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严五教止观.docx
7页五教止觀一乘十玄門合行敘 夫五教止觀也者華嚴初祖帝心尊者所造且一乘十玄門也者第二祖至相大師所撰也偕 釋于大不思議經而始起五教廼立十玄是顯於無閡重重因陀羅珠網之寶冊示乎圓融隱 隱錠光頗黎鏡之玉章也或日書林井氏袖彼二小策子來謂云頃日彫刻入梓因思欲及于遐 邇而卷軸至少若別行者恐煩披閱是故合集以行焉因乞措一辭於卷首繇旃應索書而 為敘惟時元祿第九丙子八月穀旦寓智積覺眼空敬識華嚴五教止觀京終南山文殊化身 杜順 說行人修道簡邪入正止觀法門有五一法有我無門(小乘教) 二生即無生門(大乘始教) 三事理圓融門(大乘終教) 四語觀雙 絕門(大乘頓教) 五華嚴三昧門(一乘圓教)第一法有我無門夫對病而裁方病盡而方息治執而施藥執遣而藥已為病既多與藥非一隨機進修異 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為眾生著我者說界分別觀眾生從無始已來執身為一 計我我所然計我有二種一即身執我二離身執我言離身執我者謂外道計身內別有神 我者是也廣如經論中破於此不更繁文言即身執我者執我如來慈悲為破此病故都開 四藥以治四病其中別門各有藥病具如後釋言四病者一執身為一我二執四大三執 五陰四執十二入言四藥者一色心兩法二四大五陰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釋 若眾生執身為一我而成病者。
即說色心二法為藥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為一我耶 眾生聞此遂即轉執色心為實成病即為開一色即為開一心色為四色即四大是也開一心 為四心即五陰中四陰是也此乃是四色四心云何但執一色一心為一我耶眾生又即轉執 四色四心成病佛即為合四大為一色即五陰中色陰是也合四心為一心即十二入中意入 是也眾生聞此又更轉執成病佛即為分一色為十一色言十一者即十二入中內五根外六 塵成十一色也開一心為七心即十八界中六識並意識是也此乃是十八界云何直執一 色一心為有我耶眾生聞此遂悟得入空也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種謂內界外界中界又就三 種中各分為二一者病三二者藥三言病三者一內執六根總相為我者是也二外執六 塵總相為我所者是也三總計中間六識總相為我見者是也謂我見我聞我覺我知者是也 次言藥三者一分內六根為六界謂眼界等是也治前計我之病也二分外六塵為六界謂 色界等是也治前計我所之病三分中間我見聞等為六識識謂眼識界耳識界等者是也治 前我見聞等病是已上三處合明帶數標稱分齊差別彼此不同總舉題綱名為十八界法也 所言界者別也十八者數也故言十八界即於前一一法上各有六重 三者體所言名者眼根口中是說言者是也所言事者名下所 詮一念相應如幻者是也所言體者八微事也言八微者。
堅濕煖動色香味觸者是也所言 相者眼如香[卄/綏]華亦云如蒲桃埵是也所言用者發生眼識者是也又有四義一眼 識作眼根二發生眼識三眼識屬眼根四眼識助眼根者是也所言因者賴耶識根種子者 是也耳根如斜跋窠相鼻根如覆爪甲舌根如偃月刀相身根如立地蛇相意根據小乘 如芙蓉相若據大乘以四惑俱生為相我貪我慢我癡我見也意根體者阿賴耶識 是也事者名下所詮與意識內緣一念相應執我者是也除意根體事餘根準眼根思之可知 第二外六塵者一一是有六種一者名口中言說色塵者是也二者事名下所詮一念與眼識相 應者是也三者體八微者是也四者相青黃赤白者是也五者用引生眼識者是也六者因阿 賴耶識中色種色種子者是也聲塵以大小長短音聲為相香塵以香臭等為相味塵以酸鹹甘 辛苦為相觸塵冷暖澀滑硬軟輕重等為相也法塵以方圓長短形量等為相其法塵以無明為 體除法塵體外餘五塵準色塵思之中間六識者一名口中言說眼識者是也二事者名詮 不及妙得不亡者是也三體者用如來藏為體四相者清淨圓滿為相也五用者得境了知為用 也六因者以阿賴耶識中眼識種子者是也然意識中事者名下所詮與正理不相應者是也 以一切往礙為相除意識事相外餘五識準眼識思之其名事等一界既六總計十八界都一 百八界也有經用此為一百八煩惱。
所治之病既爾能治之藥亦然俱根塵識等並以藏識為 體故楞伽經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恒起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據此經文是為可 證若行者觀此十八界斷前等煩惱得離我我所此即解脫能觀之心是智所觀之境無 人名得人無我智也人我雖去法執猶存法執者謂色心也問此中法執色心與前破一我色 心何別耶答前則一身為有人故舉色心以破見乃至如是展轉開一身為十一色開一心為 七心等至此始知從眾緣和合生故人見始亡鑒理未明猶執眾緣以為實有有斯異也 此略出說小乘破我執明界分別觀竟第二生即無生門生即無生門者就此門中先簡名相後入無生門今初簡名相者且就世間隨取一物徵 即得今且就一枕上徵問不違世間喚作何物問復是何此是 何枕答是木枕木枕復是何答不是名既不是名喚作何物枕喚作何物答不是句既不是句喚作何物名將何用答名 將呼事答枕到來也即指到來者止不須語此是默答定 是何物答不是枕既不是枕枕向何處去名在何處答口中言說 者是此既不是枕喚作何物何以得知離言答由眼見故假言詮若假言詮喚作言何物事有多種或是相事或是色事或是理事 答此是相事相亦有多種或邪或方圓等相答此是方相方相有多種言多 種者名同事別答此是枕名下方相名相事八識之中是何心攝答眼識門中第六意 識心中名相事。
又問從何處得此名相事忽然於意識心中現耶答從種子來問何以得知 答此枕名相不得作席名相故得知從種子來也問種子從何處得答從邪師邊得當 得之時云何得答由於見聞熏成種子故此名相事既在意識心中即合心內看何故 心外向前看答向前看時此名相全在心裏何以得知答眼識但見色名相事在意 識心內我迷人唯見名相汝智者既見色者相貌云何何者是色卻問迷人汝見 名相相貌云何迷人答曰四稜六面者是智人向稜處看當見稜耶見色耶迷人 審諦觀察答云唯見色不見稜餘稜面上亦同此問答迷人問曰既全是色者名相何在 智人答曰名相在汝心中迷人不伏智人問曰有何所以不伏迷人答曰如我現見佛授 記寺門樓名相是我心中向前看者名相亦遂在我心中何故一人取得一人取不得智人 卻問曰汝取名相來迷人答言已取得訖智人問曰取得何物迷人答曰取得名相名相軟耶硬耶放著硬但取名相莫取硬來硬及名相俱 得便可見耶答不可見答但見名相迷人卻問既取名相得唯 取得名相何在智人答云名相在迷人心裏迷人不伏名相在心中智人問曰何以不伏 迷人答既種種名相俱在我心中何故不齊得硬若得硬者是現名相不得硬者 以是過去名意識不得現量境云何得有過去現量境耶答二種名俱在過去於中 有獨行不觸行差別故既二種名相皆是妄識何有獨影像。
有帶質影像答 言帶質者亦是獨影心緣方相是比量境故不是現量故今說別以共眼識不共故說別也分別何故不同分別有顯了有憶持二種不同是故有託質影有不託質影分 別不同故也迷人又問曰我唯見二種名相汝智者見何法智人唯見色法不見名 相此簡名竟次入無生門者夫智人觀色法者且如色法眼識得時實無分別不是不得 而無分別此即是法眼識親證如色無異及其意識不了妄計我生假分別倒見沈淪於事 中真妄齊致何者意識分別不如法也言真妄者眼識得故名真意識緣故為妄真懸差別 不等是故證法無人法無分別故法無分別若行分別是即分別非求 法也色法既爾心法亦然準以思之如色無異五識所得境當體如來藏等是 則入初門之方便契自位之妙門略說大意如斯廣釋如經論中說又諸法皆空相無不盡 於中復為二觀一者無生觀二者無相觀言無生觀者法無自性相由故生生非實有 是則為空空無毫末故曰無生因緣故有無性故空無性即因緣因緣即 無性又中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一切法不空者則無道無果等第 二無相觀者相即無相也法離相故法離於相無所緣故一切 法皆空無有毫末相空無有分別由如虛空有門論云無性法亦無一切皆空故觀如是 法離情執故故名為觀問一切法皆空云何成觀耶答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觀也 若不空者。
即是顛倒何成觀也問作如是觀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執法之病法 實非有妄見為有由妄見故即謂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為可捨為斯見故是故成病 今知法空如法無謬故成於觀如如與法界菩提及實際種種意生身我說為 心量等以無分別空故云觀也諸法皆空相無不盡略申綱紀準以思之前門則 得人無我智此始教菩薩則得人法二空亦名法無我智也第三事理圓融觀夫事理兩門圓融一際者復有二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心真如門者是理心生 滅者是事即謂空有二見自在圓融隱顯不同竟無障礙言無二者緣起之法似有即空 空即不空復還成有有空無二一際圓融二見斯亡空有無礙真妄交映全該 徹故空是不礙有之空即空而常有有是不礙空之有即有而常空故有即不有 離有邊有空即不空離無邊空空有圓融一無二故空有不相礙互形奪故雙離兩邊故 經云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因緣故法生因緣故法滅若能如 是解斯人疾成佛甚深如來藏恒與七識俱二種攝受生智者則遠離又經云 染而不染難可了知不染而染難可了知依是義故得有止觀雙行悲智相導以 有即空而不有故名止以空即有而不空故名觀空有全收不二而二故亦止亦觀空有互奪二 而不二故非止非觀言悲智相導者有即空而不失有故悲導智而不住空空即有而不失空 故智導悲而不滯有。
以不住空之大悲故恒隨有以攝生以不攝生以不滯有之大智故 常處空而不證滅滅則不滅之滅滅而非滅生則無生之生生而非生生非生故生相紛 然而不有滅非滅故空相(法然而不空空相法然而不空故生死涅槃而下一)生相紛然 而不有故涅槃生死而不殊空有圓融一不一故亦可分為四句以有即空故不 住生死以空即有故不住涅槃空有一塊而兩存故亦住生死亦住涅槃以空有相奪兩不 存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其猶水波為喻高下相形是波濕性平等是水波無異水之波即波以明水水無異波之水即水以成波波水一而不礙殊水波殊而不礙一不礙一故處 水即住波不礙殊故住波而恒居水水之與波別而不別故眾生即涅槃相不 復更滅亦得涅槃即眾生性不復更生如來不見生死不見涅槃生死涅槃等無差別 又經云於無為界現有為界而亦不壞無為之性於有為界等亦然非凡夫行非 賢聖行是菩薩行凡夫行者著有賢聖行者住無今既有無無二而二二而不二 是故雙離兩失頓絕百非見心無寄故名觀也第四語觀雙絕門夫語觀雙絕者經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者是也即於上來空有兩門離諸言論心行之境唯 有真如及真如智圓融相奪離諸相故隨所動念即皆如故竟無能所為彼此故獨 奪顯示染不物故唯如如及如如智獨存等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宜又經云 法離一切觀行若解真實者無菩提。
問若云空有圓融語觀雙絕者即離觀行云何 證入耶答非是默而不言但以語即如故不異於法是以無言觀行亦爾反上可知故 經云有三十二菩薩各說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名入不二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