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煤炭行业碳中和与碳达峰转型发展之路.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85691448
  • 上传时间:2023-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7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煤炭行业碳中和与碳达峰转型发展之路煤炭革命战略构想,为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煤炭行业转型发展路 径提供支撑期间,需实现煤炭3.0 向 4.0、5.0 的转型升级,由自 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迈进 而本研究也发现2020~2030 年煤炭消费变幅并不大,但2030~2050 年 却是煤炭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期为此,将煤炭行业发展路线划分为 起步期、攻关期、巩固期3 个阶段1 起步期:2020-2030 年(1) 能耗达峰:即便未来煤炭消费比重将逐步回落,但需求总量 短期内难有较大降幅推动碳减排尽快达峰,就要将煤炭利用过程中 节能降耗置于首位,在开采各环节采用高能效开采技术和设备,开展 余热、余压、节水、节材等综合利用节能项目,持续优化煤炭利用效 率煤炭兼具能源与资源双重属性,作为资源可用于煤制油、煤制气 等化工品进行能源转化,也能解决部分高碳排放问题[30]散煤燃烧 的排污量是火电排放的五倍以上,应着力推进煤炭集中利用、源头控 制散煤消费与燃烧,科学规划“煤改气”、“煤改电”其外,要以 减量规划倒逼煤炭行业改革升级,推动能源污染与煤炭燃烧碳排放第 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创新发展新模式。

      2) 集聚协同:随着碳减排压力增大,煤炭产品质量要求必将水 涨船高,市场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亟待推动煤炭产业链形成新标准, 应持续向下游延伸以增加产业链附加值因此,应构建以煤炭产业为 源头,煤电、煤化工等下游产业链集聚融合、相互连接的产业体系; 推进清洁高效热电联产技术、特殊煤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 发电技术;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减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带动上下 游产业链碳协同减排3) 增加碳汇: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减排措施(如植树造林)是 增加生态碳汇的重要措施,矿区生态修复则是煤炭行业达成碳中和愿 景的有效途径此前矿区生态修复多关注立地修复,且修复比率不足 四分之一我国煤矿主战场位于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中西部,该区 生态修复不仅成本高,且修复收效甚微[38]于昊辰等曾构建了一个 基于 LDN 的矿山土地生态动态恢复框架,提出了类似“耕地占补平 衡”的异位修复策略,明确了碳源与碳汇并不一定必须在同一地区实 现,可为碳中和愿景下矿区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2 攻关期:2030-2050 年(1) 开采利用:探索低阶煤中低温热解转化及产物分质分级梯级 利用,加快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不同行业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携 手研发碳减排技术,推动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利用等全产业链清 洁低碳生产,推动燃煤发电超低排放、近零排放与节能技术改造,提 升煤炭利用效率,严控煤炭能耗强度,从源头实现碳减排。

      而针对煤 炭行业,应提高煤炭行业绿色低碳标准,着力突破煤炭低碳化利用以 及碳去除等关键技术2) CCUS 技术:脱碳、去碳技术攻关是提高碳循环利用水平的关 键举措,大力发展ecus等硬减排技术是未来40年的必由之路要想 实现C02深度减排,无论是燃烧发电、煤制氢,抑或是C02作为介质 干热岩发电,在技术上必须与CCUS联合未来既要突出CCUS中“U” 的利用效应,也要降低CCUS成本,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循环利 用技术瓶颈为此,应加快部署煤矿产业链CCUS项目示范,着力开 辟煤炭脱碳、去碳利用新途径,将煤炭的能量与物质同时高效利用 例如,通过CCUS技术,煤炭企业可为下游产业提供CO2用于驱煤层 气或地质封存,共同实现互利双赢3) 生态修复:假设通过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煤炭行业净零碳 排放已经实现,那么碳中和愿景是否达成了呢?事实并非如此,以往 煤炭开发利用所致的碳排放在大气中长期累积,历史遗留问题仍需持 续去除考虑未来温控目标,必须增加对负排放技术的关注,以更高 水平的LDN衡量生态修复需求未来既要实现采煤对生态环境的近零 扰动、减少废弃物排放,又要以新型生态修复理念保障生态碳汇增加。

      因此,该阶段可鼓励煤炭企业积极承担国土绿化行动责任,利用荒山、 荒漠等地区开展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规模如此一来,生态修 复碳汇可抵消排放部分的CO2,甚至形成净零排放或负排放效应4) 新能源耦合:煤炭短期内难以破除碳排放瓶颈,减排成本大 幅降低难;而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大规模储能问题难以突破,高比例 接入能源体系难因此,未来仍需在高峰期调用煤电以保障能源基本 供应,与此同时也应提升自身碳减排的贡献度,并为新能源发展提供 支撑基础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形成新能源体系,实现风光水火储一体 化,可实现煤炭大幅碳减排5) 适应碳市场:碳中和愿景在形成企业竞争新格局的同时,新 机遇也将不断涌现只有适应未来碳交易市场机制,才能率先优化资 源配置、应对气候风险、厘清碳排放价格[4],进而健全煤炭行业低 碳发展体制机制,倒逼解决煤炭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煤炭行业必须 将碳中和目标纳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强化全 生命周期碳循环动态监测,积极适应气候变化下碳排放配额规则,主 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与煤炭行业碳排放实施方案制定3 巩固期:2050-2060 年(1)零碳利用:该阶段有望步入井下无人、地上无煤的煤炭工业 5.0 时代,实现深地原位利用,煤、电、气、热、水、油实现一体化 供应,以及太阳能、风能、蓄水能与煤炭协同开发,基本实现近零排 放。

      此外,应探索固碳新途径,只要将排放的碳经过化学处理,防止 其转变为 CO2、CH4 等温室气体,便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未来应 推进燃烧一体化利用(发电+化工)与化学一体化利用(化工+储能) 例如,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零碳能源生产类似于人工复制了光合作用 即部分金属纳米颗粒可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光能集聚效应,进而将二氧 化碳和水分子分解为碳、氧、氢离子如若将其中的碳离子与氢离子 组合,可进一步生成碳氢化合物供工业利用2)负排放技术:鉴于负排放技术在成熟度、潜力、成本、风险 等方面差异大,决定了负排放技术的不确定性过早将碳中和愿景建 立在不可预见的负排放技术上是不理性的,极易促使2050 年之前更 多高排放技术的应用,延缓了减排压力因此,负排放路径应作为补充手段储备,在其成熟可控、成本可行的基础上,在 2050 之后对冲远期非二氧化碳等难以减排的残余排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