抗原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免疫诊断方法:肿瘤抗原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免疫诊断方法:AFPAFP——原发性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细胞癌CEACEA——结直肠癌结直肠癌CA199CA199——胰腺癌胰腺癌PSAPSA——前列腺癌前列腺癌七、肿瘤的免疫治疗七、肿瘤的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of Tumors)1.1.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 2.2.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免疫原性的瘤苗免疫原性的瘤苗免疫原性的瘤苗免疫原性的瘤苗 灭活的瘤苗、异构的瘤苗、抗独特型抗体瘤苗灭活的瘤苗、异构的瘤苗、抗独特型抗体瘤苗灭活的瘤苗、异构的瘤苗、抗独特型抗体瘤苗灭活的瘤苗、异构的瘤苗、抗独特型抗体瘤苗蛋白多肽瘤苗蛋白多肽瘤苗蛋白多肽瘤苗蛋白多肽瘤苗TSATSA或或TAATAA的的DNADNA疫苗或病毒疫苗疫苗或病毒疫苗基因工程瘤苗:基因工程瘤苗:基因工程瘤苗:基因工程瘤苗:取患者肿瘤细胞,建细胞系,转染取患者肿瘤细胞,建细胞系,转染IL-2IL-2、、IL-4IL-4、、 IFN-γIFN-γ、、B7B7、、MHCMHC--I I等,植入,诱导免疫应答。
等,植入,诱导免疫应答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DCsDCsDCsDCs:::: DC+DC+肿瘤肽或肿瘤肽或DCDC与肿瘤融合与肿瘤融合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Figure 12-49MAGE-1/3 肽免疫后诱导抗黑色素瘤免疫应答肽免疫后诱导抗黑色素瘤免疫应答肿瘤细胞肿瘤细胞B7基因的转染基因的转染vvCD28-B7CD28-B7CD28-B7CD28-B7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对初次免疫应答的诱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对初次免疫应答的诱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对初次免疫应答的诱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对初次免疫应答的诱导是必需的,主要涉及导是必需的,主要涉及导是必需的,主要涉及导是必需的,主要涉及T T T T细胞活化的起始阶段细胞活化的起始阶段细胞活化的起始阶段细胞活化的起始阶段vvCD28CD28CD28CD28信号诱导其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信号诱导其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信号诱导其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信号诱导其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CTLA-4CTLA-4CTLA-4CTLA-4的的的的表达;表达;表达;表达;OX40OX40OX40OX40的表达;的表达;的表达;的表达;4-IBB4-IBB4-IBB4-IBB的表达;的表达;的表达;的表达;ICOSICOSICOSICOS的上调的上调的上调的上调性表达;性表达;性表达;性表达;FasLFasLFasLFasL的表达增加的表达增加的表达增加的表达增加vvCD28CD28CD28CD28信号介导淋巴因子分泌增加的效应信号介导淋巴因子分泌增加的效应信号介导淋巴因子分泌增加的效应信号介导淋巴因子分泌增加的效应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DCs的制备的制备v细细胞胞性性肿肿瘤瘤抗抗原原体体外外冲冲击击DCDC::包包括括采采用用灭灭活活的的肿肿瘤瘤细胞或凋亡的肿瘤细胞负载细胞或凋亡的肿瘤细胞负载DC; DC; v合成的肿瘤细胞抗原或抗原肽体外冲击合成的肿瘤细胞抗原或抗原肽体外冲击DC;DC;v肿肿瘤瘤抗抗原原提提取取物物负负载载DCDC::目目前前常常用用的的提提取取物物包包括括肿肿瘤细胞碎片、酸性洗脱肽及瘤细胞碎片、酸性洗脱肽及mRNAmRNA抽提物抽提物; ; v基基因因修修饰饰的的DCDC::包包括括肿肿瘤瘤抗抗原原编编码码的的基基因因及及某某些些细细胞因子(胞因子(GM-CSFGM-CSF、、IL-7IL-7、、IL-12IL-12等)通过病毒导入等)通过病毒导入DCDC。
Dendritoma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vvDCsDCsDCsDCs高表达高表达高表达高表达CD1α, CD83CD1α, CD83CD1α, CD83CD1α, CD83和募集和募集和募集和募集ThThThTh细胞的共刺激分细胞的共刺激分细胞的共刺激分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子子子CD80CD80CD80CD80、、、、CD86CD86CD86CD86和和和和MHCⅡ(HLA DR)MHCⅡ(HLA DR)MHCⅡ(HLA DR)MHCⅡ(HLA DR)抗原肿瘤细胞与抗原肿瘤细胞与抗原肿瘤细胞与抗原肿瘤细胞与DCsDCsDCsDCs融合,可获得既具有独特肿瘤特异性抗原又具融合,可获得既具有独特肿瘤特异性抗原又具融合,可获得既具有独特肿瘤特异性抗原又具融合,可获得既具有独特肿瘤特异性抗原又具有有有有DCsDCsDCsDCs协同刺激作用的杂合体协同刺激作用的杂合体协同刺激作用的杂合体协同刺激作用的杂合体-Dendritoma-Dendritoma-Dendritoma-DendritomavvDendritoma-Dendritoma-Dendritoma-Dendritoma-杂合体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杂合体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杂合体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杂合体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MHCⅠMHCⅠMHCⅠMHCⅠ、、、、ⅡⅡⅡⅡ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 ,回输体内具,回输体内具,回输体内具,回输体内具有抗瘤作用。
有抗瘤作用有抗瘤作用有抗瘤作用Dendritoma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vvAkasakiAkasakiAkasakiAkasaki等在小鼠脑肿瘤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等在小鼠脑肿瘤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等在小鼠脑肿瘤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等在小鼠脑肿瘤的研究中得到证实vvKuglerKuglerKuglerKugler等临床初步研究显示:行肿瘤细胞等临床初步研究显示:行肿瘤细胞等临床初步研究显示:行肿瘤细胞等临床初步研究显示:行肿瘤细胞-DCs-DCs-DCs-DCs杂杂杂杂合体免疫治疗,可延长病人平均存活期,控制原合体免疫治疗,可延长病人平均存活期,控制原合体免疫治疗,可延长病人平均存活期,控制原合体免疫治疗,可延长病人平均存活期,控制原发病灶,排斥转移肿瘤病灶,且临床并发症少发病灶,排斥转移肿瘤病灶,且临床并发症少发病灶,排斥转移肿瘤病灶,且临床并发症少发病灶,排斥转移肿瘤病灶,且临床并发症少vv上述结果表明肿瘤上述结果表明肿瘤上述结果表明肿瘤上述结果表明肿瘤-DCs-DCs-DCs-DCs杂合体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杂合体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杂合体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杂合体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的临床应用价值的临床应用价值的临床应用价值1.1.1.1.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 IL-2 IL-2 IL-2 IL-2,,,,IFN-IFN-IFN-IFN- ,,,, G-CSFG-CSFG-CSFG-CSF,,,, GM-CSFGM-CSFGM-CSFGM-CSF2. 2. 2. 2. 抗体治疗抗体治疗抗体治疗抗体治疗 Herceptin (Her-2Herceptin (Her-2Herceptin (Her-2Herceptin (Her-2)))) Erbitux(EGFR), (Rituxan)CD20 Erbitux(EGFR), (Rituxan)CD20 Erbitux(EGFR), (Rituxan)CD20 Erbitux(EGFR), (Rituxan)CD20 PD-1 PD-1 PD-1 PD-1,,,,PD-L1PD-L1PD-L1PD-L1,,,,CTLA-4CTLA-4CTLA-4CTLA-4抗体抗体抗体抗体3.3.3.3.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LAKLAKLAKLAK、、、、TILTILTILTIL、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肿瘤抗原特异性CTLCTLCTLCTL、、、、NKNKNKNK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 肿瘤的细胞因子免疫治疗肿瘤的细胞因子免疫治疗((Cytokine immunotherapy of tumors)Cytokine immunotherapy of tumors)(1)IFN-(1)IFN-αα;;(2)IL-2(2)IL-2;;(3)GM-CSF, G-CSF(3)GM-CSF, G-CSF;;(4)TNF(4)TNF。
增加增加MHC-I分子的表达,分子的表达,可能为抗肿瘤机制可能为抗肿瘤机制缓解毛细胞白血病缓解毛细胞白血病, 对对癌症有弱的效应癌症有弱的效应IFN-α, -βIFN-β增加增加MHC-I分子的表达分子的表达, 激活激活Tc 和和 NK 细胞细胞缓解卵巢癌缓解卵巢癌IL-2使使T细胞活化和增殖细胞活化和增殖, 激活激活NK细胞细胞缓解肾细胞癌缓解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瘤TNF- α 激活巨噬细胞和激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减少恶性腹水减少恶性腹水细胞因子用于免疫治疗细胞因子用于免疫治疗 肿瘤的抗体免疫治疗肿瘤的抗体免疫治疗((Tumor immunotherapy with antibodies)v导向药物治疗:肿瘤特异抗体与毒素、放射性物质或细导向药物治疗:肿瘤特异抗体与毒素、放射性物质或细胞毒性药物偶联胞毒性药物偶联v存在问题:特异性、毒性、抗毒素抗体及抗抗体等存在问题:特异性、毒性、抗毒素抗体及抗抗体等v人源化抗体(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y): PD-1PD-1和和PD-L1 PD-L1 的抗体治疗的抗体治疗2013年年12月月19日,日,Science期刊评选癌症免疫疗法为期刊评选癌症免疫疗法为2013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This year brought even more encouragement. Bristol-Myers Squibb reported this fall that of 1800 mela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pilimumab, 22% were alive 3 years later. In June, researchers reported that combining ipilimumab and anti–PD-1 led to "deep and rapid tumor regression" in almost a third of melanoma patients. Drugs blocking the PD-1 pathway have not yet been proven to extend life, although survival rates so far have doctors optimistic that they do.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tumors)LAK (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IL-2活化活化PBL,回输给肿瘤病人。
回输给肿瘤病人TIL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L-2活化肿瘤浸活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为润淋巴细胞,主要为NK和和CTL细胞MHC I类分子抵抗类分子抵抗NK活性、活性、T细胞的特异性无法保证、细胞的特异性无法保证、NK和和T不能向肿瘤组织归巢不能向肿瘤组织归巢LAK或或TIL的肿瘤免疫的肿瘤免疫治疗治疗八、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八、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 HPVHPV疫苗疫苗————宫颈癌的预防宫颈癌的预防 HBV HBV疫苗疫苗————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思考题思考题1.Tumor antigens, TAA, TSA 的概念2.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3.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4. 肿瘤的免疫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