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高级教学.ppt

9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67633652
  • 上传时间:2024-07-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9M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章第八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理论一、一、收入收入与与分配分配的定义的定义二、收入二、收入 再分配的再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主要理论观点三、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与手段收入再分配的制度与手段四、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1一类参考 收入的定义收入的定义•一般定义:一般定义: 收入是指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获得货币的总和•公共经济学的收入定义:公共经济学的收入定义:    1、被行使的消费权力的市场价值总和    2、财产权在所涉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储存价 值变化的两者的代数和•包括三个层次:包括三个层次: 收入因素收入因素 收入单位收入单位 收入时间收入时间 2一类参考 收入因素收入因素•可观察因素:可观察因素: 禀赋(天赋和父母的遗赠)、偏好、运气禀赋(天赋和父母的遗赠)、偏好、运气•不可观察因素:不可观察因素:           ①① 已经产生但尚未兑现的资本收益已经产生但尚未兑现的资本收益 ②② 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 ③③ 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出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出3一类参考 收入单位:家庭收入单位:家庭•跨代收入跨代收入•婚前家庭收入婚前家庭收入•婚后家庭收入婚后家庭收入4一类参考 收入时间收入时间•生命周期:高收入期生命周期:高收入期 低收入期低收入期•暂时收入暂时收入•恒久收入恒久收入5一类参考 分配的定义分配的定义•功能分配:   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

      次分配•规模分配: 从个人与家庭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从个人与家庭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例角度来观察的国民经济再分配例角度来观察的国民经济再分配6一类参考 功功 能能 分分 配配((要素分配要素分配))•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功能分配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功能分配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7一类参考 规模分配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分配个人或家庭分配))•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个人和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明个人和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分析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工具是分析工具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和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8一类参考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社会总财富社会总财富 y百分比百分比 100% E 80% 60%% 40%% A 20% B F O 20% 40%% 60%% 80% 100%% x 家庭百分比家庭百分比 9一类参考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由洛伦兹曲线而来,是洛伦兹基尼系数由洛伦兹曲线而来,是洛伦兹曲线的指数化。

      曲线的指数化•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为阴影部分,B为为OEF10一类参考 二、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二、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功利主义功利主义:: 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正义论正义论:: 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机会平等论机会平等论:: 只要机会均等就是公平只要机会均等就是公平•倒倒U型理论型理论:: 经济发展使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后改进的过程之中经济发展使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后改进的过程之中•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 公平和效率兼顾是永久的难题公平和效率兼顾是永久的难题11一类参考 功功 利利 主主 义义•提出: 英国哲学家杰瑞米英国哲学家杰瑞米··边沁边沁((J.Bentham)、、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斯图亚特··穆穆勒•主要观点: 政府施政的落脚点应是为了取得最大多政府施政的落脚点应是为了取得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否定收入的平等化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否定收入的平等化12一类参考 正正 义义 论论•提出: 哲学家约翰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罗尔斯((John Rawls)•主要观点: 各个社会成员因所处地位和境遇不同,因而对各个社会成员因所处地位和境遇不同,因而对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

      罗尔斯认为,客观的公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罗尔斯认为,客观的公正只存在于社会成员在未出生之前的讨论中正只存在于社会成员在未出生之前的讨论中那时所有的人均处于戴着无知面纱的原始状态那时所有的人均处于戴着无知面纱的原始状态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关心收入分配中最下层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关心收入分配中最下层人的境遇因此,政府目标应是如何使社会状人的境遇因此,政府目标应是如何使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推行公平的收入分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推行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因此,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实际上配政策因此,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保险是一种保险13一类参考 机会平等论机会平等论•提出:提出: 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家罗伯特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诺齐克((Robert Nozick))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收入分配政策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只要财产的的重点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只要财产的分配过程是公正的,分配的结果就是公正的分配过程是公正的,分配的结果就是公正的只要不以不正当手段来取得财产,政府就不应只要不以不正当手段来取得财产,政府就不应干涉。

      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14一类参考 倒倒U型理论型理论•提出: 库兹涅茨库兹涅茨((R.Kuznets)•主要观点: 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变动的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收入分配变动的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富人绝对数下降)、技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富人绝对数下降)、技术进步15一类参考 库兹涅茨所引美、英、德若干年份各阶层库兹涅茨所引美、英、德若干年份各阶层收入变动资料收入变动资料年年份份美美 国国英英 国国联邦德国萨克森地区联邦德国萨克森地区 收收 入入 份份 额额 (%)(%)最贫穷最贫穷的的40%%最富裕最富裕的的20%%最富裕最富裕的的5%%最贫穷最贫穷的的85%%最富裕最富裕的的5%%最贫穷最贫穷的的40%%中间的中间的40%%最富裕最富裕的的20%%1880———————————————————1910--19131929 1938 1947--195041--43 46315513.54643333124552044181528.556.514.53154.516一类参考 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旧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庇古庇古((Pigou A.C.)的主张的主张•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帕累托((Pareto))的主张的主张17一类参考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庇古((Pigou A.C.)Pigou A.C.)的主的主张张•社会福利的基本命题:1. 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越大;2. 国民收入中穷人所占份额越大,社会福利也就国民收入中穷人所占份额越大,社会福利也就越大;越大;3. 国民收入增长越稳定,社会福利越大。

      国民收入增长越稳定,社会福利越大•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国民收入最大化、分配的平等化、国民收入最大化、分配的平等化、 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化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化18一类参考 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Pareto))的主张的主张•帕累托避开了收入分配,只探讨资源配帕累托避开了收入分配,只探讨资源配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帕累托最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原则•帕累托的学生帕累托的学生卡多尔卡多尔和和希克斯希克斯等又提出等又提出了了“假想补偿原则假想补偿原则”19一类参考 卡多尔的主张卡多尔的主张 一次经济变动后,总有人受益有人一次经济变动后,总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因此,须通过税收或价格政策使受损因此,须通过税收或价格政策使受益者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受损者,使之受益者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受损者,使之能保持原有地位能保持原有地位20一类参考 希克斯的主张希克斯的主张 让受益者去补偿受损者是不可能的,但是,让受益者去补偿受损者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次变动中的受益者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变动中这次变动中的受益者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变动中的受害者。

      因此,在长期的经济变动中,社会的受害者因此,在长期的经济变动中,社会中的受益者和受损者会相互抵消,然而,在这中的受益者和受损者会相互抵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福利却是在不断提高的一过程中,整个社会福利却是在不断提高的也就是说,只要以效率为目标,经过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以效率为目标,经过一段时间,所有的人都会好起来,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所有的人都会好起来,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21一类参考 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和手段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和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分配有三大主体: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分配有三大主体:政府、工会、雇主功能分配以雇主和工会为主体,工会、雇主功能分配以雇主和工会为主体,规模分配以政府为中心规模分配以政府为中心•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22一类参考 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宏观性宏观性•广泛性:广泛性: 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在全社会广泛执行再分配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在全社会广泛执行再分配•自觉性自觉性 受到技术进步、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市场力受到技术进步、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市场力量的约束。

      量的约束23一类参考 宏观性宏观性 争取本阶级以外社会阶层的支持是政府存争取本阶级以外社会阶层的支持是政府存续的基础,因此政府往往能察觉本阶级所不能续的基础,因此政府往往能察觉本阶级所不能察觉的社会公众利益,通过财税政策实行国民察觉的社会公众利益,通过财税政策实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收入的再分配24一类参考 自觉性自觉性 选民通过政治选举来选择政党,也就是间选民通过政治选举来选择政党,也就是间接地选择了不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选民、接地选择了不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选民、政党和政府政策三者之间的制衡使得政府不能政党和政府政策三者之间的制衡使得政府不能不自觉地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自觉地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5一类参考 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收入再分配的手段•税收制度:税收制度:主要是所得税主要是所得税•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生活水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以现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人的收入以现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身上,以形成社会安全网。

      另一部分人身上,以形成社会安全网•其他:其他:价格管制、最低工资立法、就业支援、价格管制、最低工资立法、就业支援、反贫困计划、振兴教育等等反贫困计划、振兴教育等等26一类参考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和和社会优抚社会优抚等•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实现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实现缴款基准制缴款基准制和和受益基准制受益基准制两大思路的有机结合两大思路的有机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27一类参考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以立法手段建立专门基金,在纳税以立法手段建立专门基金,在纳税人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人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形式与制度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形式与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28一类参考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

      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 包括灾难救济、孤寡病残救济、贫困包括灾难救济、孤寡病残救济、贫困救济等29一类参考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国家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国家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补贴和福利事业的总称利补贴和福利事业的总称 主要由公共卫生设施、居民住房、主要由公共卫生设施、居民住房、社会津贴和物价补贴等构成社会津贴和物价补贴等构成30一类参考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 政府依照法律给予那些为国家和社政府依照法律给予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庭的物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庭的物质优待和抚恤质优待和抚恤 主要有退伍军人优抚安置、伤残抚主要有退伍军人优抚安置、伤残抚恤等31一类参考 缴款基准制缴款基准制((on Contribution Base) 根据资金来源和数量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根据资金来源和数量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谁出钱,谁受益,多出钱,多受益谁出钱,谁受益,多出钱,多受益 强调效率和市场原则强调效率和市场原则32一类参考 受益基准制受益基准制((on Benefit Base) 根据受益人的状况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根据受益人的状况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不出钱也受益不出钱也受益 强调公平和社会伦理强调公平和社会伦理33一类参考 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公平: 使所有人都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使所有人都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效率: 能力不同,受益程度不同能力不同,受益程度不同34一类参考 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目标的效率性目标的效率性•资源配置的中立性:资源配置的中立性: 拟采取的政策既能达到收入再分配目标,又不拟采取的政策既能达到收入再分配目标,又不使资源配置扭曲使资源配置扭曲•兼顾消费者主权和纳税人主权:兼顾消费者主权和纳税人主权: 发放实物是对纳税人主权的尊重;发放现金是发放实物是对纳税人主权的尊重;发放现金是对消费者主权的尊重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对消费者主权的尊重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其他:其他: 效果的明了性、行政支出的节约、便捷的调查效果的明了性、行政支出的节约、便捷的调查处理机制处理机制35一类参考 目标的效率性目标的效率性•指所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指所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它由垂直效率和水平效率两个概念构成它由垂直效率和水平效率两个概念构成 为政策对象阶层带来的利益为政策对象阶层带来的利益•垂直效率垂直效率 == 该政策为社会各阶层带来的总利益该政策为社会各阶层带来的总利益 政策对象人口政策对象人口•水平效率水平效率1== 政策对象阶层总人口政策对象阶层总人口 为施政对象带来的实际利益为施政对象带来的实际利益•水平效率水平效率2== 应该为施政对象阶层带来的总利益应该为施政对象阶层带来的总利益36一类参考 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37一类参考 美国的收入再分配美国的收入再分配•税收和公共支出是美国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

      税收和公共支出是美国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美国联邦所得税税率:美国联邦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收入(美元)应纳税收入(美元)税率(%)税率(%)39 000以下以下39 000--94 25094 250--143 600143 600--256 500256 500以上以上15.028.031.036.039.6资料来源;[美]曼昆:资料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上册),梁小民译,(上册),梁小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年9月第月第1版,第版,第251页38一类参考 美国的社会保障美国的社会保障•由联邦社会保障总署掌管,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由联邦社会保障总署掌管,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利两部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支出占联邦预算支出占联邦预算60%以上,包括养老保险、遗属保%以上,包括养老保险、遗属保险、伤残保险和老年医疗保健(险、伤残保险和老年医疗保健(65岁以上老人)岁以上老人)•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为伤残者、穷人和特定少数民族提供实物和现金帮为伤残者、穷人和特定少数民族提供实物和现金帮助。

      如食品券、廉价住房、救济金等)助如食品券、廉价住房、救济金等)•失业保险由各州政府自行建立和管理失业保险由各州政府自行建立和管理•医疗保险是官助民办即官方通过向商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是官助民办即官方通过向商业保险机构提供资助和补贴来向国民提供各类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和补贴来向国民提供各类医疗保险39一类参考 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三个基本原则:三个基本原则: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生病、失业和养老等有能力应付生病、失业和养老等“社会意外事社会意外事故故”;保证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服务向全体国民;保证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服务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好的服务提供最好的服务•两个基本特点:两个基本特点: 激进的收入平等化(年薪最高的激进的收入平等化(年薪最高的110家大公司家大公司领导人的工资与普通工人工资相比,税前为领导人的工资与普通工人工资相比,税前为127::1,税后为,税后为5::1);高而全的福利高而全的福利40一类参考 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市场+广泛的政府调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市场+广泛的政府调节+充分的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框架内,节+充分的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寻求效率与公平。

      寻求效率与公平•以以高额累进制所得税高额累进制所得税作为再分配的手段作为再分配的手段•充实的社会保障充实的社会保障•代价:代价: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GNP)的)的1/3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用于社会保障支出41一类参考 德国高额累进制所得税德国高额累进制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最高为个人所得税最高为53%,最高收入者与%,最高收入者与普通雇员的工资比为普通雇员的工资比为3.1:1每月收入少于每月收入少于1000马克马克的家庭的家庭每月收入高于每月收入高于10 000马克马克的家庭的家庭初次分配初次分配28%%7%%7%%2%%二次分配二次分配注:根据注:根据1983年统计资料年统计资料42一类参考 德国的社会保障德国的社会保障•根据跨代分配的理论建立了养老制度,根据跨代分配的理论建立了养老制度,养老金月额=原工资的养老金月额=原工资的63%~%~68%%•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43一类参考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 1、传统体制下,、传统体制下,“社会社会”二字的保障制二字的保障制度,是指国有制单位职工的度,是指国有制单位职工的“铁饭碗铁饭碗”制度。

      制度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保基金期间,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陷入瘫痪之后,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陷入瘫痪之后,社会保险演变为演变为“企业保险企业保险”专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专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44一类参考 •2、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已经形成以养老、事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险体系45一类参考 •3 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46一类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0年10月28日47一类参考 二、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养老保险•(二)失业保险•(三)医疗保险48一类参考 养老保险资料链接•世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世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可概括为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也称公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也称公积金模式)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

      积金模式)和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49一类参考 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employment-related programs)或自保公助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个人领取养老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金的工资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个人缴费是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雇员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50一类参考 国家统筹型(国家统筹型(universal programs))•第一种,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第一种,福利国家所在地普遍采取的,又称为福利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型养老保险,最早为英国创设,目前适用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现收现付”制度,并按制度,并按“支付确定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待遇水平只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大力提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大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51一类参考 国家统筹型(国家统筹型(universal programs))•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国家统筹型的另一种类型是苏联所在地创设的,其理论基础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其理论基础为列宁的国家保险理论,后为东欧各国、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在地采各国、蒙古、朝鲜以及我国改革以前所在地采用     –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都是由国该类型与福利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都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险待遇水平,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适用的对象退休金但与前一种所在地不同的是,适用的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在职劳动者,养老金也只有一个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有一个层次,未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一般也不定期调整养老金水平定期调整养老金水平–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我国进行经济体制随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改革,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也越来越少52一类参考 强制储蓄型强制储蓄型主要有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两种主要有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两种•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带息领取,也可以分期分批领取国家对个人账带息领取,也可以分期分批领取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除新加坡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除新加坡外,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该外,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该模式53一类参考 强制储蓄型强制储蓄型•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类型,也强调自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类型,也强调自我保障,也采取了个人账户的模式,但与新加我保障,也采取了个人账户的模式,但与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时实行养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时实行养老金最低保险制度。

      老金最低保险制度–该模式于该模式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在智利推出后,也被拉美一年代在智利推出后,也被拉美一些国家所效仿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些国家所效仿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的保障功能54一类参考 (一)养老保险1、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保险覆盖范围)保险覆盖范围 20112011年年7 7月月1 1日之前,我国城镇职日之前,我国城镇职工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工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20102010年底参保职工已达年底参保职工已达2.572.57亿,农民亿,农民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到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到20102010年底参保人数达年底参保人数达1.431.43亿,而亿,而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养老却一直是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养老却一直是空白55一类参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 6月月1 1日主持召开国务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院常务会议,决定自7 7月月1 1日起,启动城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年满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年满1616周岁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参保,今年周岁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参保,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60%的地区,明年基本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国覆盖。

      实现全国覆盖56一类参考 57一类参考 •((2)保险费用筹集)保险费用筹集•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基本养老保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入了由国家、企业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入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19931993年,企业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其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其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1997199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20%,个人缴费率为%,个人缴费率为8 8% 58一类参考 •((3)运行模式)运行模式•从从19971997开始的养老保险实行开始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社会统筹和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各地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各地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1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其%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其中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不足部分从企业中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不足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企业的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缴费中划入企业的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职工工资总额的20%20%企企业业社会统筹社会统筹基金基金基础基础养老金养老金个个人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金59一类参考 •如如19971997年年/ /个人缴费的个人缴费的4%4%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其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其余余7 7%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企业缴费%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企业缴费1313%的余额%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向已退休职工的发放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向已退休职工的发放•19981998年:个人缴费年:个人缴费5% 5% ++6 6%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户;企业1414%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20002000年:个人缴费年:个人缴费6% 6% ++5 5%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户;企业1515%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20022002年:个人缴费年:个人缴费7% 7% ++4 4%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户;企业1616%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20042004年:个人缴费年:个人缴费8% 8% ++3 3%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户;企业1717%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60一类参考 •根据根据20052005年年1212月月3 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的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企业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企业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国发 [2005] 38[2005] 38号)的规定:号)的规定: 20062006年年1 1月月1 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人缴费工资的1111%调整为%调整为8 8%,全部由个人缴费%,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缴费比例为20%20%,其中,其中8 8%记人个人账户,退休后%记人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61一类参考 •((4)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待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度的决定》》(国发(国发 [1997] 26[1997] 26号)号)实施前,己实施前,己经离退休的人员经离退休的人员 ,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的调整办法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的调整办法 • 国发国发 [1997] 26[1997] 26号文件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后退休的人员,按照,按照“新旧模式平衡衔接,待遇新旧模式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大致平衡水平大致平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一个过渡性的养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一个过渡性的养老金•国发国发 [1997] 26[1997] 26号文件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直接适用新制度即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个人缴费直接适用新制度即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个人缴费年限满年限满1515年,退休后可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年,退休后可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62一类参考 •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的方法确定•如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退休后不能享受基础养老金,其个人账户的存储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63一类参考 •((5)养老基金管理)养老基金管理•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应由县、市级向省级过渡,进一步发挥互助互济、风险分担的保险功能;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即养老保险计划的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存储;其支出专款专用,并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64一类参考 •((6)发展状况)发展状况•截至截至2009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572.57亿人20102010年,全国企事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年,全国企事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本养老金达到13001300元•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养老制度与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不同,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业不同,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计算发放。

      国家机关公务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计算发放国家机关公务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全额发放,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比例发放龄工资全额发放,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比例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基础工资和岗位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基础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据统计,截至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据统计,截至20052005年底,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003000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人数的近80%80% 65一类参考 案例: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截至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

      财政吃不消了!事业单位养老金将向企业看齐财政吃不消了!事业单位养老金将向企业看齐66一类参考 •颁布时间:颁布时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年3月月1日主持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事业议,研究部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会议讨论并原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则通过了《《事业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案》》 67一类参考 •试点单位试点单位 ::•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向企业看齐 •改革的适用范围改革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包括国家机关单位公务员) 68一类参考 质疑•一、为什么改,财政真的不堪重负了吗?一、为什么改,财政真的不堪重负了吗?•    事业单位养老金攀升幅度并不大 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以来已增长近17倍,财政收入从不足3000亿元增至逾6万亿这样一个事实,单从数字来看,事业单位养老金攀升幅度并不大 • 所谓“国家不堪重负”是一个伪命题  公务长官每年小车、吃喝和旅游开销近万亿,数以千万计的事业退休人员的“老有所”活命的区区千亿,怎么就“不堪重负”了呢?。

      •  财政在不合理的支出从来“不差钱” 比如,一年9000亿元左右的三公消费仍然是有增无减,一掷千金的形象工程仍在上马,决策失误所导致的财政支出打了水漂非常悬殊的 69一类参考 •二、怎么改?二、怎么改?“均贫均贫”还是还是“均富?均富?•社保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社保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上不能下能上不能下”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上不能下能上不能下”,具有,具有“制度刚性制度刚性”,因而,只能是提高企业的养老标准,,因而,只能是提高企业的养老标准,使之向事业单位看齐使之向事业单位看齐 •应该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国家的好处应该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国家的好处 一般说来,改革的原则应就高不就低,这样才能使大一般说来,改革的原则应就高不就低,这样才能使大多数人享受到国家发展的好处高官们福布斯得令全世界多数人享受到国家发展的好处高官们福布斯得令全世界羡煞,千百万非权力部门职工退休金砍去一半,就是这样羡煞,千百万非权力部门职工退休金砍去一半,就是这样“和谐社会和谐社会”?? •这是向更低水平工资看齐的这是向更低水平工资看齐的“均贫均贫” 如果真如人们预计的,将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必如果真如人们预计的,将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必然会令事业单位的退休者的生活水平然会令事业单位的退休者的生活水平“协同协同”下降,更会下降,更会对尚未退休者构成一大心理压力。

      说白了,这不是让更多对尚未退休者构成一大心理压力说白了,这不是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的人共享改革成果的“均富均富”,而是向更低水平工资看齐的,而是向更低水平工资看齐的“均贫均贫” 70一类参考 •三、公务员为什么不在改革名单之内?三、公务员为什么不在改革名单之内?•改革最大阻力竟来自公务员?改革最大阻力竟来自公务员? 现在的最大阻力反而不是现有的事业单位人员,而是现在的最大阻力反而不是现有的事业单位人员,而是来自公务员由于决策出自这个阶层,最大的利益也是广来自公务员由于决策出自这个阶层,最大的利益也是广布这个阶层,因此,如果把公务员也纳入到养老金改革的布这个阶层,因此,如果把公务员也纳入到养老金改革的进程中,而不是留下一个观望和徘徊的尾巴,就会既有效进程中,而不是留下一个观望和徘徊的尾巴,就会既有效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的阻力,也能起到带头作用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的阻力,也能起到带头作用 •公务员游离改革名单外不免有公务员游离改革名单外不免有“欺软怕硬欺软怕硬”之嫌之嫌 公务员以其优越于企事业单位更稳定更牛气的收入状公务员以其优越于企事业单位更稳定更牛气的收入状况,却游离于此次改革名单之外,不免令公众有况,却游离于此次改革名单之外,不免令公众有“欺软怕欺软怕硬硬”、、“不敢拿自己开刀不敢拿自己开刀”的解读。

      要说国家财政吃紧,的解读要说国家财政吃紧,勒紧裤带人人有责勒紧裤带人人有责 •首当其冲为国分忧的,应该是公务员首当其冲为国分忧的,应该是公务员 •   首当其冲为国分忧的,就应该是公务员啊!公务员同首当其冲为国分忧的,就应该是公务员啊!公务员同时也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改革成效的裁判员,己所不欲,时也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改革成效的裁判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表勿施于人,反过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表率才对71一类参考 网上•“老人老人”上网敲留言上网敲留言: •我与新中国我与新中国“同生同生”,发育时肚子饿得,发育时肚子饿得昏头昏脑,初中毕业昏头昏脑,初中毕业“文革文革”到,无奈到,无奈插队落户向农民讨教,进城后苦读数年插队落户向农民讨教,进城后苦读数年得文凭,好不容易进事业单位,市里财得文凭,好不容易进事业单位,市里财政不好,工资拿个半饱,工作三十余年政不好,工资拿个半饱,工作三十余年奢望退休还好,这次养老改革又轮到,奢望退休还好,这次养老改革又轮到,象我这样真还不少象我这样真还不少 72一类参考 •南方报网网友表示南方报网网友表示:“怎么想起拿‘老人家’来开刀,改革是一盘棋,还是要从在职者改起。

      从支出总量来说也是在职这块盘子大,怎么能拿一个老人家的弱势盘子去救济企业这个大盘子呢?” 73一类参考 •也有网友对改革表示支持南方报网网友说:“改革总是有过程,有阻力的,不然,何为改革?赞成改革,这是走向最终公平和和谐的一步,关键的一步更有网友表示:“我是很支持事业单位和企业同样待遇的毕竟一个人退休后,拿的都是社会的钱,现在事业单位可以三四千,企业只能一两千,绝对有失公平而且希望以后能够看到公务员也得到改革,与民同等待遇 74一类参考 •“舞动双翅” 说:“现在我们单位有一个畸形现象:即退休的人员比在职的同一职称的人员工资要高,我们在职的人员心里肯定会有些想法,尤其是一些在职的老教授更是感慨,这样无形会给单位工作效率带来很大的影响 75一类参考 网下•高校涌现教授咨询高校涌现教授咨询“早退早退”潮潮 •  20092009年年1212月中旬,广东许多事业单位收到了月中旬,广东许多事业单位收到了《《广东省事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该文件迅速被口,该文件迅速被口耳相传从耳相传从19941994年开始,广东很多事业单位都已按企业养老年开始,广东很多事业单位都已按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参保,未纳入的主要是公益性的学校及医院两大块。

      保险办法参保,未纳入的主要是公益性的学校及医院两大块后来基本得到证实后来基本得到证实: :在广东此番改革中公益性的学校和医院在广东此番改革中公益性的学校和医院由公益一类改成公益二类,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有教由公益一类改成公益二类,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有教授粗算了一下,如此,养老金可能会少两三千元授粗算了一下,如此,养老金可能会少两三千元•  此消息一出,在大学和医院引起轩然大波,年前不少高  此消息一出,在大学和医院引起轩然大波,年前不少高校出现申请校出现申请“退休潮退休潮”,,5050岁上下的、工龄超过岁上下的、工龄超过3030年的都希年的都希望申请提前办理退休,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望申请提前办理退休,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老人老办法,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人新办法”,挤进,挤进“老人老人”行列,保住四五千元退休金,行列,保住四五千元退休金,而不至于沦落到两千元左右这样的状况而不至于沦落到两千元左右这样的状况76一类参考 案例:人口老龄化•2005200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1%11%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20102010年中国年中国6060岁及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13..26%26%,,6565岁及以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 8..87%87%;预计,到;预计,到20502050年年6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4 4..5 5亿,占亿,占到总人口的到总人口的3232..5%5%,,6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为3 3..3636亿,占到总人口的亿,占到总人口的2424..3%3%,,8080岁及以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占老年人口的上高龄老人将占老年人口的1/51/5。

      我国已经进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 77一类参考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速度快,受现行人口政策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受现行人口政策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65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7%提升提升到到14%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45年以上时间,而年以上时间,而我国只用我国只用2727年就将完成二是年就将完成二是“未富先老未富先老”矛矛盾突出,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盾突出,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我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下进入老龄社会的,我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现有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应对来势凶猛现有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应对来势凶猛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同时,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同时,我国养老服务极为薄弱,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我国养老服务极为薄弱,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相关社会问题凸现。

      重,相关社会问题凸现 78一类参考 •作业:思考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作业:思考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带来的压力保险带来的压力79一类参考 (二)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失业保险覆盖、失业保险覆盖的范围的范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均应参加失业保险计划80一类参考 •2、失业保险费用的筹集、失业保险费用的筹集•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单位、个人和国家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单位、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筹集的失业保险费,不分来源渠道,不分三方共同负担,筹集的失业保险费,不分来源渠道,不分缴费单位的性质,全部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在统筹地区内缴费单位的性质,全部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在统筹地区内统一调度使用统一调度使用 城镇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城镇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2 2%和职工按%和职工按本人工资总额本人工资总额1 1%分别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中,被招用的%分别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中,被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需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需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  (1 1)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纳的失业保险费;•  (  (2 2)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  (3 3)财政补贴;)财政补贴;•  (  (4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81一类参考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失业金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失业金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82一类参考 •失业金的发放时限与缴费时限相联系具体规定:失业金的发放时限与缴费时限相联系具体规定: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不足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不足1 1年的,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年的,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累计缴费时间满累计缴费时间满1 1年不满年不满5 5年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期年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期限为限为1212个月;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满累计缴费时间满5 5年不足年不足1010年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年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期限为期限为1818个月;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达累计缴费时间达10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期限年以上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期限为为 2424个月。

      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患病就医,可按规定向社会保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患病就医,可按规定向社会保险机构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险机构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83一类参考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所有制企业、,包括各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称业单位等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称为为“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城镇乡镇企业、城镇个体户个体户是否需要为职工投保基本医疗保是否需要为职工投保基本医疗保险,由当地省级政府决定险,由当地省级政府决定 84一类参考 •2.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的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纳用人单位的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额的6 6%左右;职工个人的缴费率为本人工%左右;职工个人的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资收入的2 2%85一类参考 •3 3.运行模式.运行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实行两部分组成,实行社会统筹社会统筹和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相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结合的运行模式86一类参考 三、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一)工伤保险•(二)生育保险•(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社会救济社会救济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生育保险87一类参考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显示,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显示,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25673万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人,比上年末增加2123212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937419374万人,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参保离退休人员6299629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43206万人,增加万人,增加30593059万人。

      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3423734万人,参加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47219472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险的农民工45834583万人,增加万人,增加2492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13376万人,增加万人,增加66066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17316173万人,增加万人,增加12781278万人其中参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加工伤保险农民工63296329万人,增加万人,增加74174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30612306万人,增加万人,增加14301430万人88一类参考 •26782678个县个县( (市、区市、区) )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832亿元,累计受亿元,累计受益益7.07.0亿人次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亿人次。

      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10277万人年末全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9209万人•全年全年2311.12311.1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减少比上年减少34.534.5万人;万人;5228.4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468.4468.4万人;万人;554.9554.9万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增加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增加1.51.5万人89一类参考 四、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和有待完善的问题•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拉开了帷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就公众十分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一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二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三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实现        保值增值;•四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        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90一类参考 91一类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