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61578427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3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脑卒中是一种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临床及家属往往注重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康复,主要以恢复步行能力为主,对于上肢功能重视力度不够,而有资料显示,约有5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上肢功能无法恢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康复疗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肢体功能重建具有良好效果本文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旨在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38~67(52.40±6.33)岁;平均病程(4.87±1.06)个月研究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37~68(52.61±6.18)岁;平均病程(4.66±1.5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患者经CT、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发病;家属均知情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脑外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依从性差等患者1.3方法患者入院后对照组行常规上肢康复训练措施,采用被动运动训练扩大上肢关节活动度,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刺激上肢关键肌收缩;关键点控制及牵张手法降低肌张力;Bobath握手训练关节活动度;2次/d,30min/次,连续2个月研究组患者增加悬吊运动训练,采用成人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北京泽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RLMC103)进行训练,内容如下:(1)仰卧位肩关节外展训练:患者呈仰卧位,将吊带固定于双侧肘关节的上部,使用宽吊带将骨盆及胸部固定,双上肢对吊带向下用力使头部及胸部远离床面,而头部使用弹力绳支撑,肩关节外展位向头部方向运动,在外展90°时肩关节旋前继续移动,直至到最大限度2)跪立位肩关节前屈训练:患者呈跪立位,双肘屈曲90°,将两悬吊带固定于肘关节上方;牵拉两悬吊带充分使肩关节前屈,身体逐渐前倾,将重量完全放置于双上肢3)俯卧位肩关节后伸训练:患者呈俯卧位,患者上肢与身体平行,于腕关节处固定悬吊带,充分向上牵拉腕关节,使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向后伸展4)骨盆控制训练:患者呈仰卧位,非弹力绳固定下肢,采用患上肢及躯干的力量将骨盆抬起,连续做10次。

      5)躯干旋转训练:患者呈坐位于悬吊系统下方,将肘关节屈曲90°环抱放置于悬吊带上,扭动身体完成躯干旋转2次/d,30min/次,连续2个月1.4观察指标(1)上肢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患者患上肢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角度2)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UE)评价,包括33个题目,评分越高说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好[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BI)评定,满分100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能力及独立性越差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上肢关节活动度治疗结束后发现,研究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表1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关节活动度水平对比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a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b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P<0.05脑卒中患者在3~6个月处于恢复期,此期绝大多数患者上肢功能并未恢复,甚至呈加重状态,表现为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严重下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常规康复措施如被动关节活动、关键点控制、牵张运动等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病程较长,因此常规康复措施已不能满足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是保证患者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降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恢复上肢关节活动度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4]近年来,随着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研究,悬吊运动训练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以骨骼肌训练为主的康复疗法,注重对肌肉及关节的强化与改善在本文中,悬吊训练是一种以外力来纠正患者异常姿势反射,通过悬吊绳对远端关节进行固定,以外力及自身力量的作用使上肢关节、肌肉、肌腱及骨骼等承受一定的压力,使上肢关节肌肉压力传感器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加,使其得到进一步控制,从而抑制痉挛的发生,有效降低关键肌的肌张力;在悬吊绳的基础上,患者于各体位进行肩肘关节的牵拉,使其主动肌与拮抗肌发生拮抗作用,从而保证关节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不仅使关节的协调性增加,并有效恢复已挛缩的关节活动范围。

      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悬吊运动训练对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具有良好效果恢复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核心是需要提高关节及关键肌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上肢肌肉、关节的协调性及稳定性是康复训练的重点[5]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所采用的悬吊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分析可能原因:悬吊运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远端固定效果,远端固定有利于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在悬吊作用下以自身运动的形式对各关节、肌肉增加刺激压力、牵拉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肌肉关节的控制能力,在悬吊下开展肩关节外展、后伸及前屈运动,在悬吊绳的辅助下使患者主动用力牵拉,充分刺激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及肩胛下肌等肌群的收缩性,进而使关键肌群达到稳定状态,提高对关节的控制性能;另外增加骨盆控制及躯干旋转训练,可充分调动全身肌群的控制性,不仅能够通过全身运动改善上肢关节、肌肉相互配合的控制能力,并有助于全身随意运动的产生,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上肢关节活动度,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临床中具有较大优势。

      参考文献:[1]陈四海,朱珊珊,陈湘鄂.悬吊运动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3):203-206.[2]徐磊,王楚妹,董有康,等.针刺结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8):8-11.[3]黄琪,万勇,刘洁,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225-227.[4]苗莉莉,田利华,杨振国,等.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3):180-182.[5]孙增鑫,闫彦宁,赵振彪,等.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4):305-307.王锐,游国旺,蔡贺.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8):3112-311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