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意识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docx
9页审美意识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黄新周Summary: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范文阅读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入手、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进而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让学生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完美融合Key:审美意识;小学作文;能力培养长期以来,作文的题目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找不到作文与生活的契合点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态度也并不积极尽管社会在不断拓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少有学生能对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思考,对大自然景色变化有新感受的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感知认识事物的主动者,也就没有了表现外界自然美、社会美的欲望[1](P39)于是,在写作文时只能应付了事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可以运用美育操作原则改革小学作文教学,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培养21世纪新型和谐人才的奠基石和发动机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加强对学生真善美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表达完美融合一、审美意识的意义审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2]审美意识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审美教育能从审美的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二、审美意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针对小学生审美意识问题,小学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策略:(一)着眼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体会形象美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形象感知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对外界的事物的审美注意,让学生乐于观察、认识事物,在体会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写作对象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对写作对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从而把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意的作文。
教师布置学生写《春天来了》:1、带学生到金鹗公园参观游览,充分体会春天的形象美事先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树木、池塘、小动物的表现等2、学生交流游览心得,重点是“春天来到了金鹗公园的哪个地方”要注意所看到的景物和其它季节的不同3、进入写作阶段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体验美,从而初步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二)着眼阅读感知基础,感受作文美通过阅读培养和感受作文美作文的美不光体现在形式上,更多的是蕴含在作品中,需要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来理解和感悟其内在意蕴,通过对意蕴的把握来体悟美的本质小学阶段,阅读以课内阅读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可实现互通1.课内阅读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想象和联想,得到再现和强化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生合作朗读,朗读竞赛等多种不同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以美的语言本身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自我感悟,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阅读文章不仅可以感受到音律美和画面美,更能从语言中体会到情感意蕴每一篇文章都蕴涵丰富的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文章中的美,引领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句、段中的情感意蕴。
从感受语言美上升到感受情感美由于审美意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的材料,范文阅读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最好的感知方法,是审美能力的最佳培养方式,是激发学生情趣的关键,它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深入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如见作者站在自己面前一样,在头脑里留下一个个美的印象,进而产生美的愉悦感,达到一种美的和谐,同时可以发挥文字优美的作用,使读者更好的去品位每一个字符去阅读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3](P30)教學《石榴》一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片段“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里赋予了石榴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笑容,石榴的笑姿和它成熟了的形状是那么吻合[4]使学生感受语言的贴切生动,体会比喻和拟人写作手法的运用使石榴花和果玲珑更加鲜活不仅能掌握石榴成熟时的特征,而且还被作者的喜悦心情所感染[5](P19-20)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阅读提示:在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满怀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深情厚爱,用清新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形象的拟人手法,描绘了济南冬天温暖可爱的景象。
赞美了济南是个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良好的宝地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山水水都活起来了启发学生画出文章中有关的句子,细细读读,细细品味通过反复品读训练、深入把握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经过作者反复推敲提炼的作品语言既可以描绘鲜明生动的形象,又真实再现生活,唤起欣赏者的共鸣小学阶段的课文更是如此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又简洁,对学生是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本身的语言美,品词赏句、反复吟诵,从课文字、词、句、篇的学习中体味到文章所融入的美的情感,更要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有意识的读出与本文内容更贴切的语气和语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教学《桂花雨》一文,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这里的桂花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句话的意思教师以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头,然后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总结: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是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其实桂花是没有区别的,可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6]。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从这些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一种愉悦之感,不仅对语文学习增加兴趣,而且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努力去追求心灵美[7](P39-40)教学徐宏祖的《游黄山记》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黄山的高峻、险危、奇丽这些黄山的外在美,教师应通过“黄山”的外在美,进一步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奇探险,不畏险危的坚毅精神,才算真正领略到了黄山的无限风光,才能鉴赏到作品的内在美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让学生不仅能写出故乡山水那诱人的金黄,怡人的碧绿,热烈的火红,还能写出登山的愿望,让笔下的美景,渗透进青春迸发出的激情,由此萌动出对美的憧憬和渴望这样,学生就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转化成了对美的表达,提高学生写作的创造能力[8](P7)2.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则能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通过借鉴他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在大量优秀的课外读物中,广泛涉猎,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9](P54)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课外阅读提高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是创造审美意象的重要心理因素,是“人类的高级属性”,是沟通感知因素与理解因素的桥梁,没有它,审美感知只能停留在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理解、审美情感都无从产生[10](P54)教师要充分寻找审美教育与想象力培养的交叉点,积极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境界和艺术魅力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包罗万象,奇异多彩的世界学生认识这美丽的世界就是从阅读开始的,通过广泛的阅读,逐字逐句的跟随着作者的思绪,情感起伏,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透过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感世界,身临其境般体验,使每一个意象,情节都鲜活起来审美想象力越丰富,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就越具体和深刻通过提高审美想象力,使学生的审美眼光一步一步得到提高2)强化审美鉴赏力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内心情感,具有了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要学会挖掘美的内涵,抓住美的语言,把握美的形象,体会美的意境3)课外阅读提升审美创造力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通过欣赏和品读文章,想象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因此,对文章的审美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对作品优劣的判断能力从阅读到作文的审美迁移,实际上是学生从感受美、认识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禀赋和才能让学生了解到阅读与作文的紧密联系,将二者融为一体,达到知识、能力、审美的迁移[11](P61-64)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模仿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三)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忙着收获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小片段,要求学生能充分珍惜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拥抱自然,亲近自然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获取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12](P71)三、结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范文阅读,建立审美规范,确立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增强美的感受;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入手、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让学生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进而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丰富学生的审美经历可以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审美的现实可能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的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渐进的过程[13](P3)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类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完美融合Reference:[1]郭秀丽.审美作文教学内蒙古教育[J].1996(1)[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艺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3]俞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30)[4]百度文库石榴.http://wenku.bai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