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符号学教学大纲.doc
9页设计符号学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17211032 课程性质 :素质拓展平台课程 先修课程: 设计概论、美学 总学时数 :36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合专业: 艺术设计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符号学的概念、符号学的产生和发展、符 号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符号学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有何借鉴与指导意义有一 个基本的了解对于符号学的核心理论“能指与所指”关系能做到理解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去解构平面设计中作为符号现象的设计语言 而存在的文字、图形、色彩等平面设计元素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对符号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的讲授,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知 识和基本原理,能够用符号学去指导设计其一,从符号学入手,对中国传统图 形资源进行总结,从图像符号的演变中发现中国传统图形设计、 审美等一般规律; 其二,用符号学的结构分析法对平面设计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阐述 通过对平 面设计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研究, 分析平面设计的符号结构构成, 从符号系统依 次展开的图像结构、 功能结构、 风格与意义结构三个层面探讨平面设计中符号结 构的特点 其三,探讨作品符号语义产生如何从确立、 固定与延伸到替换与异化 的一般规律,以及在作品图像表征与语义有效传达关系中的一般范式。
三、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基本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符号学的的理论框架以及符号的确立与拓展的一般规律,并 从符构学、 符义学、符用学三方面来探讨平面设计实践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以期 能够在具体应用方面形成对平面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四、教学学时分配数上课学期及学分章次各章名称总学时讲授指导第六学期2学分第一章导论66第二早语言结构与言语44第三章所指与能指66第四章组合段与系统22第五早直指与涵指44第六章中国传统图像符号的迭变88第七章平面设计的符号学规范与应用66总计3636五、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 导论(一) 教学目的了解符号学的基础知识与框架(二)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符号学的产生、发展,以及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三)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符号学-、符号学的定义二、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一) 符号的本质(二) 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三) 符号的各种意义(四) 不同符号之间的关系(五) 符号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符号学的理论体系一、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二、 皮尔斯的逻辑符号学理论三、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理论(四)教学提示从具体实例中引出符号的概念,再延伸到符号学(五)教学重点和难点符号学的理论体系(六)学法指导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案例相结合。
七)作业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理论对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八)小结本章学生能基本理解什么是美学、美学的学科性质、弄清美学发展的历史第二章 语言结构与言语(一) 教学目的 理解符号学理论中的“语言结构与言语”的辨证关系(二) 教学基本要求能够区分语言结构与言语(三) 教学内容第一节 语言学一、 索绪尔的“多样性与杂多性”二、 社会性与个别性三、 个性语言四、代码与信息第二节 符号学的观点一、 索绪尔与杜尔凯姆二、 记号与规则三、 概念与行为第三节 量值关系、语言系统与言语二、量值关系(四)教学提示 以课堂讨论方式引导语言与言语关系五)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语言与言语(六)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七)作业 如何理解语言结构与言语的“社会性与个别性”关系(八)小结 本章学生能基本理解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第三章 所指与能指(一)教学目的 能够解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能指与所指的含义,以及二者对于符号的构建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记号一、记号的组成二、记号与符号 第二节 能指与所指一、 能指二、 所指三、 现实性与心理性四、 内容与形式五、 意指作用六、 值项第三节 对几种传统图形举例一、太极图二、万字纹三、十字形(四)教学提示 以案例图形讨论方式引导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六)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七)作业 分析太极图中的能指与所指理论八)小结 本章学生能基本理解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第四章 组合段与系统(一)教学目的理解符号学中的组合段与系统(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组合段与系统的概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语言的两根轴一、组合轴二、联想轴第二节 组合段 第三节 系统 、联想场、双边对立与多边对立三、相应对立与单独对立(四)教学提示 以课堂讨论方式引导出组合段与系统的涵义(五)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组合段与系统的涵义六)学法指导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七)作业简述系统的特征八)小结本章学生能基本理解组合段与系统的涵义第五章 直指与涵指(一)教学目的理解 直指与涵指的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直指与涵指的含义与 本质特征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表达平面与内容平面一、表达平面二、内容平面第二节 直指与涵指一、直指二、涵指四、实在系统(四)教学提示以课堂讨论方式引导出直指与涵指的内涵(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直指与涵指本质特征六)学法指导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
七)作业简述直指与涵指的定义八)小结 本章学生能基本理解直指与涵指的范畴第六章 中国传统图像符号的迭变(一)教学目的 用符号学理论分析把握中国图像的脉络二)教学基本要求 用符号学解构中国传统的图像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形态初始:自然象期一、“拣”来的文明二、人造物的产生与发展三、图腾与巫术第二节 彩陶意匠:鱼水象期一、新石器时代二、自然图像的符号化三、“鱼 +水”的组合四、早期的形式美感第三节 威严仪容:饕餮象期一、饕餮纹二、青铜器的符号系统三、文化场域与语义场域第四节 人文复苏:“人”象期一、说唱佣二、对“人”的关注三、画像砖与画像石体系第五节 山花烂漫:“花”象期 一、美学特征和生活趣味表达的转变 二、中国图像符号体系的转变第六节 不拘一格:“繁”象期 一、图像体系的变革 二、大文化范畴三、符号体系的现实应用第七节 现代转换:信息象期 一、中国传统图像体系的资源优势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视觉方式的整合三、从“有意义的形式”到“有意味的形式”四、中国传统图像的现代转化方式(四)教学提示 借助中国传统图像体系来研究符号学理论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符号学理论的现实应用六)学法指导 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 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
七)作业 简述中国传统图像的发展脉络八)小结通过符号学与中国传统图像符号体系的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把握符号学的理论第七章 平面设计的符号学规范与应用(一)教学目的理解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应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规范,做到灵活运用符号学指导平面设计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符构学的约定一、 符号学与三大构成二、 平面设计符号系统的构成三、 完形心理学第二节 符义学的限制一、 意义表达的可理解性二、 设计语意表达的外显性与内涵性三、 设计符号系统中的隐含信息第三节 符用学的要求一、 符号指示的恰当性二、 受众三、 设计实施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四)教学提示 以实际案例引导出符号学的规范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规范六)学法指导1、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相结合;2、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相结合七)作业简述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规范八)小结本章学生能基本理解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规范, 在以后可以更好的指导平面设计,使设计更贴近社会,更实用六、课程有关说明本大纲编制的依据是: 1、2005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通知; 2、信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本科 专业培养方案。
修学该课程前应学习设计概论等课程 应注意对符号学理论框架 的理解,其重点和难点在于符号学的现实应用 应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学习, 同 时阅读相关书籍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一)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二)利用多媒体来讲授八、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二)参考书海军,视觉的诗学 [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月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九、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一) 北京大学艺术学教学网站;(二) 中国美术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