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心理学 案例(完整).doc

81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3674445
  • 上传时间:2018-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0.50KB
  • / 8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 0~2 岁(客体永久性记忆) ②前运算阶段 2~7 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 7~12 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简称“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 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 S→R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

      写成公式是 R→S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 1912 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 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35.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36.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 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 37.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 1930 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3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3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

      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40.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4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

      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50.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51.如何避免机械学习: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52.接受学习的特点: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54.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55.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56.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57.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61.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 ⑧用符合习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