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黄氏播迁概叙.docx
15页遵义黄氏播迁概叙(征集稿)遵义黄氏播迁概叙(征集稿)遵义市江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遵义市江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秘书长)黄良超黄良超由于历史原因遵义及其周边地区,较长一段时期隶属于四川管辖,至今遵义人的很多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仍然保留着川渝特征因此要全面了解史上遵义黄氏播迁,就必须了解川渝黄氏的播迁针对这一历史现状,近年来遵义江夏文化促进会组织相关人员,对遵义地区历史沿革及黄氏播迁进行了系统的调研考查,现就近期考查了解的情况作简要概述一、遵义地区历史沿革及变迁一、遵义地区历史沿革及变迁遵义古称播州春秋战国时期,为巴国(今重庆市)大江(长江)南岸地小君长军主国鳖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鳖国地置鄨县,隶巴郡(今重庆市) 唐贞观十三年(639)置播州﹐因境内有播川得名唐末为土司杨氏所据宋大观二年(1108),首领杨光荣、杨文贵各献其地附宋,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宣和三年(1121)废播州为城,隶南平军;废遵义为砦,隶珍州嘉熙三年(1239)复设播州安抚司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招抚十四年,杨邦宪以播州、珍州、南平军地降,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宣抚司充播州安抚使。
杨邦宪卒,子汉英袭职,赐名赛因不花二十八年升为播州宣抚司,隶属于四川行省次年,以赴京取道湖广为便,改隶湖广行省宣抚司驻地在今贵州遵义市,统辖黄平府、南平綦江、珍州思宁、旧州草塘等十九个长官司和诸垌寨大致相当今贵州遵义市、瓮安、黄平、凯里、湄潭、余庆、金沙、仁怀、习水、赤水、桐梓、绥阳、正安、道真以及四川綦江等地区大德五年(1301)﹐水西蛇节和水东宋隆济因不满元廷征发,联合各部起义,元发思州、播州兵讨伐七年,擒杀蛇节、宋隆济杨汉英因功进资德大夫,子孙承袭其职至正二十三年(1363)附明玉珍,明洪武五年(1372)降明,六年升为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八年(1600)平杨应龙,柳宗元认为“非人所居”的播州被分为遵义、平越二府遵义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清雍正六(1728)年,遵义府改隶贵州省今天遵义市的地域大部分属于遵义、平越两府及石阡府、思南府的部分地域二、遵义黄氏先民播迁概况二、遵义黄氏先民播迁概况据地方府志记考证,早在先秦时期遵义就已经有黄氏先民的活动足迹据《遵义府志》记载唐僖宗年间,杨端、杨拱父子平蛮入播时,黄姓已经是当时播州九大姓氏之一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早年进入的先民们,由于长期与本地土著民杂居早已经被同化了,很难在湮没的历史长河中寻觅到他们的活动踪迹。
目前仍生活在遵义这片土地上的黄氏先宗们,他们大多是宋、元、明、清时期相继迁徙而来的外地移民由于他们迁徙的年代不同,祖藉源流也各不相同经多方考证,按照他们迁入的历史时期,大体上可归为:唐末宋初、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几大时期唐末宋初进入的黄氏先民,主要是随杨氏父子由山西汾阳一带入川,经泸州入播平蛮而留居下来的黄姓军人,他们战后就地分流安置繁衍的后裔,这一部分黄氏先民已大多被土著同化,只有及少数仍保留一定的祖源习俗,如正安小雅的一支黄姓,他们至今仍沿袭着山西汾阳的排行字令宋末元初进入的黄氏先民,多是经湖广流入川黔参加抗元斗争的黄氏义士、军人及流民为主而繁衍的后裔这一时期进入的黄氏先民,他们大多碾转江西湖广进入川黔其祖源多与福建邵武、江西双井、浙江金华、广东循阳、湖南渠阳有关元末明初进入的黄氏先民,大致分三类:一是在参与元末起义中,因追随陈友谅、张仕诚、邹普胜等与朱元璋抗衡失败后,为躲避朱元璋的追杀而逃入川黔地区;二是追随或归附明玉珍,而进入川黔的军人或流民,这两部分黄氏先民的祖藉地,多为江淮和两湖流域;三是万历年间,参加朝庭平定播州杨应龙反叛,而随军征调进入的军人,这类先民多因军功封赏,留囤戊守一方,多以聚族而居,人口发展较为迅速。
明末清初进入的黄氏先民,大致可归三类一类为躲避张献忠滥杀无辜类,而从四川逃入遵义的流民;另一类是随朝庭大军追巢张献忠余部而留下的军人,或张献忠余部失败后失散隐居人员后裔;再一类是嘉庆咸同年间,清庭推行改土归流而有组织地迁入的移民三、主要支系及分布状况三、主要支系及分布状况(一)(一) 、遵义县黄氏、遵义县黄氏1、明嘉靖三十二年落业现汇川区高平排军,及遵义县石板镇天旺阁门都、马蹄镇阳半山的黄立山公后裔据乾隆五拾二年老谱记载:立山公字寿山,系海豹公后裔海豹公后历实吉、文河(字鑑) 、南福、国祥、思忠、循政、珍公方至立山公谱序载曰:政公遭奸人谄害,皇上拟派兵捉拿,幸得恩刘桢与公有旧,及时通风报信,政公即刻遣散子孙,见有兄弟二十一人,子女二十一人,家仆奴婢众多,恐撩乱宗支,故于峭公墓前倒挂刺旁题密诗以示儿孙:“政祖先宗有三妻,邹余罗氏各子七要知骨肉亲疏胍,三女十八有详细 ”并注明“常记此诗者方为大孝”故此支一直遵俸峭公第八子黄政公为直系上祖 立山公一支在排军落业定居后人才辈出,清同治年间黄灿章钦点翰林、黄藻章高中贵州解元,光绪年间黄治临授国子监,一时族第鼎新;人官武将途经排军,文官下轿武将御鞍,一时名声大噪。
清乾隆至咸同时期,阁门都黄灼、黄在德、黄玉清祖孙数代治学有方,生员广集名誉乡党阳半山黄永泰公参加了遵义府志的修订、黄国安公开馆治学,颇受邻里推崇立山公后裔人口众多,近万余人,是目前遵义境内较大一支黄氏后裔主要演绎为高坪排军朝佐公后裔、阁门都朝位公后裔和阳半山朝供公后裔三大支点,目前族人主要集中分布于遵义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境内,有部分散居湄潭、息烽、修文、金沙、黔西等县2、明朝年间经高坪排军落业现遵义县南白镇懒板凳柢竹园的黄现忠公后裔据谱载,柢竹园黄氏一族系为峭山公之二十一之黄井公后裔,系由江西省迁徙入四川 重庆府合川青华里石灰窑(今南白镇民主附近)居住后,井公之二十六代孙黄现忠公迁至 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柢竹园(即现在火车站黄家寨旧址,又即南白铝厂之地)定居 据传黄僚公之玄孙仲贤公传,不知何年何月离别祖地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嘉,移居 吉安府太和县梧桐里老鹳窝落业于 1608 年生黄琼公又不知何年何月琼公携夫人吴氏迁 入重庆入籍,经几番周折又移居四川合川青华里石灰窑落业,后又辗转狮子嘴居住(岁月 已久,难考详情) 所生二子:现忠、益忠历经数年,琼公夫妇双亡,又遇灾祸之事,现 忠公携夫人陈氏迁至遵义县南白镇柢竹园买地安居,落业,繁衍后人,遂成为南白黄家寨、 石板黄家寨、石板龙蛟塘、石板白炭沟、石板落雨坝、石板沙子沟、石板文家寨、息烽猪 场等数支黄姓始祖。
现忠公夫妇繁衍八子(谱称八大房):长房芝琯、次房芝珆、三房芝璲、四房芝玹、 五房芝瑛、六房芝珍、七房芝玿、八房芝玉其长房、三四五六房留居南白黄家寨(2000 年现因国家征地新建铝厂移居南白商贸城) ;二房、七房于清雍正年间(1724 年)实行“摊 丁入亩”制时分别迁至石板镇罗贵山、岩底坝安居乐业;后,三房之长子迁至息烽猪场蒲定 居(世系未查) ;八房下无考缺世现忠公字派诗句:忠芝金大仕,玉(钰)文宗礼智富贵成(承)先绪, 青(兴)云(荣)昌万世原广东省和平老谱景轩绳祖公排行诗句:庆启系骏万,祖显仕必定真良均同迪,昌金汉宝进永沐兴仁泽,长阶奕世祥3、明朝年间经桐梓、高坪排军落业现遵义县石板镇桐梓关的黄祯吉公后裔桐关黄氏一支族人由江西省往西北迁入川,早期定居桐梓,后迁遵义排军落业,再辗 转尚稽、金沙,最后祯吉公始定居桐关子孙繁衍蕃昌至今已十余代道光八年(1829 年)曾有江西南丰双井和广东嘉应江夏黄氏族人送来潮州黄氏宗谱,从而续修了居遵《黄氏宗 谱》 因此明朝至今的宗祖来龙去脉较清楚据谱载,桐关黄氏上系祖源应为峭山公之二十子黄井公后裔黄井公由福建邵武迁居 江西南丰双井村,娶妻李、戴、丁、吴,娄五位夫人共生育了十三个儿子:大兴、大盛、 大成,大同、大忠、大用,大全,成刚、聚奎,成廉,成素,澄,维。
其中长子黄大兴 (915—985 年)居南丰双井,娶妻罗氏生五子:元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黄元二 (966—1039 年)妻张氏生一子黄阁黄阁(994—1065 年)妣赵氏,生三子,其中一子为 万荣黄万荣(1032—1103 年)娶妻谢氏生二子:中章、中养黄中章(1053—1120 年) 妣杨氏生二子:元殷,元刚黄元刚(1083—1158 年)官任司马尚书,夫人杨氏生一子黄 春,黄春(1108—1175 年)妻杜氏,生二子:尚仁,尚义黄尚义(1145—1213 年)妻古 氏生一子黄淑能黄淑能(1175—1215 年)妻古氏生一子黄震黄震(1201—1276 年)进 士,官至焕章左司马尚书曾撰修黄氏族谱上呈御览,皇帝亲题“黄氏忠孝两全,历代簪 缨,江夏无双,庆衍后裔”十八字赠之黄震娶妻吴氏,生一子黄文黄文(1225—1305 年)进士,官至中书受业夫人曾、江氏、生一子黄穆,黄穆(1253—1326 年)娶妻梁氏 生三子“景升,福寿,禄寿黄景升(1279—1360 年)官任尚书,妻李氏二子:伯、僚 黄伯迁居广东惠州永安县中镇立业开基;黄僚徙居广东梅州立业开基进士,官至琼太守任 职其满告老还乡途经喜州,因爱这里山水,便落脚居于喜应州城西庙五马坊水巷口,成为 喜应黄氏始祖。
黄僚娶妻周氏生四子:庆吉、庆华、庆荣、庆寿庆吉字延政,官至朝议 大夫判尚书武部员外郎,娶妻吴氏生二子:日新,日升日新娶李,陈二氏生四子:文质, 文焕,文贤,文宝其中二子文焕娶妻李氏生一子贡叔,居镇平,浩赠文林郎,有四子: 秩彝,德彝,祖彝秩彝娶妻刘氏生二子:继受,宏伦世居镇平县樟坑子宏伦娶妻杨、 李二氏,生四子:成一,成华,成照,成山成一、成昭徙经万安县迁回江西吉安府太和 县落业,成昭娶妻王氏生二子:以素,以东以素在正德未年(1521 年)徙居四川,最后 落业桐梓县天桥(今小西湖) 在相应时期内来桐有金、黄、付、李、刘、严、简,潘八姓 以素娶妻田氏生二子:弼昌,应梦弼昌娶蒯氏生五子:东寅、东烈、东诰、东照、东宰 东寅娶妻刘氏,其曾孙维强迁狮溪农丰村殷家岩落业,东烈娶妻付氏,其孙贵华迁东山黄 家湾立业,后裔维相北迁南桐镇营塞村独丘田立业,东浩迁官司仓水坎落业,东照居原地, 东宰娶妻杨氏,其孙应斗迁遵义排军落业 以素二子应梦迁县城南坛垭口落业生三子长子金爵留居原地,二子锦爵迁遵义尚溪 镇,三子朝爵缺嗣二子锦爵娶失考生二子:祯吉、祯逸祯吉公于清初迁出,因其妻途 中病故;遂滞留于金沙龙塘杨家帮工,因表现出色,娶杨家之女为妻,婚后祯吉公凭其铸 锅手艺积累了一些银两,在遵义县鸭溪桐枝关(今桐关)买地为业,遂迁居桐关,历 300 余年,十余代,其子孙繁衍千余人,故尊祯吉公为桐关黄氏支系始迁祖。
4、明末清初落业现遵义县山盆的黄子祥公三子黄应舟、黄应忠、黄应海公兄弟后裔居住在遵义县山盆、芝麻两镇的黄氏,开基始祖黄子祥,一世祖黄应忠、黄应洲据山盆 1990 年《黄氏族谱》载,至明朝时,黄子祥官封吏部大堂,娶三妣罗、夏、范氏,各生七祖,其中范氏小生一祖抱一凑数,是谓小三妻也原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因兵乱由湖北武昌府麻城县孝感乡分散,川、黔、滇均有伯仲子祥之后,二世应洲、应忠、应海、应明、应开等从川赴黔入籍遵义绥阳金子坝、高坪马鞍山、迁板桥牛王腾,再由遵义城内马桑窝流传三世祖黄茂入籍山盆九甲地名独木堆山盆一脉系应忠、应洲之后应海官至贵阳知府,职后入籍遵义城小十字,现住高坪哑巴水(即今高坪太平喇叭水) 应明、应开赴绥阳金子坝茂祖遇官府相遇因粮更姓“王”,公元 1914 年甲寅岁十月二十八日,山盆黄天琏倡首还祖,现两房碑志还主,从今后将碑志的“王”剔去,更为“黄”故子祥脉派以其为始祖,分两大房5、明末清初移居现遵义县鸭溪镇白腊坎和枫香南京坝、大田坎的黄堂公后裔此支黄氏后商,系明朝中叶平蛮入播,由四川富顺碾转仁怀厢子岩、松林红岩转石迁入的四仁糸仁祥公后裔黄堂公逝后葬松林红岩转石,后因修筑红岩水库被淹没。
其后裔居住较为分散,目前能联系疏理的仅三十余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