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新地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6186390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新地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摘要:新地沟金矿属变质一热液型金矿床,具有厚 度大,品位低,矿化较均匀的地质特点在大青山多 金属成矿带中东段元古界绿片岩中找金具有很大的潜 力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变质一热液型金矿床 察哈尔右翼中旗新地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金 多金属成矿带的中东段,属蚀变岩性金矿具有厚度 大,品位低,矿化较均匀的地质特点,地表氧化矿采 用堆侵,深部原生矿采用浮选效果较好它的发现, 不仅扩大了该区的找矿领域,而旦为大青山多金属成 矿带在中东段绿片岩中找金提供了依据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域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北缘(I), 内蒙古台隆(12)阴山断隆(I 22)大青山褶皱带中 东段1.1地层区域内主要出露太古界乌拉山群、大理岩组 (ArlwL2)和早元古界二道凹群(Ptler)古生界地 层区划属晋冀鲁豫地层区(V4)阴山地层分区(V43) 大青山小区(V43-2),中新生界地层区划属于宾太平 洋地区(5)大兴安岭一燕山地层分区(51)阴山地层 小区(511)o区域南部出露新生界侏罗系地层由老 到新分述如下:1.1.1太古界乌拉山群大理岩组(ArlwL2)分布于区域的西南,主要出露灰白色大理岩和蛇 纹石化大理岩,夹有斜长角闪岩和石英岩,斜长角闪 岩局部片麻理发育,形成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与下 部(ArlWLl)呈整合接触1.1.2早元古界二道凹群(Pter)二道凹群分布于区域的北部及西北部二道凹群绿片岩组(Ptlerl)为二道凹群下部层位,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和南部 主要岩性为绿泥片岩、长石石英片岩,局部夹有薄层 结晶灰岩,靠近花岗岩体边部见有条带状混合花岗岩 在绿泥片岩和长石石英片岩中发育糜棱岩化带,金矿 体赋存于糜棱岩带中与上覆地层二道凹群片岩大理 岩组(Pt2er2)呈整合接触二道凹群片岩大理岩组(Pt2er2)分布于大滩乡、乌兰代、二号地,底部主要岩性 为糜棱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石 英片岩,上部为厚层灰白色大理岩,二云斜长片麻岩 及条带状混合岩大理岩局部具有蛇纹石化区域内出露的二道凹群地层,下部以绿泥片岩为 主,其原岩为粘土质岩石,也有部分基性火山岩或凝 灰岩变质而成,其建造类型应为绿岩建造;上部岩组 层状构造明显,主要为片岩和大理岩互层,其原岩为 灰岩、碎屑岩,韵律性较强,应属复理石建造1.1.3震旦系什那干群(Zsh)分布于测区的中西部,呈飞来峰逆掩在上侏罗系 石拐群之中,主要岩性为硅质灰岩和条带状灰岩,呈 断层接触1.1.4侏罗系(J)中下侏罗系石拐群(Jl-2sh)主要分布于七苏木南部和苏勒图西部,为一套灰 黄色、黄绿色的砂岩、砂页岩夹煤层,其中含丰富的 植物化石,与上覆地层侏罗系大青山组(J3dl)呈断 层接触。

      上侏罗系大青山组(J3dl)分布于矿区东部及西南部,主要岩性为红色砂砾 岩、含砾粗砂岩、细粒薄层状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 与下伏地层石拐群(Jl-2sh)呈断层接触1.2构造1.2.1断裂构造矿区位于固阳一武川一集宁深大断裂带北侧,该 地区断裂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它控制了本区构造、 岩浆岩、地层分布格局及贵金属等矿产的空间分布, 自北向南为:盘羊山一羊圈湾冲断层:长约15km,走向北东东 向,北西倾,倾角亦各地不同,西部略陡,东部平缓, 上盘地层为早元界二道凹群,下盘地层为震旦什那干 群和上侏罗系大青山组断层两侧地层相顶,糜棱岩 化强烈,局部形成一些推复体和飞来峰,从地貌上看, 断层处在鞍部和凹地存盘沟冲断层:长约7km,近东西向,北倾,两侧 岩石破碎,其北侧次级构造发育致使地层形成一些推 复体和充填的脉岩乌兰合页冲断层:长约14km,走向北东东,倾向 南东,上盘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下盘为上侏罗系大 青山组红色砂砾岩和碎屑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两侧岩 石破碎,糜棱岩化强烈,牵引褶曲发育1.2.2褶皱构造本区总体褶皱构造形态以早元古界二道凹群为核 部的复背斜,北翼被燕山期花岗岩所占据,南翼由震 旦系什那干群、侏罗系石拐群、大青山组组成。

      复背 斜展布宽14km,其长度自蒙古寺、头号乡至七苏木长 达36km,再往东被中新生界地层覆盖复背斜核部二 道凹群地层中发育乌兰代沟背斜和卧牛沟向斜乌兰代沟背斜乌兰代沟背斜,分布于乌兰代北侧,轴向北东东, 长约为5km,紧密线型,轴部和翼部均为二道凹群片 岩大理岩组(Ptler2),向北东东方向倾伏,两翼对称, 翼部倾角30-50 ,背斜西部被燕山期花岗岩破坏卧牛沟向斜轴向北东东,分布于乌兰代南侧,长约为4km,紧 密线型,核部和翼部均为二道凹群片岩大理岩组 (Ptler2),向南西西方向翘起,两翼对称,翼部倾角 30-60 ,向北东东方向被新生界地层覆盖1.3岩浆岩本区火成岩主要出露侏罗纪燕山旋回第一次侵入 岩,肉红色中粗粒花岗岩(r52(l)),燕山旋回第二次 侵入岩,肉红色二长花岗岩(r52(2)),和安山珍岩(au52(3))o1.3.1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岩,肉红色中粗粒花岗 岩(r52⑴)主要分布于新地沟西北部,呈岩基产出,地貌形 成明显的球形风化外貌,风化面灰白一黄红色,新鲜 面浅红色,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含量65%左右,石 英含量为25%左右,少量黑云母等矿物,中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过渡相中有少量的脉岩和地层捕虏体,与围 岩接触部位,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混合岩。

      1.3.2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肉红色二长花岗岩(r52 ⑵)主要分布于区域的东南部,岩性以中细粒二长花 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次为石英二长岩、斜 长花岗岩和不等粒花岗岩岩体相带不明显,与围岩 的界线清楚 1.3.3安山玲岩(au52(3))呈脉状或透镜状分布于西南部的二道凹群和侏罗 系地层中1.4区域变质作用二道凹群经历多次构造运动,遭受多次区域变质 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绢云母片岩、石英绿泥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透闪石大理岩、大理岩、混合岩二道凹群变质岩归属中级变质岩带,其变质相为: 石英一钠长石一绿帘石一黑云母亚相以区域动力变 质作用为主,中高温热流作用为辅1.5地球化学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该区Au异常形态规整, 呈近等轴状,北西向展布,长度约9km,宽4-7km, 异常面积约60km2o异常组合为Au、Ag、Cu、Pb、Zn、 As、Sb等,Au异常下限为4X10-9,异常强度可达10 X10-9,与金矿化分布相吻合1/万次生晕测量,异常走向330-340 ,与矿体吻 合,元素组合有 Au、Ag、Cu、Pb、Zn、Bi、Cd、B、 W、Mo等为多元素综合异常。

      异常下限5X10-9,最 高值100-250X10-9,是找金的可靠标志1.6区域矿产该区矿产较为丰富,主要有铁矿、岩金、砂金、 煤矿、石灰石、云母、石棉等矿产,尤其以蚀变岩型 和石英脉型金矿最为发育金矿主要分布在临河一武川一尚义深大断裂(武 川一察右中旗段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构造,目前本 区域内发现有后石花、红道巷、东河子等石英脉型金 矿,石人山、油萎沟、大阳坡等蚀变岩型金矿,多数 赋存于早元古界二道凹群绿片岩组,由于区域动力变 质作用和岩浆活动,该套地层中形成了大小不等的金 矿床和金矿化点十多处,新地沟金矿属其中之一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为早元古界二道凹群下部绿片岩组(厚 883米),和侏罗系大青山组及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 如下:2.1.1早元古界二道凹群下部绿片岩组(ptlerl) 二道凹群下部绿片岩组是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 按岩性组合为三个岩段绿泥片岩段(Cchl)绿片岩分布于矿区东南部,灰绿一灰黑色,鳞片 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成分:绿泥石含量30%, 绿帘石含量15%,石英含量25%,绢云母含量5%等碎 屑物质组成,沿片理见有碳酸盐细脉,原岩成分为基 性岩及凝灰岩。

      岩层走向320-350南西倾,倾角 45-80 ,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绿泥片岩、绢云长石石英片岩段(Cch2)分布于矿区的中西部,底部为绢云长石石英片岩 夹薄层石英片岩,中部为绢云长石石英片岩,其上部 为绿泥片岩绿泥片岩,灰一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 造,主要成分绿泥石含量30%,绿帘石含量15%,石 英含量25%,绢云母含量5%等碎屑物质组成,岩层走 向330-345 ,南西倾,倾角48 —65片理发育, 沿片理和裂隙见有碳酸岩化,局部见有轻微的铁染, 原岩成分为粘土质、中基性火山岩绢云长石石英片岩,灰白一灰黄色,鳞片变晶结 构,糜棱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 石英、云母等组成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破碎,绢 云母化,且变形,直径0.2 —2mm,含量7%;钾长石: 半自形板状一自形板状,破碎,主要由具格子状双晶 的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组成,以直径2-5mm的中粒 为主,直径0.2-2mm细粒次之,含量65%左右;石 英:多呈镶嵌粒状,具明显的拉长变形现象,呈颗粒 化,相对集中,拉长条带状、透镜状长轴定向分布, 大小多在1mm以下,含量25%岩层走向340-350 , 南西倾,倾角45-75 ,为新地沟金矿含矿层位,与 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绿泥石英片岩段(Cch3)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 成分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及少量绢云,片理发育, 沿片理局部有铁染和碳酸盐细脉充填,局部夹有薄层 泥灰岩和结晶灰岩2.1.2侏罗系大青山组(J3dl)主要出露矿区东部,岩性为角砾状灰岩,含砾长 石砂岩,含砾砂岩及砂砾岩局部夹有薄层状或适镜状 泥灰岩,出露不完全,与相邻地层呈断层或角度不整 合接触角砾状灰岩:地表风化面灰一灰黑色,角砾成分, 主要为灰岩,含量约为90%,棱角状,粒径约为1 — 3cm,胶结构为泥灰岩,呈透镜状分布于紫红色砂砾 岩中含砾长石砂岩,紫红色,角砾成分为长英质,含 砾约为10%,磨圆度较好,粒径约为2 —6cm,胶结构 为长石石英砂岩,似层状分布于矿区东侧,产状355 <52 o2.2构造矿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表现为单斜岩层岩层走向320-350 ,倾向南西,倾角40-80 ,断裂 构造表现为韧性剪切带和挤压断裂,主要有二期及早 期韧性剪切带和晚期挤压断裂2.2.1早期韧性剪切带,主要分布于测区的西部, 具规模的有三条,且大致平行由西向东分述如下:(DM I 1糜棱岩带:发育于绿泥石英片岩之中, 褪色,呈灰黄色,挤压破碎,有细石英脉充填,糜棱 岩化较强,北段赋存低品位的金矿化体,其走向北东 10 ,南段为345 ,长约为650m左右,宽6 —20m。

      2) M 12糜棱岩带:发育绿泥石英片岩与绢云 长石石英片岩接触部位,形态弯曲,走向变化多端, 大致呈南北展布,挤压破碎局部形成角砾,岩石褪色, 有细石英脉充填,呈条带状,普遍铁染,局部见褐铁 矿化,糜棱岩化较强,矿化蚀变较弱,糜棱岩带长约 600m 左右,宽 6 — 16m o(3) MT3糜棱岩带:发育于绢云长石石英片岩 中,挤压破碎强烈,土黄色,沿裂隙有石英脉充填, 糜棱岩化较强,主要蚀变见有硅化、钾化、绿泥石化 是该区的主要含矿层位,1、2号矿体赋存于其中其 走向340-350 ,南西倾,矿区内出露长度为874m, 宽20 —52m,糜棱岩带与地层接角关系为断层接触, 断层编号分别为F1和F2,控制着糜棱岩带的延长与 延深,其断层特点分述如下: F1走向断层,断层面光滑平直,走向330 ,南西倾,倾角60-70 ,对 矿体无影响,是糜棱岩带与围岩的分界线F2走向断层,走向340倾向南西,倾角70-8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