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门市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docx

4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8238708
  • 上传时间:2024-0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67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门市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江门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做大经济 容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 发展的关键五年, 国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至关重要科学编制 和实施江门市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有助于破解保障发展 和保护资源的“两难”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一、“十一五”国土资源总体情况“十一五”期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市国土资源管 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坚 持改革创新,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有效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用地需求和保护国土资源一)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得到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切 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从 2007 年起,江门市政府与下辖各市、区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 明确保护责任全市所有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全部做到“先 补后占”,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耕地“占一补一” 制度得到有效落实2009 年 6 月,江门市被省政府授予 2008 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考核综合奖一等奖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保持 稳定,质量有所提高二)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较好保障。

      面对国家土地管理日益严格,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且 这一趋势不可能逆转的局面,通过提高招商引资用地门槛,规 定江门市区的省级开发区投资强度必须达到 200 万元/亩以上,1市区其他区域 130 万元/亩以上;各市的城市规划区、中心镇 100 万元/亩以上,其他区域 70 万元/亩以上,比同期国家标准提高 近三成, 以节约集约用地途径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用地江门市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用地需求与上级下达用地指 标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在用好省下达指标的前提下,积极 争取省追加安排指标2006-2010 年, 我市争取到省额外安排用 地指标 2.2 万亩,有力保障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据统计, 2006-2010 年全市供应建设用地约 69372 亩,其中工业用地 51510 亩,商住用地 10876 亩,公共管理与公共设施等用地 6986 亩平均每年供应建设用地 1.4 万亩(未含国家和省在我市建设 的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单独选址项目)三)地籍管理更加完善一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将第二次土 地调查作为“十一五”国土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多方协调沟通 并狠抓落实至 2010 年 3 月,全面完成全市农村土地调查工作; 2010 年 6 月底, 完成全市建制镇 1:500 城镇地籍数字化测量任 务,成果经过权威部门验收通过。

      二是完成了集体土地登记发 证工作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土地登记工作质量; 保质保量完成全市的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工作进度走在全 省前列三是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类档案 管理制度,完成了土地登记系统建设并推广应用,实行档案管 理电子化四)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明显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筹集资金 4200 万元,完成了恩平市洪滘中学、江海区滘北富田村、江门市第一2幼儿园、胜利路凤山、台山市深井镇地面塌陷等十几项地质灾 害治理工程, 并已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 10 多处,实施 搬迁工程 2 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五)测绘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制定了江门市统一坐标系统,确立了全 市统一的平面测绘基准, 共布设 GPS-D 级点 399 个,GPS-E 级点 207 个,初步建立起江门市地理数据空间框架; 基础测绘工作得 到加强,江门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了对江门市区及各县级市城区 范围 574 平方公里的 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及更新工作,其 中江门市区 1:500 数字化地形图 230 平方公里;完成了江门市 区共约 2000 平方公里 1:5000 正射影像图,1:10000 数字正射 影像图等基础测绘项目,在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和地理 信息共建共享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和探索,完成江门市电子地图 项目的建设,具备向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地图服务的条件。

      六)土地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建立健全土地联合执法机制狠抓土地执法共同责任 制度的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本地(部门)的实施细 则,将执法效能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加强与纪检和公、检、法 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了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线索移送 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二是严格落实土地动态巡查零报告制度 出台了《江门市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制度实施办法》,明确划分巡 查职责,建立考核制度,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开通了“12336”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热线,进一步拓宽了违法行为的监控渠 道三是抓好卫片执法检查按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全力开 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土地3管理秩序明显好转二、“十二五”国土资源利用管理形势分析(一)有利形势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带来新机遇各地已完成县、 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江门市本级规划成果也于 2010 年 11 月经省政府审核上报国务院审批, 从 2011 年起全面 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为我市发展建设提供新的机 遇,必须认真把握,加强规划整体调控作用,用好用足用地计 划指标, 促进土地合理开发利用,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2.具有较好的耕地占补平衡条件国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 制度, 就是建设占用耕地必须相应补充1999 至 2010 年间, 全 市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约 7.5 万亩,连续 11 年做到耕地占补 平衡全市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较丰富, 特别是 25 度以下 的园地山坡地和-1.5 米浅海可开发为耕地资源丰富,补充耕地 潜力大为确保有足够的耕地补充指标,近几年,全市积极开 发补充耕地, 至 2010 年底,已储备耕地指标 3.5 万亩3.尚有相当规模的存量建设用地可利用近年我市存量土 地较多,但盘活存量土地进展较慢,存量土地规模较大,挖潜 空间较大,再加上省每年下达江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合 理利用情况下,全市存量土地规模基本能满足今后相当一段时 期发展的用地需求4.地质灾害防治具备一定基础各市、区成立了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汛期应急指挥系统,建立了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值班制度, 初步建立市(区)、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5.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机遇良好国家测绘局于42006 年开始启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主要是依托基础 地理信息,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信息数据资源,建立统一、权 威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江门市已经列入了国家测绘局2010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应用城市。

      数字江门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实施 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给予支持由于国家、省在资源、技术 上均给予支持,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将增强江门市测绘技术力 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对于提升全市测绘整体水平有很大的 促进作用6.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和提高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的实施及广东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将为江门市新一轮产 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作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随 着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江门市产业结构将得到不断优化和 提高,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逐步推动低端产业转移,推动要 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土地集约 开发利用,降低亿元 GDP 耗地量, 改善生产环境, 为建立现代 产业体系打下基础二)不利形势1.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大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省给江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到 2020 年控制在 1149 平 方公里(172.35 万亩),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 2005 年底的 10.57%提高到 2020 年的 12.04%但按 2010 年土地变更 调查数据,全市现有建设用地面积已达 1076 平方公里(161.4 万亩), 即可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不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约 10.95 万亩,要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上保障今后 10 年经济社 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就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5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由于用地布局分散,政策引导 不足,导致土地利用粗放,土地产出效益较低,江门市土地集 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在 2007 年工业用地实行公开出让政策之 前,全市年均工业用地实际供地量 2 万多亩,土地资源快速消 耗,粗放用地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容积率偏低, 平均容积不足 0.6二是投资强度不高, 除大部分项目只达到规 定的最低强度外,仍然有个别项目的投资强度偏低,无法提高 土地使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效益三是相当部分工 业用地和生活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失调,花园式工厂现象仍然存 在3.部分地方土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够由于财政资 金投入限制的影响,部分地方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主要表 现在:土地供应前的“三通一平”或“五通一平”投入建设不 到位,造成土地只能是“生地”或者是在周边基础设施未配套 的情况下供应,削弱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直接调控能力,无法 进一步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4.闲置土地处置难度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用地 需求与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主 观或客观原因, 闲置土地现象仍然存在闲置土地的处置涉及 权利人较大利益,执行难度大。

      现行法律法规虽然已对闲置土 地工作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没有细化具体执行程序、措施等规 定,执行难度大,时间长,导致闲置土地没有得到快速充分利 用5.年度计划限制影响土地供给2006-2010 年省下达给江门 市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指标分别为 9982 亩、10665 亩、9630 亩、 11315 亩、 8035 亩,年均 9925 亩(含正常下达及争取省追加的6额外用地指标, 不含国家、省重点项目专项指标)据统计预测, “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至少需新增建设用地不少于 2 万亩, 对比近几年省下达给江门市的用地指标, 平均缺口较大因此, 政策限制也成为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加剧的主要因素6.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乏且监测手段落后由于未成立江 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及未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基础调 查工作推进缓慢,专项监测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一些危害严重 又急需治理的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影响社会安定的部 分灾害点无法进行勘查认定;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治理经 费有待解决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还没有建立, 自动化监测和实时传输还没有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运 行还有待规范和完善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 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核心任务,坚持解放思想,深 化改革创新,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提高国土资源保 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管理目标按照“保增长、保红线”的要求,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使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 效保护,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1.耕地保有量及补充耕地指标至 2015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294.11 万亩其中, 江门市区(含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下同)43.42 万亩、台山市 104.05 万亩、开平市 60.15 万亩、鹤山市 29.05 万亩、恩平市 57.44 万亩(详见附表 1)为实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7结合“十一五”期间补充耕地项目完成情况,计划“十二五” 期间全市补充耕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