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中描摹笔触的分析.docx
5页油画中描摹笔触的分析 一、描摹笔触的出现与运用绘画产生之初,其“笔法”与儿童画颇为相似,是以勾勒性的线条获取兼具意向与原型的形象这种“原始”手段随着绘画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作画过程中的一个初始步骤——更具体的画面要求使得绘画的技法语言不断扩充,酝酿着描摹笔触的出现蜡彩和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由于绘画基底与调色媒介的快干性,使得该画法的笔触间不具备舒适的融通性这个前提下,越来越专业的画匠为满足愈来愈挑剔的眼睛,追求逼真、细致的画面,自然缩小了每个笔触,尽量体现色彩的局部微差于是,描摹的笔触出现了,并体现出画匠的职业技能手段15 世纪上半叶,弗兰德斯的凡·艾克兄弟以油性媒介代替水性媒介调色,使得绘画语言获取了两种新的可能性,即融通性和透明感绘画变为工序严格,颇具技巧的复杂劳动,不再是原始时期简单的有感而发或对幸福一厢情愿的捕捉手段了随后很长的年月里,画家们都在努力用好油画材料,不同气质的画家提供给人们不同的技法效果但描摹笔法在所有画家完成度较高的作品中都必定出现——这仍然是描绘细节、获取真实、赢得口碑的必要手段和本能选择随着绘画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油画材料的不断完善,绘画语言成为体现画家气质最朴素最真实的载体。
题材、构图等先定要素往往大同小异,而绘画笔迹则最能见证画家的才情与勇气17 世纪的伦勃朗和委拉斯开兹二位大师凭借其“成熟作品”中或稳准狠的豪迈笔触或收放自如的潇洒笔意展示了让后人无比钦佩的才华路逐渐宽广,小小的描摹笔触在纵马扬鞭般的豪放笔触旁,显得怯懦与拘谨随后一段时间,油画的发展正是受到了多种张力的推动,被自由的诉求日趋解放着等到19世纪上半叶摄影术出现,更加逼转了油画的前路,使西方绘画逐渐摆脱了具象的束缚,“观念”成为绘画艺术的新核心词,技法沦为压抑在心底的思乡之情,时而自觉涌动一下于是,惊人的景象出现了:绘画语言的幕后定位使得伦勃朗、苏派等原本张扬的笔触几乎不再被当代绘画所容许——这种太显眼太具绘画性却紧扣形体而非常牢固的绘画语言显得陈旧,而历史更为久远的描摹笔触却兀自存在于现今的许多绘画中,一如既往地新鲜也就是说,从古到今,描摹笔触始终出现在油画中,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最质朴最通用最没有侵犯性的绘画语言这份存活度毫无疑问是符合某种真实本质的善果,我们将以几位大师画作为线索,探寻原因二、描摹笔触的“业余性”学油画之人在汲取古典大师营养时,大多会选择提香、伦勃朗、委拉斯开兹、戈雅、德拉克罗瓦等才气纵横于笔端的画家。
他们的沉稳与张扬、深厚与活力都在画面上铺展开,成为学习者的榜样学习者往往回避了达·芬奇,以及更早的弗朗西斯卡以及乔托达·芬奇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他的才能几乎覆盖了自然学科的所有领域,数不胜数的发明创造居然包括飞行器、仿生技术、降落伞、攻城设备、乐器、解剖学、灌溉系统……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难定义达·芬奇与其他绘画大师的区别,即达·芬奇是名业余画家!难怪习画人对达·芬奇无论多敬畏,也难以深入其画中学得一招半式而达·芬奇的油画笔触,好似职业的湿壁画手法——往往是细致描摹出来的达·芬奇希望体现于画面之上的是玄妙而真实的光影空间,是逼真的人与景,并不会[来自w]去计较着用何种绘画语言这种对本质的依托、对目标的清醒是其完成所有伟业的前提手腕的乐趣并未在其油画中扩展开,精致的描摹足以适用于他的追求了是伦勃朗、委拉斯开兹这样的职业大师身处绘画的圈圈中,才体会并抒发着职业技能的乐趣伦勃朗们的绘画语言在美术史上是无法复制的,它们只能属于那个画家初步获得社会地位的短暂时期他们的这种表现切合了人类文明分工不断细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道路在此道路上,后来人认可了职业画家有些狭隘的乐趣,将“原生态”的描摹笔触看做生涩或业余画者某类稚嫩的表现。
到了苏派,画家采用直接画法,却难舍古典绘画的层次性,便在一两遍的描绘中尽量呈现丰富沉稳的节奏应该说是成功的,笔触之潇洒之深厚明明白白摆在画面上中国的油画受苏派影响极大,其浅薄之处也正是苏派油画的浅薄之处这种一蹴而就的潇洒虽然颇具功力与大局观,但其根基过于强调画家的专业性随着20世纪画家的身份变为艺术家,观念表达成为大家伙儿的愿望时,潇洒老练的笔触便显得碍眼了潇洒的笔触不再展示艺术家的魄力,便惨遭扬弃如今我们再看伦勃朗、委拉斯开兹的绘画,确实很好,依然被感动,却也默认了他们的陈旧相反的是,描摹笔触及其变体却依然适用于当今的架上绘画,正是因为其本身非常平淡无奇,贴合却不抢夺画家意愿的表达绘画语言永远存有新旧之分,越是那种夺人眼球的笔法越容易让人失去耐心连小孩子和业余画者都会的描摹笔触反而万古长青,这也是人类未被琐碎的分工而完[来自www.lw5u.CoM]全异化的一份信心吧三、描摹笔触的“本质性”当代绘画语言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这体现着绘画语言的重要性,却恰恰也说明了绘画语言的浅薄别致的绘画语言很容易促生出某种短命的风格现当代油画运用绘画语言的独特手段通常是强调某种表达方式,形成个人语言。
如波洛克的滴洒,德库宁的涂抹,里希特的轻扫,阿利卡的薄蹭等这一个展现个人,创造品牌的时空动荡得让人不那么踏实——以新制胜只是消费时代的策略,却已浸入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而描摹笔触体现着画家放低身段,尊重对象的态度,虽不直接展露胆量,但含着画家对大道的崇敬欣赏绘画与欣赏艺术家是两个视角,看画与看作者是不同的在很多有才能的画家展示着个人魄力的同时,描摹笔触一如既往体现着绘画艺术的本质:即那种与看紧扣的再现,提供着与英雄气概相异的沉静只不过,现如今,描摹笔触与其他绘画语言一样,被单单拉了出来,成为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回避的选择,这仍然归因于人对绘画的“新认识”目的发生变化,本质的东西就被扭曲美术史梳理得再清晰,也难免建立在种种软弱的接受之上,建立在一些解释和猜测之上这无意间已经扩大了“绘画”的范畴,使得派生物与本尊并存,难以分辨当绘画不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是作为旅程中的新一站时,会是什么?很可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体现,一种孩子气的占有这时候,绘画真正可以称为绘画了而别无旁骛的心与无从参照的手只能面对自然,一笔一笔描绘着眼中的景,追求心中的愿了四、结语心中的历史一再向我们表明,迎接未来几乎等于追溯过去。
如果那些善良与丑恶,勇气与保守,思考与猜测会一如既往存在着的话,那描摹笔触也将在绘画中隐隐约约存在着如果想要以崭新的心灵获取一个纯净新世界的话,描摹笔触也绝不会是先消失掉的那一个郑丽琴,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