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ppt

103页
  • 卖家[上传人]:xmg****18
  • 文档编号:111516929
  • 上传时间:2019-11-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18KB
  • / 10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G.Simmel 1858—1918,德国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德国社会学的三驾马车之一(滕尼斯1855-1936、齐美尔1858-1918和韦伯1864-1920)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 二、形式社会学 三、文化社会学(包括货币哲学) 四、社会冲突思想,第一节 生平和著述,一、生平,——出生于富裕犹太人家庭,幼年丧父,与母亲关系疏远 ——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学、艺术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1881获博士学位 ——1885—1900年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讲授逻辑学、哲学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艺术哲学和伦理学等课程 ——1900年勉强聘为柏林大学副教授 ——多次向名牌大学申请教授职位未果 ——1914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918年肝癌去世,二、心灵飘泊的“边际人”,在学术界处于边际人位置:文化界名人,主流教育界弃儿 1. 与其犹太家庭出身有关 —德国社会对犹太民族的种族歧视;德国学术对犹太学者抱持偏见 2.被认为是“哲学松鼠”,不被墨守成规的德国学院圈接受 3.在柏林文化界过分活跃,以及因其敏捷思维、优异的口才而赢得的巨大声望招致了同行的嫉妒。

      4.个人边际地位也是世纪之交德国社会学本身边际地位的一种反映 —学术界将社会学视为一种非学科化的智力尝试,社会学领域鱼龙混杂 —社会学所特有的社会批判性质,使人们将社会学与社会主义等同,保守的政治思潮将社会学视为政治上的威胁三、思想来源,1、早期 深受英法实证主义思想影响,是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的信徒 希望用进化论术语描述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间的变化,将其视为人类进步的标志2.中期:康德的影响 ——康德: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如何可能? 我们永远不能认识事物自身,只能借助某些意识或思想的先验范畴去认识它的表现 ——齐美尔:社会如何可能? 社会学家和一般大众在经验社会时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社会是通过具有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构成成分(人类)直接实现的 要对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内容进行有益探讨,只有借助相对不变的社会范畴或形式3.中期: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 ——齐美尔试图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来解释社会群体中动态的相互联系和冲突,以及有关个人与社会间的辩证关系 ——齐美尔从马克思那里不仅获得了对资本主义的洞见,而凭借这种洞见进一步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中4.晚期:受柏格森和尼采生命哲学的影响 ——着力建构一种新的生命哲学。

      ——1918年《生命观》,沉浸在对生命的讴歌和自我绵延的愉悦中四、主要著述,社会分化论(1890) 历史哲学问题(1900) 伦理学科学导言(1892-1893) 货币哲学(1900) 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 社会学基本问题(1917年),一生写了200多篇论文,20多部著作,从深奥的康德哲学,到日常的进餐,乃至昙花一现的时尚,甚至卖淫,都有所涉及第二节 研究社会的方法论途径,什么是社会? 社会学怎样研究社会? 社会学的问题领域是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自社会学问世后一直困扰着社会学家 涂尔干提出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但仍有许多疑问需要澄清 与涂尔干同时代的齐美尔,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做了更深入丰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社会形式论,被称为形式社会学一、对社会学的定位:社会学是切入社会的视角,(一)对两种社会学思潮的反思(92) 1.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要有自己的边界 (1)孔德、斯宾塞的社会学帝国主义:社会学应包罗万象,是社会科学之王 (2)齐美尔: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如果所有在其他学科中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问题,都被收容进社会学这门新兴科学,那社会学的边界将不清楚。

      2.批判泛社会学化现象,主张社会学只是一种视角 —不能因为人的行为全部发生在社会中,就将自然以外的所有现象都归入社会学泛社会学化) (二)社会学只是切入社会的视角 社会学只是一种切入社会的视角,是新的方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新的探索途径二、何谓社会:齐美尔的社会观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93),(一)对社会的本质的理解,存在两种对立的社会观(93.2) (1)社会唯名论:还原论 只承认个人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只是代表许多人的总和,是单纯的名称 如韦伯认为社会的实质就是个人行为快说,是社会唯名论还是社会唯实论,(2)社会唯实论:集体论 只承认社会结构(如各种制度和规范)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外在于个人,不能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如孔德和涂尔干就认为社会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过程快说,是社会唯名论还是社会唯实论,(二)齐美尔的社会观:调和二者与过程论 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客观过程,也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齐美尔对社会的回答非常简单: “当人们之间的互动”,以足够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人们相互影响,并将他们自己组成的团体或其他社会单元时,“社会”就存在了 所以,社会指的只是相对“持久的互动”,,,国家、行会、教会、阶级与组织等稳定的结构,是互动的结果。

      此种方式定义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组织的形态是由基本的互动过程构成的社会的本质:社会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2) 社会既产生于个人的互动之中,一经产生又超越了个人(93.2)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是由人们之间的互动过程实现的,不仅包含真实具体的个人间的互动行为(内容),也表现为各种同样具有真实性的社会互动形式(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原因见后) 作为内容的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可以被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纳入自己的理论范畴 但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也可以理解成模式、规则、性质)确是社会学专有的研究对象四、社会学的问题领域(94),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由普通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哲学社会学三个相关论域组成普通社会学,1、涉及对历史生活(人类存在的所有领域)的社会学研究 2、齐美尔的意图是以全新视角解读人类的历史生活,即历史现象是不同个体间互动的结果纯粹社会学(Pure Sociology)/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1、是齐美尔理论的重中之重,这一研究撇开了互动的具体内容,关注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要素——形式。

      2、形式社会学是对交往的纯粹形式进行归纳 3、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内容),而去关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哲学社会学,哲学社会学的组成 ——认识论:(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 涉及具体学科研究的条件、基本概念、具体研究的预设 能够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数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具体学科的形而上学 能够超越日常经验和直接的客观知识,使不连续的个别事件,通过问题和概念,呈现出完整的意义第三节 形式社会学,一、形式社会学的两个根本性命题(95) 1.社会的本质(已讲) 是社会是个体间的交往(互动)宏观or微观? 社会学不关注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而是微观的社会互动过程 2.社会学的任务 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互动的)内容和(互动的)形式两部分 关于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学的基本任务二、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96),1.内容和形式的区分,受康德哲学的影响 (科学)知识的形成依赖于理性的形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如此 如,人具有两种先天的直观(理性)形式:空间和时间;人以这两种形式去把握复杂的世界。

      2.齐美尔喜欢与几何学类比 几何学研究物体的空间形式,虽然同样的空间形式可能有各种物质性的内容,但几何学在抽象的过程中忽视这些内容,只强调共同的形式 社会学也是要研究忽视社会互动内容的形式3.齐认为:(96.2),社会生活(就是社会互动)的内容是多样的、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内容(程度、性质)相异的事件: 夫妻家庭纠纷 犯罪团伙间斗争 邻国间的军事斗争,共同的表现形式: 控制和冲突,但当把内容相异的大量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抽象概括时,人们会发现不同内容的社会事件往往有着共同的结构关系和表现形式 因此,互动的形式确是有限的政党间、宗教群体内或间、行业内外、艺术家间、家庭成员间,中存在的竞争如:不研究具体的科层制,只研究正式和非正式互动的原理; 如,不描述个别的罢工和特定的冲突,只致力于理解阶级斗争的性质 如,不描述特殊群体(如家庭或婚姻),只揭示小群体互动的规律康德和几何学类比,使齐美尔意识到,如果要对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内容进行有益的探讨,只有借助那些相对不变的形式 所以,将互动或交往的形式与内容分离开,是西美尔社会学分析的一个起点三、社会互动形式的定义和类型(96),(一)社会互动的形式 “个人间的互动模式”。

      形式塑造内容,(二)社会互动形式(也叫做社会形式)的分类,D.N.莱文把齐美尔讨论过的形式划分成三层面:,1.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形式 那些直接发生的社会互动活动的形式 如合作、竞争、联合、统治、冲突、分工、孤立、时尚等2.社会类型中的形式 划分社会成员互动中的角色模式和阶层地位的形式 如中间人、仲裁人、上等人、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等,3.发展模式层面的形式 社会进化发展中展现出来的某些形式 如社会分化(多群体)、社会变迁、社会组织的转变三)形式分析的重点:社会互动中的矛盾,秉承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坚持辩证法的思想,齐美尔在对互动形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揭示各种社会互动形式中的矛盾关系四)例证研究(实质是分析社会互动的矛盾),1、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形式:统治(97),(1)包含压制和服从(矛盾)两方面 (2)相互影响、不可分离、对立统一3)不同的统治形式,服从于个人 (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统治和服从矛盾的协调 a领袖靠权力和个人魅力赢得成员认同 b采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意志变成成员的一致行动,统治和服从的矛盾得以协调,形成群体内部团结统治者与服从者对立 很容易产生对立; 往往是服从者对领导者的一致对立; 一致服从很少见。

      服从于个人,可以划分成:等式服从和等级式服从 等式服从,指统治者消除了服从者之间权力和等级上的差别;适用于专制统治;统治者可以利用服从者的同等性,使个人失去发动成功反抗的能力 等级式服从,是服从者内部建立了等级;有利于缓冲统治者和最底层服从者之间的对立;有可能是统治者有意为之,也可以是服从者之间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统治力度,获得了分化自己的条件 服从于个人,可划分成:服从者服从群体外个成员或服从者服从群体内某个成员,关键是社会地位高低服从于多数人(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 可以给个人较多的自由,能够消除内部冲突,消除个人偏见,有助于团结; 但统治者的意志也往往易以群体意志出现,统治者容易逃避责任;不能根据个别情况采取适当调控;也容易产生分裂 服从于一般原则(在客观原则(规律)之下进行的统治): 最具攻击性、最残酷的B.时尚:阶层区隔的标识 ——时尚的基本心理动机: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一致的心理过程:既要求同于人,又想树异于人上层阶级喜欢创新: 出于阶级分野意识,总喜欢用一种明显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识与其他群体分开;,中产阶级模仿: 出于拉平化本能尽可能的追随上述风格,来抬高自己的地位,“逃遁到时尚的拉平化里以掩盖羞怯也畏惧”;是最不安分的阶级;,上层阶级: 又放弃,引入新的区隔标识;,下层阶级: 麻木不仁的生活在惯例里。

      分化与个体化、个体化与一般化这两组矛盾交互作用,相互促进2.社会类型中的形式:对穷人的研究(98) (1)穷人的界定 那些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2)从相互关系和交往的角度来研究贫困 拒绝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