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文化差异.doc
3页论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文化差异 摘要: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常见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 研究体态语中手势语、姿势语、表情语、和体触语四种基本体态语言各自的功能,可以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体态语;交际功能;文化差异 一.体态语的涵义及分类 体态语(kinesics)一词最早是由 Birdwhistle 教授在他的专著《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69 Kinesics)中提出的,它指人们在实际中有意或无意使用的姿势和动作而英语中与体态语相关的词有body language、body movements、gesture、body behavior、kinesics等;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等有人干脆用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或paralanguae (副语言)、kinesica(身势学)代替体态语,在讨论具体内容时也往往不加区分严格地说,上述术语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语(body language),包括英语中的body language、body movements、body behavior和汉语中的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另一类是身势学或体语学(kinesics)。
法斯特认为:“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伯德惠斯特尔创造了kinesics一词是用以指研究体语的学科 而《现代语言学词典》中kinesics的定义为:“符号学用来指系统地使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传递意义,特别是与语言的结合使用 二.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文化差异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文化不同,其所表示含义也不同许多体态语都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它因国家、民族甚至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人们用体态语进行交际的方式和含义也相差很远对体态语差异性的理解错误,将直接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 手势语 手势语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在汉语中,观众鼓掌,表演者或说话人也鼓掌表示谢谢,互相表示友好感情的意义,而英语中的意义则是:为自己鼓掌,会被认为是不谦虚;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中国文化中有杀头的意思, 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表示吃饱的意思在招呼人过来 ,英语国家的人主要有两种手势一是手掌朝上,弯曲食来招呼别人这常常引起中国人的极度反感,因为这种手势在中国意味着嘲笑与轻蔑。
二是手掌朝上向里弯曲来招呼成年人,手掌朝下来招呼孩子和动物而中国人恰恰相反,手掌朝下来招呼成年人 ,手掌朝上来招呼孩子和动物 姿势语 有专家提出,人能发出多达50万个不同的身体信号,只用“千姿百态”作比喻已显得苍白无力,任何想将它们分门别类的企图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们只能从传递交际信息的常见姿势中诠释一些行为代码与文化含义实验表明,当男子与他们不喜欢的男性相处时,要么很难放松,要么非常放松,这取决于他们是否认为对方有威胁性女性在此实验中则总是以非常放松的姿势来表达不喜欢的意思 姿态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势和坐立习惯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态白人中的年轻人步履轻捷,而年轻的黑人则步伐较慢,这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在东方人眼里,美国女子大胆而泼辣,因为他们的步子比东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里,日本女子的莲莲碎步反映出他们的柔顺和屈从心理美国人着重随意与个性,常常大大咧咧地坐下来或者站着时一副松松散散的样子,美国大学里的老师在授课时,有时一边讲课一边坐在椅子上,把脚翘在另一张椅子上,这是一种师生关系融洽、毫无拘束的课堂气氛;而在中国的课堂里,老师若是这样做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也是决不允许的。
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 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感情的集中体现,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面部表情多 ,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不易琢磨面部表情确实存在民族、种族差别 ,不同民族表达感情的方式和程度存在着差异比如说受到赞扬时,中国人一定会从动作到语言给予否定,脸上现出“不相信”、“否认”、“不能接 受”的表情英语国家的人受到称赞时,一般是报以微笑 ,接受称赞并说“谢谢”中国人在情绪不好时也往往竭力保持中性表情,他们的气愤、轻蔑、厌弃、仇恨等感情常常含而不露英语国家的人产生类似的情绪时就会立即喜形于色因此,中国人认为英语国家的人天真、幼稚或者庸俗无聊,因为中国人认为善于控制不良情绪是成熟、有教养和心胸宽广的表现英语国家的人往往将中国人的自制力误解为木讷迟钝所有这些表现其实都是文化特征所决定的 2. 目视行为 目视行为指眼睛何时注意何方和持续时间多长等目视行为的表义功能极为丰富细腻,目光接触的文化差异很大例如:英美文化中听话人往往长时间地注视着说话人的眼睛,以示专注和尊敬美国人甚至相信这样一句话:“不要相信那些不敢直视你的人。
而我们中国人似乎习惯于低着头竖起耳朵听,偶尔眼睛朝说话人脸上扫一扫,避免视线的直接接触,以示洗耳恭听 体触语 体触是借身体间接触来传达或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有的国家体触频繁,有的则较少有学者根据这一差别,区分了体触文化和非体触文化布罗斯纳安认为:“人们倾向性的看法是;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而英语国家的人的体触却较为少见他的依据是:“两种人初临对方环境时所遇到的强烈文化休克证实了这 在美国等英语国家,亲近距离只能在最亲密的人之间适用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会尽量避免身体间的任何部位相接触即使在拥挤的电梯中,相互间的体触也是不允许的稍微触抚一下或无意识中碰到对方一下,要赶紧说“Sorry”、 “Very sorry”、“Excuse me” 等表歉意的话这些国家的文化特别强调“私人领域”不容侵犯而中国人私人空间意识较为薄弱,加上人口太多,对拥挤习以为常,对拥挤中的体触行为虽有时反感也能采取谅解、宽容的态度,一般不会发火 握手 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显示相互亲近和愿意交往的意思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
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严加区分,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拥抱与亲吻 拥抱亲吻的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深层的差异在体态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当众拥抱是身体接触中的常见形式,一般是在夫妻、亲朋久别重逢时发生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而在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 其他接触 不同的文化确定了它自己关于接触的定义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时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被认为是无礼的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果触摸一个中国姑娘的脸,那可是犯了大忌在中国,往往看到同性青少年交往中手拉手、肩靠肩、搂腰、拥抱,同性间一块跳舞也很常见而在讲英语国家,同性男女身体接触是个微妙的问题 三、结束语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以保持沉默,他的手脚却会‘多嘴多舌’”。
体态语在人际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要求我们重视体态语的研究和学习因此,不断加强对体态语的研究,发掘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排除文化干扰,对实现顺利、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Fast J.Body Language[M].Philadelphia; Mevensand Co- mpany,1970:102. [2] 程千山.身势语与会话含意[J].外语学刊, 2002,(2):36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胡德清.试论体态语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本文来源:《论文资料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