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濮阳市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43198816
  • 上传时间:2023-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3.01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濮阳市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第一章 概 述一、规划目的(一)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和规模,整合城区中小学教育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三)通过对现状分区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近、远期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四)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好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使其既能满足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又能适应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二、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 21号);(二)《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四)《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三、规划范围濮阳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范围为:西以皇甫居住组团为界,北至卫都路,东至106国道,南至站南路。

      四、规划期限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二章 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概述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共有小学39所,在校生30660人;初中25所,在校生38015人;高中9所,在校生30868人经过“十五”期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批办学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被撤并,同时,一批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办学的规模优势得到了初步体现,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合理的配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规模相对较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面对城区的快速扩容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布局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进行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发展用地的控制现有中小学校基本状况 分类学校数学生数班级数人/班占地占地/生高中9所30868人445班70人/班78.2169公顷25平方米/生初中25所38015人680班56人/班80.6415公顷21.2平方米/生小学39所30 660人642班48人/班47.7111公顷15.56平方米/生 二、城区中小学分布状况2005年濮阳市城区中小学分布状况如下: 1.从学校空间布局情况看,戚城片、南海片的学校分布密集。

      中小学生容量大,这与戚城片及南海片开发较早及人口多有关,而其他一些地方如北环片小学太少,从而影响到新生的入学参见“濮阳市中小学布局现状图”) 2.从每校平均覆盖的本市户籍人口数看,学校平均覆盖人口各不相同戚城片南海片盘锦片昆吾南片苏北片金提片北环片昆吾北片小学覆盖平均人口数124—1.54万人0.89—1.1万人0.95—1.2万人0.85—1.1万人1.8—1.9万人0.95—1.2万人1.4—1.6万人1.35—1.5万人初中覆盖平均人口数1.4---1.6万人1.3—1.5 万人0.95---1.2万人1.2----1.4万人1.2---1.3万人1.2---1.5万人1.4---1.6万人1.35---1.5万人3.从学校平均密度看,戚城区、南海区学校密度大,北环片、昆吾北片区学校密度相对小戚城区、南海区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在2万---3万人,平均 0.7 平方公里左右有 1 所普通中学北环片、昆吾北片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每平方公里3000---4000人左右,学校设置密度也相对小4.城区中小学校均和班额情况 从2005年度小学平均办学规模看,市直、油田,校均班数达到35个班,校均人数:市直在2000人以上,油田在1000人以上;其他小学校均较小,校均普遍在200人以下。

      从普通中学的办学规模看, 市直30—46个班校均人数达到1500---2800人,油田21—40个班校均人数在1200—2100人,华龙区7—24个班,校均人数在240—1700之间,高新区两所学校,班数为18—24,人数为1000—1490人城区市直小学班额 60—63人,油田在55—60人,其他普遍在35人以下城区普通初中班额在55--60人的班数最多三、中小学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空间分布不均现状小学基本为五年制完全小学,以戚城片区、南海片区和金堤片区为核心,由内到外中小学布点由密而疏,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很不均匀,而且老城区的中小学校园用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不仅限制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功能关系的理顺,大量的新区学龄儿童必须到老区上学,增加了城市交通流量及老区道路拥挤状况二)发展不够均衡城区内中小学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小学和部分的中学校园建设与省规定标准差距较大,绝大部分的小学存在用地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生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存在严重的超规模办学状况热点小学的班额普遍过大,例如:市直一、二、四实小学、市一中、二中、一高及油田几所中学一个班级学生数达60人以上,远远超过规定的班额数,班容量严重超标,教室拥挤不堪。

      由于热点学校都存在用地不足,又存在超规模办学的情况,学校运动场所及绿地不达标,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三)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基础教育的投入缺口较大,而且极不平衡,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缓慢而且在城市的经营和改造过程,中小学的用地情况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反而因一些学校的拆除造成基础教育用地的减少,给被拆迁学校周围的热门学校带来新的就学压力,(四)对城区中小学布局缺乏有效的管制1、缺少协调统一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我市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具备法定地位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致使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小学空间布局未得到相应的有效调整,使得中小学空间布局出现了新的失衡,优质教育的空间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基础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2、房地产开发不能配套,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校配套建设与住宅开发不同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以及规划设计条件,需配置的学校(包括幼托)没能按规划实施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旦住宅开发完成,居民入住后,再落实教育设施的配套难度很大,目前有关部门也缺乏有效的管制手段3、教育体制障碍我市教育系统实行市、区两级管理体制,绝大部分小学和部分中学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部分小学和绝大部分中学由市教育局管理,油田学校由油田教育中心管理,这种情况造成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过程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上,无法保证协调一致。

      4、对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缺乏有效的措施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需要对其中部分中小学进行用地置换,以优化基础教育的布局结构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以及财政状况紧张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并对基础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投入以及有效的行政协调,否则即使有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基础教育用地状况的改善也无法得到保障第三章 中小学布局的规划原则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和中小学的现状等各方面因素,在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高中,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高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做到科学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有效地控制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一、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以“发展教育”总体目标为前提,以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为依据,确定中小学布局规划力求使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兼顾,市、区、油田中小学统筹考虑,城市发展与实际承受能力兼顾,使中小学布局更趋科学合理,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坚持小学均衡布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当合并,采取撤、联、并、建等方法,对现有小学布局逐步进行调整,布局不合理且无发展潜力的学校逐步取消调整后保留的学校,应规划预留好其发展空间,在城市新建区尽快配套建设新的学校,限制优质学校超规模发展,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三、坚持初中均衡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的原则提升市城区初中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初中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和生源引导,使其办学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充分预留各学校的发展空间四、坚持高中规模效益原则协调发展高中教育,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作准备一是拓展教育发展空间,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资源,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规模,二是放大优质高中效应,做大做强以重点高中为主体的优质高中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离,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为普通初、高中留出发展用地加强对阶段教育招生的引导,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保持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比例,做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六、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逐步限制办学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学校的发展,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按中小学布局规划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投资办学。

      第四章中小学规模预测一、规划城区人口预测根据《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总规”)规划区人口的预测:中心城规划总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2010年、2020年规模分别控制在50万、75万人左右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市区总人口达70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1990年以来濮阳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9.9%,市区增长速度估计会高1-2个百分点2002年市区按濮阳市统计局口径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00元,按照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口径为2.2万元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增长速度为8‰三、城区中小学生源剧增原因分析1、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是城区中小学生源剧增的主要原因2、依据有关适龄儿童入学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市城区中小学招生安排,应包括《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区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中的所定适龄少年儿童由以上曲线可以看出市区总人口增长与全市总人口增长趋势大致吻合,说明外来人口较少,市区人口主要为所辖各县人口迁移至市区,另外市区人口增长幅度大于全市人口增长幅度与市区吸引外来人口能力强有关,据统计,流入濮阳市的人口有一半以上流入市区。

      比较华龙区与全市历年出生人口数可以看出,全市历年出生人口数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华龙区的历年出生人口数,这与濮阳市区外来人口多及流入市区多为青壮年育龄人口相对较多有关人口高峰滞后一两年(如全市出生人口高峰点出现在1987年,而华龙区出现在1989年)这主要由于城市人口结婚与育龄年龄要大于农村人口,人口历年出生数也大致错位吻合,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