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ppt
27页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带动了道路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这对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复杂情况,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客观上迫切需要一批技术硬、思想素质高的专业驾驶员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当中,人的主观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些主观因素当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减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对驾驶员来讲,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确判断决定、及时反应等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状况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会影响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另外,在行车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外界因素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主观行为是大脑和心理双重作用的结果,因而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这对安全行车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以下,我们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揭示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影响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影响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 1. 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因而会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驾驶员在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尽管,一定时间内这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如果驾驶员长时间在这种紧张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疲劳、疾病、反应迟钝、性情急躁、缺乏自控能力、健忘、惰性、无主见、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等)。
2. 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紧张、恐慌、焦躁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紧张、恐慌、焦躁等心理等心理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心事,会影响他们的心情(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而另一方面,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又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以及诸多难以想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例如,当驾驶员在承受某种心理负担时,就会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应,容易导致驾驶员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 而他在没有准确判断情况下的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与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从而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由出乎意料的外来有害刺激而引起的体内异常变化所导致的紧张情绪反应状态,也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恐惧心理。
另外,在驾驶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驶来的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等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驾驶员的应激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主观感受到的并且可以进行测量的对内外刺激的综合反应,由环境和外部因素所决定,是与驾驶知觉和驾驶评价有关的反应唤醒驾驶员的应激一般包括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情感反应,如焦虑增加;行为反应,如侵犯性驾驶行为) 面对这些突发情况,驾驶员或许难以在瞬间做出避让动作,甚至还做出了错误的反应,而这些都会引起驾驶员的恐惧心理还有一些情况也容易导致驾驶员情绪的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一旦这些不良心理重复出现就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应的严重改变,极易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等心理,而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又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如果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举止失措,做事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致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最终导致了驾驶操作的严重失误。
3. 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去“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带“病”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又自认为技术高超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做法根本不予重视由于心里有所顾忌,他们一直处于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既担心被查处又害怕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根本难以做到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4. 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心理 据近几年事故统计说明,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要占整个事故的大多数,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置安全于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霸,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活动中,驾驶员既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受益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既是事故的肇事者,也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在道路交通诸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保障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以下,将对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相关对策做一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驾驶员心理素质 1.什么人容易发生事故.什么人容易发生事故 经过专家调查测试发现,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使其比一般驾驶更易发生事故 有三种人易出事故: a.社会偏差程度越大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高 b.追求感受的倾向与交通违章次数呈正比 c.攻击(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 2.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心理状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心理状态 a.盲目自信,思想麻痹,出现异常时感到出乎意外,表现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b.侥幸心理,图省事,怕麻烦; c.注意力转移,导致决策匆忙,忙中出错; d.骄傲自大,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不在乎,对危险不易察觉; e.对工作有厌倦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活动能力低下; f.情绪不良,情绪波动反常,好走极端,控制能力减弱。
3.影响驾驶员心理异常的因素.影响驾驶员心理异常的因素 a、自然因素如道路平坦宽广,视野开阔,驾驶员易产生麻痹心理;山高坡陡弯急,风霜冰雪雨雾,驾驶条件差,又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b、气质特点人的情绪、个性等各不相同,在不同因素的刺激下,会导致冲动或抑制等不同的异常心理 c、自身行为驾驶技术高超者,易盲目自信;技术生疏者,会产生拘谨、忧虑心理;某人或某地屡发事故,容易产生恶性循环;酗酒后容易麻痹失控 d、人际关系有关系网,会产生胆大妄为的优越感;同级、上下级、家庭、邻里间不融洽,都会产生不应有的异常心理 e、其他原因如旅客的过激言语等 4、提高心理品质确保行车安全、提高心理品质确保行车安全 A.了解自己的气质了解自己的气质 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各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各气质类型典型特征: 胆汁质胆汁质(兴奋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的汽车驾驶员,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胆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胆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 a.操作动作干脆有力,处理情况果断,开车速度较快。
b.严格要求自己的愿望很强烈,但这种愿望往往被自己的一时冲动所破坏行车中易被对方不礼貌的行为激怒,一旦激怒将会做出危险的报复行动 c.处理危险情况时不能够沉着仔细,喜欢冒险尝试因此处理情况的危险系数比较大车辆的恶性事故中,这种类型的驾驶员比较多 结论结论:这类驾驶员不适宜长距离驾驶车辆,因为他们很难在长时间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多血质多血质(灵活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人的特点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多血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 a、操作动作敏捷,反应较快,处理情况准确,行车中能坚持礼让,并乐于帮助其他驾驶员解决困难,遇紧急情况采取的措施也较有力 b、但这种人的驾驶特点表现得不稳定,车辆驾驶的平顺性随着情绪变化有较大的波动,车速时快时慢,有时车开得十分平顺,有时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当别人讲奉承话或心情高兴时,经常忘乎所以地开快车 c、经常耍小聪明蒙混对方或有关人员,对一些重要的情况观察得不细致导致行车中险情和小事故不断 结论结论:这类性格的驾驶员,应注意锻炼和培养自己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努力克服那种轻浮好胜的性格。
粘液质粘液质(惰性占优势的类型):安静,稳重,沉着,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三思而后行,不容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较难转移,善于忍耐,偏内倾型 粘液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粘液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 a.操作动作稳定自如,行车中不急躁,不开快车,车速具的较强的节奏性,驾驶员不易受外界的干扰,能较严格地执行交通规则 b.驾车的工作节奏较慢,车队行进时经常掉队 c.对情况处理不够果断,对危险情况的处理,常因优柔寡断而坐失良机这种人发生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遇情况犹豫,自信心不足 结论结论:这类驾驶员性子慢,适宜在道路情况不复杂的条件下长途驾驶,而不适宜在情况复杂的条件下短途驾驶 抑郁质抑郁质(软弱占优势的类型):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观察他人不易注意的细节,富有幻想,胆小孤僻,具有内倾性 易形成的缺点是反应能力差,感情较脆弱,在突变情况下,应变能力较差,因此也有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 抑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抑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 a.操作动作较正规,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驾驶车辆,车速会比较稳定,行车中有主动礼让的精神。
b.但这种人处理情况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对一些交通情况观察得不够全面,思想较狭窄,致使处理意外情况时不知所措 c.行车中,情绪虽稳定,但一种意念产生后,就非要付诸实现,不易改变主意一旦遇到超车、让车、会车不顺心而产生固执情绪时,便会强行付诸行动 结论结论:这类驾驶员积极性低,易疲劳,工作效率不高,在紧张情况下尤其如此因此,他们不适宜做专用汽车驾驶员,如救护车、消防车等 B.气质在实践中的意义气质在实践中的意义 a.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 b.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和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 c.汽车驾驶员应当善于利用自己气质的积极方面,抑制气质的消极方面因此了解自身气质方面优点与不足,对于安全行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少汽车驾驶员尽管气质不同,但都能达到百万公里无事故的优秀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 d.驾驶员可根据顾客的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工作 e管理者可根据驾驶员的气质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安排搭班等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1.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3.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
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4.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
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并掌握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方法,保障安全行车 完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