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docx
10页湖北省武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坼(chè) 绯(fēi)闻 酝(yùn)酿 苗圃(pǔ)B.笨拙(zhuó) 摇曳(yè) 反省(xǐng) 迸(bèng)发C.羞涩(sè) 寒喧(xuān) 提(tī)防 湛(zhàn)蓝D.追溯(sù) 氛(fèn)围 徘徊(huái) 脉(mài)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A.《蜀相》 B.《北征》 C.《兵车行》 D.《登高》3. 1921年出版的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诗集是A.《尝试集》 B.《繁星》 C.《女神》 D.《红烛》4. 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作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 )A.国君要以德治国 B.为政要以民为本 C.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 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5. 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清新淡雅 C.苍凉悲壮 D.飘逸奔放6.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A.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告诉B.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胥:相与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数字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猛7.《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8.“饮冰室主人”指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黄遵宪9.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偶10.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组是( )A.中华蜜蜂对我们国家的生态能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对高寒山区的种群有影响B.肯定孩子些许的成功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使孩子处于昂扬的奋进状态C.科学家认为,长臂猿是最理想的医学实验动物,也是研究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教材,所以它是动物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D.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一天下去,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1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A.A. 《雾》《雨》《电》B. 《家》《春》《秋》C. 《灭亡》《新生》《寒夜》D. 《雾》《春》《秋》12.《日出》的背景是()A.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村B.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城市C.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城市D.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乡村13.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尽力倡导的是()A.称霸天下 B.王道仁政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14.作品经常在喜剧效果中渗透着悲剧色彩的著名短篇小说家是( )A.A.莫泊桑 B.欧.亨利 C.契诃夫 D.老舍15. 《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对比二、填空题(10题)16. 《管晏列传》选自《__》。
17.李商隐《无题》诗:"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18.《再别康桥》写于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的自然风光19. 《诗经》是我国__诗歌总集,分为__三部分20.《壮悔堂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___21.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22. 朱光潜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__________家23. 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24.岑参《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25. 《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_________和第_________回三、判断题(5题)26. 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27.《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28.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29. 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 律等 )30. 《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一)阅读《大同》片段,回答下列21~23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隐:家:池:固:32.作者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33. 文中“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比喻;B.排比、比喻;C.层递、比拟;D.递进、比喻五、现代文阅读(3题)34.从这段话中可否透视到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4分)35.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36.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这段话揭示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六、作文(1题)37.以 学会 " 照镜子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1.A2.A3.C4.C5.D6.B7.A8.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 有《饮冰室文集》9.A解析:《无题》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因此A项正确10.C11.B12.C13.B14.B15.C16.史记史记17.春蚕到死丝方尽18.1928年康桥19.第一部 《风》《雅》《颂》第一部 《风》《雅》《颂》20.侯方域21.激流三部曲22. 文艺理论家23.李白李白24.千树万树梨花开25. 三十三回、三十四回26.N27.Y28.Y29.Y30.N31.隐:消失。
家:家族池:护城河固:坚固保障32.执着现实,热爱生活33. 标准答案:D34.造成这种落后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专制暴力35.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一事,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复杂难言的情感他与康桥的告别是深沉而又含蓄的36.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仍然是人吃人的社会37.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 当作 " 镜子 " , 随时对 照他总结自己 " 照镜子 " 的体会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会 " 照镜子 " 的人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们梳洗打扮,总要对着它调查研究 一番镜子,也可以算是一种认识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惟独 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容 镜子的功用, 就在于帮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 如 实地瞧见自己正因为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才推而广之,把借他人、他 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也喻为 " 照镜子 " 这种加引号的 " 照镜子 " , 可要比日 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 " 照 " ,有人不会 " 照 " 李世民懂得 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 " 镜子 " ,随时对照。
又能看 出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 " 照镜子 " 的人吗?我国古代,像这样会 " 照镜子 " 的不乏其人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 邹忌从镜子里发现, 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别人漂亮, 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说他多么漂 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由此他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镜子,对自己的尊容心 中无数,尚且有被欺骗的可能,倘若处理国家大事时也不知道经常照 " 照镜子 " , 那所受的蒙蔽就严重了 ! 他向齐威王报告了自己的体验齐威王听了很赞赏,接 受了他的建议, 实行鼓励臣民批评朝政的政策, 并比较正确地对待这些批评, 使 国家很快强盛起来人的认识的局限性, 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性, 缺乏自觉性 而只要会 " 照镜子 " ,做到 " 以人为镜 "" 以古为镜 " ,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 能成为一个比较地聪明一些的人,能干一些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 可惜, " 镜子 " 虽好,却有些人不会 " 照 " 自己脸上有疤,却怪 " 镜子 " 反映得 不准确,不愿 " 照 " ;还有那自以为是 " 天下第一美人 " 的,则不屑 " 照 " ;甚至有因 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 " 镜子 " 弃之,砸之者。
这几种对待 " 照镜子 " 的精神状态,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革命转变时期 四个现代化建设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 的课题, 沸腾的新生活中有多少新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 思考和认识! 乾坤正初 转,征程尚艰难现在,对于我们每个同志,每个单位来说,会 " 照镜子 " ,有自 知之明,知人之明,是多么重要啊!如果说,邹忌、李世民等有历史局限性的古 人都还懂得通过 " 照镜子 " 来解决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问题, 那么, 掌握了马克 思主义世界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则完全有可能在无比宽阔的领域里, 通过自觉 地 " 照镜子 " ,来正确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让我们都学会 " 照镜子 " 吧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历史, 特别是总结从五四运动 起八十多年来历史的曲折、 斗争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从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 现在,放眼中国的未, " 以古为镜 " ;只要我们从上到下,把实践的检验,群众的 评议, 人民的呼声作为领导工作的一面镜子, " 以人为镜 " ; 只要我们把一切国家 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经济建设经验,作为我们搞 " 四化 " 的一面镜子, " 以洋 为镜 " ,那么,振兴中华的大业一定能够提前胜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