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docx
7页202X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卷子111〔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本卷子共6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卷子上无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进程农业X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行业垄断特点投资X1、2、1、A、C、2、A、C、3、)B、社会因素D、工资及收入水平)B、从业人员的素养D、劳动力工资A、C、4、A、C、5、A、C、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是)市场供求劳动力市场信息关于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决定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人类的消费次序劳动力资源的总量B、D、B、D、B、D、价格信号物价水平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智力)劳动分工顺序劳动力资源的结构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甚至等于零,素养如果现代城市部门提供的工资高于维持生产的工资,则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供应( )无弹性 B、无限弹性弹性为0 D、弹性为1依据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决定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城乡间生活水平 B、城乡间工作环境城乡间劳动强度 D、城乡间工资率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促进国民财富的延续增长如何提高劳动就业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如何提高收入分配公平以促进共同开展如何提高产品出口以促进国家外贸收入增加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是〔 )劳动力有限供应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农业自给部门的缩小劳动力无限供应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农业自给部门的扩大劳动力无限供应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农业自给部门的缩小劳动力有限供应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农业自给部门的缩小A、C、7、A、C、8、A、B、C、D、9、A、B、C、D、10、 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中心任务是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种资源指的是( )A、劳动力资源 B、物质资料C、社会劳动力 D、人力资源11、 从建国后到经济体制改革前30余年的开展中,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
以下特征中不属于共同品质特征的是( )A、 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专业技能差B、 职工工作水平低旦刚性化C、 职工对方案环境的逐渐适应过程同时表现为职工对企业依附的减轻过程D、 职工对方案环境的逐渐适应过程表现为对市场风险厌恶的累积过程12、 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 )A、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依据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B、 开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汲取尽C、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依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D、 开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能够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13、从配置上看,不管农村还是城镇,依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法划分,1979年改革放开后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法大体是(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劳动力市场逐渐得到开展14、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例B、以方案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D、不变成败和可变本钱比例B、农村人口减少D、农业从业人员素养的提升)B、生产和生活效劳部门D、为社会公共需要效劳的部门B、工资增长率和就业供应弹性D、经济增长率和就业供应弹性15、依据1980年以来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情况来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迅速下降B、 第二产业人员比重在这一期间不高,仅占20%,但整体稳定且略有增加C、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高,但增长最快D、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绝对量下降较快,但相对量下降较慢16、自来水和电力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17、 针对当时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X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开工作会议,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B、统包统配的节约模式C、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D、方案配置18、 农业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应当是〔 )A、农业劳动力工资上升C、非农产业的开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 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属于第三产业的(A、流通部门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养效劳的部门20、 决定就业增长的因素分别是( )A、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吸纳弹性C、经济开展水平和就业吸纳弹性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选、多项选择、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方法包含( )A、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 B、实际的分析方法C、实证分析方法 D、文献的分析方法E、标准的分析方法22、改革放开以来,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表现特征主要有(A、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C、工资收入调节双规运行E、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23、 农村劳动力转移类型有( )A、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C、向其他农村地区的易地转移E、向兴旺地区转移24、 影响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A、城乡间收入差距C、个人开展时机E、社会保证水平25、 农村劳动力配置的特点主要有〔 )A、 劳动力市场机制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根底B、 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定的趋势C、 离土离乡将成为重要的转移方法D、 农业劳动力的素养不断提高E、 农村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B、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D、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B、向城镇的易地转移D、向国外转移)B、社会因素D、工作环境条件26、从全国看,今后开展潜力较大,能够汲取就业较多的第三产业领域主要有〔A、信息效劳业C、社区效劳业E、新型IT业B、商贸餐饮业D、旅游业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27、 产权28、 劳动力流动29、 劳动力配置30、 统包统配制度31、 刘易斯模型32、 资本的有机构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33、 如何推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34、 简述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制度。
35、 简述城乡劳动力配置的变化趋势36、 简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特征37、 简述工业部门就业量下降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9分,第39小题10分,共19分)38、 试述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特征39、 试述开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及促进第三产业开展的途径。












