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docx
5页黄庭坚《清平乐》教案1 10.清平乐教学目标:1.阅读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并背诵重点)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难点)3.想象词中描述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情感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相关介绍1.作者简介教师口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诗歌成就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2.背景介绍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被贬,至崇宁三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初读感知1.自由读词2.课文注释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啭:鸟婉转地鸣叫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3.初读词,通词句1)注意读出节奏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2)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4.理词意,悟情感1)如何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2)“寂寞无行路”是什么意思?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春日,因此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4)怎样理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春无踪迹谁知”,春天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天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5)想象“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黄鹂用婉转的歌声回答,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之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5.读词句,晓词理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几经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伤春之情请具体写出这首词的写作思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词句鉴赏这是一首惜春词,上阕写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阕写春之无踪影可寻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穷词人用了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本词主旨《清平乐》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春天回来,与其同住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课堂小结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词同行,善于积累,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 5 页 共 5 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