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货币体系不足及革新评述.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540193
  • 上传时间:2021-08-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7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货币体系不足及革新评述 一、引言 国际货币体系是为了保障国际收支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而就国际间货币关系、国际收支调整等问题达成的一系列准则、协议,所建立的国际机构,以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构成及作用,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等问题其作用在于确保外汇市场的有序与稳定、促成国际收支问题的解决、为遭遇破坏性冲击的国家提供获得国际信用的便利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国际金本位体系(1873-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和牙买加体系(1973至今)三个时期,每一次变革与发展均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欧元区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刺激计划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却导致新兴经济体流动性泛滥各国寄希望于本币贬值来刺激外部需求,竞相在外汇市场上操纵汇率在经济刺激政策逐渐退出、汇率竞相贬值的“囚徒困境”逐渐形成后,各国学者已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危机爆发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遭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质疑,对其进行改革的相关事宜被再次提上议程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 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多样化的货币调节机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提高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有效性。

      因此,在维持国际经济正常运行、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方面,牙买加体系的建立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这一时期,汇率波动频繁,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频发……种种现象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内在缺陷这一缺陷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①这种以单一主权货币为中心的全球储备货币结构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多元发展格局不适应,美元作为主权货币的国内政策功能与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适应,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与跨国金融交易日益频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形势不适应具体而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 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本币币值的变动会引导国际资本的流动,而无需过多国际储备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然而,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世界各国对储备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这种需求主要通过美元资产来满足美国凭借其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核心地位支撑了连年的赤字消费②,并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收入③同时,这一地位使得美国在危机期间可以依照本国需求独立地制定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向其他国家“溢出”这一政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储备资产单一化使得各国货币地位不公,“特里芬两难”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严重危及了储备体系的稳定性,国际收支失衡和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也在所难免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美国的巨额外债、美国货币供给的急剧增加、美国的巨额赤字,所有这些长期因素都指向一个结果:美元贬值和美国通货膨胀(余永定,2009),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必将成为威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堰塞湖”(管涛,2009) (二)全球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 牙买加体系中的汇率安排是美元、欧元、日元等核心货币自由浮动,其他外围国家根据需要选择“钉住”某一种或几种核心货币这种汇率制度缺乏稳定性,汇率波动频繁加大了国际贸易中的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此外,核心国家的政策溢出效应明显,刺激了投机资本的跨境流动④,弱化了一国维持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⑤,不利于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⑥同时,它还使得货币危机频发,危机的蔓延速度加快,对金融系统的破坏力加大⑦2008年危机后,浮动汇率的合法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货币的竞争性贬值狂潮,极大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2010年热钱流入355亿美元,2011年12月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推动美元升值又使得外资从我国撤出,这种资本的大幅波动正是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的结果。

      (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Greenwald和Stiglitz(2008)提出判断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好坏的三个标准:第一,国际收支可持续;第二,稳定的汇率;第三,单个经济体既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赤字所带来的通货紧缩损失,也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盈余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损失他们认为,这三个标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都没能达到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全球调整纪律,使得一国可以长期积累大规模的失衡而不用承担调整压力Obstfeld和Rogoff(2005)曾将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视作为“悬在世界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认为美国收支失衡是不可持续的 (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不充分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政策协调合作变得很困难,各国央行都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各国可自由管理他们的资本账户并制定汇率制度,世界经济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的同时,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成倍增加IMF前总裁MichelCamdessus(2011)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全球管理以及兼备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决策组织,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确保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一致性而且有助于维持全球稳定,亦无法提供处理领导人之间以及核心国际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正式框架,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发生后各国应对策略的冲突充分地印证了这一事实。

      (五)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 尽管存在国家间的相互监督⑧,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由IMF来承担IMF由于其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方面的不合理,并未能充分代表成员国的权利,不仅缺乏系统的跨境金融监管体系,对美欧的金融风险扩张行为不具备监督和约束能力,而且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上也百般刁难,没有发挥其成立之初所设定的“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实施连续监测、向出现国际收支问题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融资安排”的目标职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学者对IMF存在合理性的质疑达到了顶峰,集中反映出它既不能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以影响较大会员国政策的重大缺陷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评述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美国前财政部长LawrenceH.Summers甚至把这种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下的世界经济称为“金融恐怖平衡(BalanceofFinancialTerror)”⑨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解决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在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变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的变革方案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重回金本位制或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上均优于牙买加体系Mundell、欧洲央行行长Trichet、Mckinnon等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重回金本位制或者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这些学者在恢复金本位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具体措施、恢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等问题上,都提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故其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 (二)实行以汇率完全浮动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暴露了钉住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的缺陷然而,即使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大部分国家仍然选择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各国在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依旧只能被动地承受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后果鉴于此,有的学者认为,建设以汇率完全浮动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才是最理想的汇率完全浮动的确具有很多优势,但在这种体系下,汇率大幅波动对贸易和投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Nurkse、Mundell和Kindleberger都认为在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下可能出现内外均衡自动调节效率降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大、货币政策滥用情况增多、通货膨胀国际传导迅速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汇率的完全自由化容易造成投机资本活动频繁,这对一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小国均无法驾驭,故这种方案也不具备可行性 (三)多元货币本位 Mundel(l1997)曾经预测,21世纪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美元和欧元能和谐共处,直指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多元货币本位历史上,几种替代货币可以同时存在,Eichengreen(2009)认为,上世纪20-40年代英镑和美元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市场纪律建设美元和欧元在过去10年的竞争提高了经济政策的有效性(Bergsten,2009)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单个储备货币的危机对全球金融系统的冲击有限,同时,这更加符合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形成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国际区域货币,摆脱对某一国货币的过度依赖但是,多元本位制仍存在很多难题交易成本的增加是各国难以承受的,“特里芬两难”也仍未解决,只不过从单一的美元变成了多种国家的货币多元核心货币的引入只能暂时缓解全球失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是以主权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最终都必将出现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似的情况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各国政治博弈的结果,其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多元货币本位的构建之路必将充满荆棘。

      (四)超主权货币本位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价值的不稳定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担忧周小川(2009)提到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全球化的经济需要一种全球货币,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出令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既有利于克服主权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也解决了未来单个货币和单个国家无法建立全球性信誉的问题首先,超主权货币的发行可以起到储备分散化的作用对美国而言,这将减少各国对美元资产的依赖,从而缓和美国的外部失衡;对其他国家而言,外部流动性的引入也会减轻其取得储备资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维持其汇率的动态调整和国际收支的稳定其次,外汇市场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再次,“烫手的山芋”问题被解决了———只要一国的贸易赤字等于该国所获得的新储备,该国就不需担心爆发支付危机⑩ 尽管创造单一超主权货币的设想很完美,但其实施的难度却是空前的首先,迄今为止的货币和中央银行体系都以一定的政治制度为基础,未来的货币体系完全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是艰难的尝试其次,让世界各国放弃发行货币、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这不仅涉及经济金融领域,更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权。

      再次,发行超主权储备货币要获得美国的同意,而美国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对此持消极态度此外,超主权货币同样是信用发行,其制度安排上不一定优于现在的美元信用本位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以该种货币计值的金融市场,超主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将大打折扣因此,超主权货币在短期内的实施难度很大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可以将SDR发展为超主权货币他们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储备资产,SDR具有任何一种主权货币均不具备的优势,不仅可以发展一种新型的储备资产,缓解储备不平衡,而且可以减少汇率波动,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事实是,只占全球储备4%的SDR无论是在价值的稳定性、还是在适用范围上均不符合要求同时,由于SDR不能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不能用来偿付跨境债务,故其不能完成储备资产的两大基本任务此外,面对美元强大的“网络外部性”輯訛輥,要想将目前仅作为补充性储备资产的SDR发展为日后全功能的超主权货币,必须在其具体的运行机制、各国份额的安排、国际发行量、市场流动性、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四、结论及启示中国GDP占全球规模的10%,人民币却未能进入全球储备货币体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