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2.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26360455
  • 上传时间:2023-10-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 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 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 学习重点1. 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 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 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 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 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 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 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等要求,确定“自读要求” 1 、 2 为了帮助学生 提高探究能力,培养读诗兴趣,确定自读要求 3自读程序】一、交流经验,相互启发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诗的经验, 在读诗方法上相互启发,进而相互指导, 为 自读做好准备二、初步感知,把握节奏1. 学生初读诗歌,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蔚蓝雾霭桅杆乐疆清澈祈求暮色负债蒙恩束缚2.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节奏、语气等三、小组合作,交流成果1. 各学习小组学生间采用合作的方式, 进一步正音,把握朗读时的节奏, 推 举出各 组朗诵代表。

      2. 各学习小组交流在图书馆、 网络、资料室等收集到的有关莱蒙托夫、 泰戈 尔的 资料,整理后推举出各组发言人3. 各学习小组任选一首诗进行讨论, 就诗歌的内涵、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 行交流,达成一致后准备班内交流四、诵读诗歌,把握内涵1. 各学习小组采用“朗读资料提出见解”的方式展示本组朗读能力, 提出本 组理解 意见2.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对两首诗内涵有大体一致的看法, 但允许多元 解读下 的不同看法五、品读语言,领悟感情参考问题:1.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一句应如何理 解?2.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 ”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人生 理想?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 学习、情感经历谈谈对“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这句话 的理解4.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几句诗给你怎样的启 示,这和上 面所说的“欢乐”有怎样的关系?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的解读和品味,不用所谓“标准答案”限制学生2. 对个性化、创造性的意见要引起重视。

      3. 引导学生结合诵读时的感受和与诗人相关的背景资料的理解进行诗歌品 读,防止出现架空分析和胡乱联系的情况 解说:诗歌的内涵或者言外之意本就没有固定、惟一、标准的答案,读诗 品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融入主体体验和个性见解的过程 设计这样的“自读 程序”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 使他们能最大限度 地融入读诗品诗的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通过交流合作达成较为 一致的看法;对诗歌内涵和诗人感情的把握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诵读、充分品味、 充分交流基础之上的 总体上看, 读诗经验指导读诗感知, 激活诵读时的情感投 入和品读时的个性理解,最后达到“与诗人心灵对话”的最终目标 )【自读点拨】一、关于莱蒙托夫米哈依尔 ?尤利耶维奇 ?莱蒙托夫 ( 1814 — 1841 ) ,俄国诗人出身贵族, 不到 3岁,母亲去世,由外祖母抚养成人莱蒙托夫自幼性格忧郁、孤僻 1828年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 开始写诗 1830 年考入莫斯科大学, 中途转至彼得堡 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34 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服役 1835 年发表长诗《哈吉 ?阿 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 1837 年 2 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 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

      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 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 奠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 然而却遭到沙 皇反动当局的仇视,莱蒙托夫因此被流放高加索同年发表《波罗金诺》,歌颂 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气概 经外祖母多方奔走, 莱蒙托夫于 1838 年 4 月从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原部队不久,发表民歌体长诗《商人卡拉什尼 科夫之歌》,赞扬不畏强暴的精神 1839 年发表歌颂叛逆精神的长诗《童僧》1840 年长篇小说 《当代英雄》 问世,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 余人”形象——毕巧林 1841 年 2 月回彼得堡休假,完成著名长诗《恶魔》莱 蒙托夫本想趁休假之便设法离开军队, 全力投入文学创作, 但所得到的是限令 48 小时内离开首都 回高加索后, 一些仇恨诗人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尔蒂 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 结果诗人饮弹身亡, 年仅 27 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才没有 得以充分发挥,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尽管如此, 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诗篇二、关于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 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 13 岁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 年赴英 国 留学, 1880 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 884 年至 1 91 1 年担任梵社秘书, 20 年 代创 办国际大学 1941 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 遗 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五十多部诗 集,被称为“诗圣”写了 12 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 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计数的众 多歌曲文、史、哲、 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 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 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描写了 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充满了鲜明 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同时又富有 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913 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 )、《吉檀迦利》 ( 1910 )、《新月集》( 1913)、《飞鸟集》( 1916)、《边缘集》( 1938 )、《生辰集》( 1941 ); 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 ( 1891 )、《弃绝》( 1893)、《素芭》 ( 1893)、《人 是活着,还是死了?》( 1892 )、《摩诃摩耶》( 1892)、《太阳与乌云》( 1894), 中篇《四个人》( 1916),长篇《沉船》( 1906)、《戈拉》( 1910 )、《家庭 与世界》( 1916 )、《两姐妹》( 1932 );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 1911 )、( 1926 );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斯书简》( 1931 )等。

      三、如何理解“帆” 莱蒙托夫的( 1925 )、《人红夹竹桃》( 1881 )、《中国的谈话》( 1924 )、《俄罗诗人赋予“帆”的内涵无疑是 丰富的一种理解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向往、追求自由的思想,“帆”寄托着 诗人的情感,是诗人追求自由的自我写照 另一种理解认为,“孤帆”、“寻找”、“不安分”、 “祈求风暴”, 表现了诗人积极的战斗姿态, 表达的是作者虽内心 孤独却渴望斗争的激情因此,对“帆”的理解是多元的,其含义是丰富的四、如何理解“萤火虫” 绝不能简单地赋予“萤火虫”一个崇高的精神, 从诗中可以看到, 萤火虫首 先是“欢乐”,其次是“自己”的,它“冲破了黑暗的束缚”,微小, 但并不渺 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即使微小如萤火虫,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欢乐和人生意义;即使微弱如萤火,也有与太阳、 月亮一样的光芒,也有自身的价值五、关于诗歌的“言外之意” 诗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 因此读诗时更应注重引领学生一起透过文字 表面,探寻隐藏在跳跃、变化的诗句下面的“诗人的心”从两首诗看,二者的 共同点即:赋予平常事物丰富的涵义,通过“帆”、“萤火虫”等的意境,表达 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

      这需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感受、领悟解说:了解作者,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解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但 是教学中不能因此就一定要将之作为知识去灌输、 传授,点拨时可考虑在学生交 流时适当补充而对“帆”、 “萤火虫”的理解在点拨时就更应考虑到学生的实 际,既然我们认可了对诗歌的多种理解, 那就不能用惟一固定的“标准答案”去 限制学生个性化的多元理解尤其是学生融入自我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的见解, 本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必须给予尊重和重视, 点拨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说 )阅读下列两首中国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空 于坚天空永远流着 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 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 在鹰和闪电的上面在神的上面 天空日夜流着 没有岸 没有帆 也没有波浪 星星和萤火虫 晓雪 远天的星星 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 但它毕竟仍然是星星 近处的萤火虫 有时会像星星那样 引人注目 但它终归只是萤火虫1. 读过《天空》之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天空”的感受吗?2. “诗者,思也”,你认为《天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3. 《星星和萤火虫》采用对比手法,通过“远—近”、“星星—萤火虫”的 对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 比较《萤火虫》和《星星和萤火虫》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试写一段赏析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说:设计“自读思考”的目的在于: 进一步巩固课内掌握的读诗品诗的 方法;进一步扩大阅读视野;学会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赏析1. 永恒、深邃、神秘、博大、宏大、肃穆、庄严、包容 均可2. 诗人仰望天空, 沉浸在对天空的敬畏之中, 对时空永恒、 天地肃穆庄严产 生深深的景仰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 表达了诗人宁愿做永恒的星辰,不愿当渺小萤火虫的人生态度4. (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