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篇_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课件.ppt
63页1第二篇第二篇 中间站中间站第一章 牵引区段内车站分布 第二章 会让站和越行站布置图 第三章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 第四章 中间站的设备第五章 中间站的改建 2第一章 牵引区段内车站分布一、牵引区段内车站的作用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是为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并为沿线城乡及工农业生产服务而在铁路牵引区段内设置的车站中间站的功能:l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间断接发列车,并进行列车会车、越行及部分列车调车作业,以满足行车及通过能力的要求;l进行客、货运作业,以满足地方客、货运输的需求 3铁路车站及与枢纽设计规范 仅办理列车会让和越行,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作业的车站在单线铁路上称会让站(passing station),在双线铁路上称越行站(overtaking station);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作业的车站称为中间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将上述三种车站统称为中间站第一章 牵引区段内车站分布4第一章 牵引区段内车站分布二、牵引区段内站间距离l 考虑区间通过能力的均衡性 l 考虑货物作业集中化的要求l 考虑城市或地区规划合理分布l 满足技术作业的要求l 会让站和越行站应按货物列车走行时分标准分布 表2-1-1 新建双线铁线铁 路站间货间货 物列车单车单 方向运行时时分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160140120旅客列车对数(对/d)-303020214040站间货物列车单方向运行时分(min)电力202520302520内燃2540354540-客运专线的车站分布应结合各线具体情况从城市的分布与规划、列车的开行方案、运输组织方式、跨线列车的比例和运行速度、线路输送能力需求和车站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沿线自然条件综合研究确定,一般站间距离不宜短于20km 5第一章 牵引区段内车站分布三、牵引区段内中间站的分布铁路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新建铁路办理客、货运业务中间站的站间距离不宜太短。
在没有其他运输方式条件下,办理客、货运业务中间站站间距离不宜过长,以免给沿线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6我国现有铁路车站布局原则 保证必要的运输能力(含必要的储备能力)和运输效率,以适应客货运量的要求 密切结合城镇、企业分布,满足地方客货运输的需要 满足列车运行的技术作业要求 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与线路走向的选择相结合 考虑相关的工程费用和运营费用到2007年,铁路正式营业里程60032.5公里,车站总数5544个,其中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有1805个,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有2955个7第二章第二章 会让站和越行站布置图会让站和越行站布置图基本要求1了解站规推荐的会让站和越行站图形;2了解各种图形的优缺点8第一节第一节 会让站: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一、作业和设备 1作业: 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车,仅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2设备: 到发线,通信、信号设备及旅客乘降、办公房屋9二、会让站布置图二、会让站布置图1横列式会让站(主要站线在两道岔区内)站规推荐图形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一般应设在站房对侧优点优点a、对通过列车方便(助理值班员,司机互相检查有无异常),而且通过车流为会让站主要车流; b、客车停靠正线平顺。
缺点缺点a、客车停靠较多,影响正线行车;b、不利于改建10设设两条两条到发线时,两条到发线分设正线两侧布置到发线时,两条到发线分设正线两侧布置优点: 分设正线两侧较设于一侧时站坪长度短,土石方工程量小,在单线发展为双线时,拆迁工程也较少 二、会让站布置图二、会让站布置图会让站一般不设中间站台11横列式会让站横列式会让站到发线数量:一般应设2条,具有三交会的条件优点:n站坪长度短,工程费小,在紧迫导线地段可缩短线路;n车站值班员对两端咽喉有较好的了望条件,便于管理;无中部咽喉,减少扳道人员;n到发线使用灵活,站场布置紧凑一般情况下,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布置122 2纵列式会让站纵列式会让站特点: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13 缺点:站坪长,工程费用大; 列车在站会车不灵活; 人工扳道非集中联锁情况下,运营管理 不便 优点:在山区地形陡峻狭窄的情况下,可减少工 程量 2 2纵列式会让站纵列式会让站14第二节第二节 越行站:越行站:设置在双线铁路上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一、越行站的作业和设备1作业:同方向列车的越行,反方向列车的转线, 少量客、货运业务2设备:到发线,通信、信号设备及旅客乘降、办公房屋二、越行站布置图 一般应采用横列式布置1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设于两正线中间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15优点:接发下行通过列车时,办理作业方便; 待避列车进入DF线,不干扰正线行车; 进路灵活,使用效率高。
缺点:上行正线在站内需设反向曲线; 对称道岔施工与养护不便;到发线设于两正线中间16 优点:正线无反向曲线; 不使用对称道岔缺点:下行待避列车进入DF线,与正线行车干扰,降低区间通过能力,危机行车安全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17设2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位于正线同侧 车站两端咽喉区的正线间应设置渡线 每端各设一条渡线时,渡线应朝向站房 两端各设两条渡线时,应设“八”字形渡线而非交叉渡线 三、纵列式布置图: 占地长,设备分散,缺点突出,一般不用18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了解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2理解中间站的合理布置图形第三章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19第一节第一节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有客货作业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一、有客货作业中间站的作业 1行车作业:列车的通过、会让、越行、转线(双线) 2客运业务: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 3货运业务: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 4调车作业: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5其它:专用线取送车、摘挂补机、待班和机车整备、转向等20二、有客货作业中间站的设备二、有客货作业中间站的设备 1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安全线 2旅客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桥、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等 3货物堆放场、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备及货运办公房屋等 4信号及通信设备 5机车整备、转向、给水设备 6存车线、调车线(运量大)21 第二节第二节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一般采用横列式布置图单线横列式中间站布置图22 第二节第二节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双线横列式中间站布置图23 适用于货运量不很大,正线平、纵断面条件适合于办理调车作业,摘挂列车在站调车作业时间不长,且行车密度不大、行车速度不高、利用正线调车不致影响接发列车作业的单线中间站。
采用此种布置图时,应考虑预留铺设牵出线的条件 一、不设牵出线 第二节第二节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24 到发线较多且设有牵出线,适用于地方作业量较大且零摘、摘挂列车在站的调车作业时间长,或有其他作业的中间站 二、设牵出线25车站两端咽喉区的正线间应各设两条渡线 在双线铁路中间站上,由于快速客车多、行车速度高、停站少,将产生较低等级客车和货物列车较多的待避作业,为确保停站列车的安全,在连接贯通式货物线的到发线腰岔岔线上应设安全线,以避免货物线的车辆(或调车时)进入到发线 在行车速度高、行车密度较大(特别是客车较多),调车作业量较大的单线铁路中间站也宜设置安全线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如加设铁鞋等) 第二节第二节 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有客货作业中间站布置图26 为便于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货场应尽量设在到发线顺运行方向的前端 中间站的货场位置一般有站同左、站同右、站对左、站对右四个位置 四、中间站货场设置27站对左站对右站同左站同右28四、中间站的货场布置(一)决定因素: 货源货流方向 车站未来发展 便于车站管理 便于摘挂列车调车作业:顺运转方向前端 环境、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 工业企业线、支线接轨291、站同左、站同右优点:便于车站工作人员管理货场 ; 货主方便,城镇侧为货流、货源地; 有利于车站在对侧发展。
缺点:上行摘挂列车切割正线;适用:上行摘挂作业量不大,干扰小; 货源在站房同侧二)货场方案布置30优点: 避免接入站房对侧线路的摘挂列车作业与正线交叉,货场发展不受城镇限制缺点: 地方货源货流在站房同侧时,增加了收发货人搬运距离,且需横越铁路,很不方便需设置跨越铁路线的专门通道,以便利地方搬运车站向对侧发展受限适用: 货源主要在站房对侧;同侧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货场;上行摘挂作业量大2、站对右、站对左31(三)货场位置选择n一般,由于站房设于城镇一侧,主要客流也多集中城镇侧,为使小搬运不跨越铁路,危机车辆和人身安全,可将小型货场设站同侧;n当货运量大,为避免摘挂列车与停站旅客列车的作业干扰,货场宜设站对侧,此时应妥善处理货源地与货场间的道路连接问题;n当货物集散地在站房对侧,不论货运量大小,货场均应设站房对侧的合适位置32(三)货场位置选择n当货场有粉尘、异味等货物影响周围环境时,则要将货场远离站房和居民区或建于其下风方向对有易燃、易爆货物的货场,则应据有关安全规定,并与当地公安部分共同商定货场位置n考虑作业方便,货场宜设在I、III象限33基本要求1了解中间站到发线、牵出线和货物线设置的有关规定;2了解中间站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关规定;3了解中间站客、货设备的合理布置;4了解安全线和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位置。
第三章 中间站的设备34第一节第一节 车站线路车站线路一、到发线1数量: 单线:2条(三交会) 双线:2条(同时待避) 3条(摘挂作业量大)以下车站需增加到发线: 枢纽前方站和局界站 补机牵引的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 机车乘务员换乘站与列车对数车站性质本站作业量有关列车不均衡到达摘挂补机、晾闸、自动制动机试验等,停站时间长乘务组交接班,停站时间长35 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有专用线接轨并有大量本站作业的中间站,必要时亦可增设调车线或存车线 在采用长交路的区段,摘挂列车经过在一些中间站甩挂作业后,需要在中途中间站上进行整编作业,可增加到发线和调车线 在办理机车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由于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较长、机车出入折返所需占用到发线,故其到发线数量应根据需要确定一、到发线一、到发线36 2进路:单进路:到发线固定一个运行方向使用双进路:到发线可供上、下行两个方向使用单、双进路比较:单线:按双进路设计,可活用线路 双线:一般按上下行分别设计为单进路,以避免进路交叉,但靠货场及站台的到发线设为双进路 3.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单线:除正线外,另有一条线路, 双线:除正线外,上、下行各一条区段内三至五个中间站一、到发线一、到发线37二、牵出线二、牵出线1.影响因素:衔接区间正线数 行车速度高低行车密度大小 车站调车作业量货场设置位置 2.牵出线设置: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置牵出线。
单线铁路中间站:行车速度大于120km/h,或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24对以上,或车站调车作业量大时,一般均应设牵出线 当中间站上有岔线接轨,且符合调车作业条件时,可利用岔线进行调车作业不设牵出线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可利用正线进行调车作业383牵出线有效长:有效长:一般l列/2,地形受限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 200m(每次能牵出10辆)线间距:6.5m 利用正线、支线、工业企业线调车时,为避免调车作业越出站界,进站信号机外移,外移量应满足调车作业要求且不超过400m二、牵出线二、牵出线39三、货物线三、货物线401数量:一般铺设12条 其长度除应满足平均一次来车的长度外,还应保证货物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2线间距:无装卸作业6.5m、有装卸作业15m3布置形式: 尽头式(7%)节省工程量,地方搬运可少跨越线路,货物线有效利用率高,作业比较安全 通过式(79%)取送车、调车方便,对列车摘挂作业有利,一般应优先采用 混合式(14%)三、货物线三、货物线 集装箱、长大笨重货物、散堆装货物装卸线的间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